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英语教师提升教学和研究水平,本报特开设《我爱问专家》栏目,邀请英语教育专家和学科带头人为教师们答疑解惑。如果您在教学、研究工作中遇到了疑难问题,欢迎向我们提问。联系邮箱:wangxiaoshan@i21st.cn.
本期专家
李爱云:南京外国语学校英语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南京市英语学科带头人,南京市李爱云英语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问:现在很多教师教授单词时还是逐词讲解、逐词听写,如何有效地改变这种现状?(河北省香河六中 张艳)
答:对于改变词汇教学的现状,我有以下建议:
第一,教学导入环节。根据新授课生词的多少、生词的难易度、生词的运用频率,确定哪些生词需要在导入环节自然导入,让学生在语境中习得、操练、运用,进而掌握,并迁移到其他真实的情境中运用。不是每一个生词都需要导入,对于那些学生通过上下文和词汇知识完全可以自己理解的生词,不妨留给学生自己去解决;如果发现有些单词是超出学生理解范畴,也确实影响学生阅读或听力理解,那就一定要导入。
第二,在文本中猜测和熟悉生词。除了导入过的生词,其他生词可以让学生利用猜词策略猜测词义,并创设语境让学生运用这些词汇。另外,教师也可以通过让学生从学过的词汇里找出它们的近义词、通过词根写出它们的其它变形等方式,积累更多的词汇。但是,我们要记住,词汇的学习不是孤立的,没有一个词汇脱离文本而存在。
第三,在读后/听后环节运用词汇。通过对文本的复述、回顾,把重要词汇提炼出来,再通过问答、对话、采访、编故事等多种形式来运用这些词汇。在运用中学到的词汇必然不容易被忘记。
第四,布置课后作业时可以把重点词汇放到句子翻译、书面表达等任务中让学生完成,还可以鼓励学生在演讲或做值日生汇报时运用这些词汇。如果有的教师有让学生默写的习惯,那么,我们不妨编一些“创意词组”(如“那个穿着花衣服,带着一顶皇冠的冠状病毒”)来吸引学生,寓教于乐。
英语词汇的学习与中文词汇学习是一样的道理,不是靠背字典,而是主要靠阅读。因此,提醒并督促学生加强课外阅读,在阅读中熟悉课内词汇、拓展课外词汇是非常有必要的。坚持课外阅读、坚持用课内学习的词汇策略来积累词汇,便可从量变到质变,逐步扩大自己的词汇量。
问:报刊阅读课中如何更好地利用报纸,让学生在节假日更充分地进行自学?(河北师范大学田家炳中学 翟浅)
答:我想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谈起。《课标》要求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核心素养,而《21世纪英文报》的内容恰好有助于学生发展这四大素养。
第一,从发展语言能力方面来说,学生首先需要积累语言知识,比如词汇知识、语法知识、语篇知识等,再在实践中运用它们来进行交际或表达。具体建议如下:
1.摘抄佳词佳句。英文报纸时效性强,也贴近学生生活。比如今年年初疫情爆发,《21世纪英文报》上便有许多相关的文章。我们在读文章了解病毒、疫情、抗疫等知识的同时,可以记录相关词汇和句子结构,并尝试运用它们与别人交流。
2.在阅读报刊文章中学会通过上下文含义、逻辑关系、词缀、定义等推断生词意思,运用词缀成串记忆单词,养成主动积累英语词汇的习惯。
3.注意新闻中的时态与语态,适当模仿运用,积累语言知识。结合课内学到的语法知识在报纸阅读中寻求共性,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4.在理解新闻故事写作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模仿创作,提升英语书面表达能力。
第二,从培养文化意识来看,《21世纪英文报》上相关的文章很多。几乎每一个节日都有相应的文章介绍。学生在阅读此类文章时可以联想并查阅相关知识与背后的文化内涵,也可趁机做一些延伸阅读,了解东西方传统的节日文化。
除了节日,报纸上有关中西方文化异同的文章也很多,学会尊重差异、尊重不同文化,接受多元文明,是二十一世纪年轻人该有的态度。
第三,思维品质培养。我认为阅读是启发思维最有用的工具,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掌握一些阅读技巧。学生在拿到报纸时可以学会通过标题和图片去预测文本内容;可以试着寻找主题段、主题句,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可以深挖文本,了解字里行间的意思;还可以超越文本,揣摩作者写作意图。阅读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我们的思考就会有质的飞跃。
第四,学习能力提升。四大核心素养是相辅相成的,若是前面三项学生都做到了,其学习能力自然可以提升。学生在读报时也可以做一个计划,如一天或两天读完一份报纸,摘抄多少词汇,写作一篇评论或故事续写等,这些都是主动学习、提升自己学习能力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