|
程惠云:培养核心素养难在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本文作者: 王晓珊
“一百年,悠悠岁月长;一百年,灼灼桃李香。百年的附中因教育而生,百年的附中因教师而兴。”——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王殿军 正如王殿军所言,教师队伍是成就一所学校的中坚力量。在清华大学庆祝百年校庆之际,记者来到了这所位于清华园中的名校,就学校近年来的英语教育改革与发展状况进行了采访。从事英语教学达三十余年的英语教学组组长、特级教师程惠云告诉记者,清华附中英语组教师团队是一支富有创新力和活力的队伍,学校在英语教学上取得的成绩与每一位教师的努力密不可分。程惠云同时向记者强调,教育最重要的问题其实是教会学生如何健康幸福地生活,任何一个学科,只要是以此为目标进行教学,它的教育理念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 记者:现在我国在大力倡导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于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您是如何理解的? 程惠云:学科的核心素养其实并不是一个崭新概念,一个学科的核心素养从这个学科诞生之日起就已经存在。过去有许多教师已经在实践中致力于这些核心素养的培养,只是没有使用这个专业术语而已。 据《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修订专家组组长王蔷教授介绍,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语言能力就是用语言做事的能力,涉及语言知识、语言意识和语感、语言技能、交际策略等等;思维品质是思考辨析能力,包括分析、推理、判断、理性表达、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等活动。文化意识重点在于理解各国文化内涵,比较异同,汲取精华,尊重差异等方面。学习能力主要包括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交际策略和情感策略。 事实上,我觉得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任务确实对全体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很多教师的教学都聚焦在对学生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培养上,现在如果要在教学中同时关注学生这四个维度的素养,最难落实的是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因为自2001年以来,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和高考改革的引领,广大教师在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方面既有认识上的提升,也有实践中的探索,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文化元素是包含在文本中的语言内涵,只要教材的内容优质,或者教师对文本选择适当,学生经过日复一日的阅读积淀,久而久之就能滋养出渗透在骨髓里面的文化意识。而思维品质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提升都需要教师针对文本设计符合自己学生实际的学习活动才能有效完成。在这两个维度上,教材可以作有针对性的指导,但是否有效果还取决于教师观念的转变和教学能力的提升。 不过,我认为每一个学科最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用这个学科的能力来爱护生命、保持健康、学会生活。教育就是要让学生成为一个能够独立生活的人,能够利用每个学科的知识健康地生活。任何学科只要以此为目标进行教学,那么它的理念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教师也会由此生发出很多智慧。我从事教育工作已有30多年,无论国家实施什么样的教学改革,我都坚持这一个目标:只有对学生的全人发展有意义的事,我才会去做。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清华附中英语教学的主要特色。 程惠云:首先,我们秉持的教学理念是,我们面对的是学生而不是考生。正如我刚才所说,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生活,那么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将来能够运用英语这个工具追求和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而不是应付考试。当然,在现阶段,考试是无法避免的,但它只是学生英语学习中很小的一个部分。明确了这一点,我们接下来就要探索在教学中采用什么样的资源、方法以及评价手段。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强调多层次、多角度、多元地让学生内化所学知识,并进行各种学科活动。例如,在阅读方面,我们从学生高一入学时即开始有计划地拓展其阅读量,主要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基于课本话题的拓展性阅读。现在的英语教材是以话题为引导的分单元式教学,要求学生对话题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但因教材的篇目、难度有限,老师们会对教材进行改编。对于英语水平较好的学生,我们会选择一些比教材难度更高的材料让其阅读;而对于英语水平比较薄弱的学生,我们则会选用低于教材难度的材料,这样就将同一话题下的学习材料多样化,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进行拓展阅读。第二种是让学生多阅读。学校专门开设了阅读课,学生的阅读材料包括文学类的经典著作,从开始读简写本,发展到高一下学期或高二上学期开始读原著。阅读材料中也包括科技类文章,如研究报告、通识类的科技文章,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为今后在大学中进行学术阅读打下基础。我们还会在阅读之后开展相应的活动,例如组织学生观看文学原著改编的电影、英语短剧比赛和英语辩论等。在假期,我们还会要求学生阅读一些指定书目和自选书,教师会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如何猜词、如何摘抄以及如何欣赏,并要求他们分享读书收获,或根据书中的某一些片段拍摄微电影。这种方式能让学生学到更多,也感悟更多。 在评价方式上,我们改变了以往比较单一的考试评价方法,而是根据英语在实际生活中的使用方式来进行评价。例如,现在英语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尤其是口头表达能力,因此,从今年高一开始,我们将口试成绩计入了考试成绩中,而非像以往那样只计入总评成绩中。口试的内容和形式也更多采用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真实任务和情景进行。 记者:清华附中是否采取了分层教学的方法,从而做到因材施教? 程惠云:是的。教师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只是按照教材按部就班地教授知识,那一定是失败的教学。从2001年我国开始实施课程改革之后,我们的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变化。近些年,英语教研组在分层教学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我们知道,体育生和美术生的文化课基础相对普通学生而言较为薄弱,而且他们每天只有半天时间学习文化课,因此我们对他们采取了与众不同的教学模式。现在,教授体育班和美术班的教师多数是年轻教师,他们放下传统的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秉持让学生爱上学习的理念进行授课,简化难度较大的内容,设计学生喜欢的学习活动,增添学生学习英语的乐趣。在阅读方面,我们也鼓励学生阅读与体育或美术相关的文章,在难度和数量的要求上也相应降低。去年,我校体育生的高考英语平均成绩为102分,最高的达到了130分。 除了体育班和美术班外,我校的普通行政班也为推行分层教学做好了准备,行政班的班级人数从原来的50人缩减到了30人。今后,随着教改的深入,我们开展分层教学的主要依据应该是学生的需要,根据学生对今后自己要达到什么水平的规划来进行分层。毕竟,学会判断和选择是未来学生的重要任务之一。然而有的学生在高一、高二阶段也许并不清楚自己想要达到什么水平,因此学校在实施过程中还是会遇到一些问题,但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思路是正确的。 记者:在教学中,教师们感到最困惑的是什么? 程惠云:用什么样的语言、什么样的方式才能让学生学会是老师们一直面临的问题。我从教三十年来,从70后到90后的学生都教过,每个年代的学生特点都不同,同一时代的学生个体差异也不小,因此教师如何适应当下正在教的学生,让自己的英语教学能够为学生所接受和喜欢十分重要。 考试能力与学科素养的培养也有一些矛盾。从本质上看,考试只是整个学科体系中的一小部分,同时也是学科素养的一部分,但如今,在分数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仅仅致力于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要比致力于全面提升其整体素养更容易快速取得显而易见的进步。虽说英语考试改革也在尽可能关注学生的语言能力,然而以听力考试为例,考试形式仍然是从三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这很难考出学生四个维度的素养。 记者:互联网为师生的教与学提供了新的途径。在您的教学中,是否利用了互联网? 程惠云:在日常教学中充分借助互联网平台,这是一种大的发展趋势,没有人能左右这种变化。但是清华附中不会盲目跟风,而是会有计划、有步骤地在教学中渗透。首先,学生要培养自己的自我约束能力,若没有这种能力,那么互联网对学生来讲就不失为一种灾难。但是,我们又不能因为某些学生没有这样的能力就禁止其接触互联网,我们也无法禁止。因此我们从上一届学生开始就培养学生的网上学习能力,比如要求学生借助配音软件练习语音语调,或词汇软件记忆单词等,每个学生都根据自己的需要下载适合自己的软件。这种方式既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乐趣,也提升了他们的学习效果。互联网的确给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但这并不是说明它会取代实体课堂,而是使教育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 |
|
主办
|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