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订阅报纸
订阅
报纸
纸质报纸
电子报纸
手机订阅
微商城
英语
学习
双语学习
热点翻译
英语视频
实用英语
报纸听力
TEENS对话
教育
资讯
最新动态
活动预告
备课资源
语言文化
演讲
比赛
精彩演讲
活动动态
用报
专区
高中
初中
小学
画刊
电子版首页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小学
|
画刊
|
教育报
|
二十一世纪英文报
英语教育资讯
>
英语教育电子版
>
第-3期
>
正文
职称外语考试期待改革
本文作者:
本报记者
第-3期
收藏
从今年起,上海的职称外语考试不再“一刀切”,不同行业、不同专业和区域都将设置不同的外语水平要求。除上海外,其他省市地区也积极反应,开始实施新措施、新标准进行职称评定。这些新气象被不少人称作“真正为专业技术人才做实事”。
由国家人事部组织的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外语等级考试,成为了最近人们广泛议论的话题。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以来,职称外语考试已有近20年的历史。当初实施的目的,是为了激励专业技术人员学习外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以及阻挡“南郭先生”。实施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的确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1998年人事部决定,职称外语考试实行全国统考,凡考试不合格者,不得参加职称评定。于是,每年4月参加职称外语考试的队伍越来越壮观,今年仅北京地区就有63570人报名参加,创了历年之最。其中报考A级的考生19700人,B级的30865人,C级的12905人,实考人数53955人,参考率为85%。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职称外语考试也逐渐凸现出许多弊端,认为它“过于机械”“为考而考”“考用脱节”等质疑的声浪也越来越高。
外语水平一直作为我国技术人员任职必备的条件,但在实际工作中,除少数对外语有很高要求的岗位之外,大部分岗位与外语的关联度并不高。很多专业技术人员谈起外语考试也满腹牢骚,尽管他们认为自己的业务水平“无愧于”他们想要获得的职称。吴先生是北京的一位农业师,近年陆续发表了十多篇学术论文,在农业新产品开发方面成果卓著。
自2002年起,他连续两年职称外语考试不及格,为此伤透了脑筋。吴先生说:“像我们这样的技术人员每天不是在实验室做试验就是研发新产品,实在抽不出时间攻克英语。如今我已55岁了,不想再难为自己了,所以今年我放弃了参加高级职称外语考试的机会。”
职称外语考试的实质意义到底有多大?是否更多具备专业水平的人才就此被埋没?考试本身没有错,关键在于人们如何掌握它,让其为我们服务。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李建钟博士告诉记者:“目前对职称外语考试的争议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考试本身的组织形式、所起的作用以及现行的教学大纲等的质疑;二是专业技术人员到底该不该提高英语能力。如果把外语作为必备的条件,势必会引导一些专业人员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外语上,容易影响其在专业上的努力。”
硬性考试催生作弊现象
与专业无关的考试制度也容易催生作弊现象。据披露,在去年举行的全国职称外语考试中,仅发现了的违纪人数至少在1.1万人以上,未经发现的绝对不在少数。每年职称考试期间,社会上就会冒出许多代考“枪手”。考场作弊之风与监考人员失守现象,在一些地方也已成了公认的社会现象。有人甚至表示,从某种意义上讲作弊也实属无奈,他们的工作用不上外语,也就难以在短期内掌握众多外语词汇。但这考试又非过不可,于是有人就选择作弊。
为刹住考试作弊歪风,树立“诚信考试”的理念,国家有关机构开始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记者发现“2004年度全国职称外语等级考试考生须知”第6条中明确规定:为了严肃考风考纪,对考试中出现的作弊、冒名顶替等违纪行为,严格按照人事部有关文件精神处理,取消考试成绩,书面通知应试人员单位,并通过有关媒体向社会公布。在今年的考试中,有关部门对在职考生下达“铁血政策”——一旦发现有作弊行为的,要书面通知考生单位。
政府办考试是角色错位?
今年职称外语考试刚结束,《人民日报》的子报《市场报》就报道:从教材与大纲的编辑、出版、发行到零距离、近接触、远程的辅导,一个由国家人事机关、考试部门和各教育机构合力打造出的蔚为大观的“职称外语考试经济”轮廓毕现。它显示,每年数百万考生不得不从衣兜里掏出的血汗钱,流进了行政的、经济的组织或个人的腰包。仅以2002年的最保守估计,《考试大纲》和《考试指定用书》便有利润1.76亿元!有专家提出:按国际通行的惯例,这种考试应交由专门的社会中介机构来举办,如此也有利于维护政府机构的廉洁形象。
人事部法规司新闻宣传处有关工作人员表示,现行的职称外语考试体制是稳定和完善的,造成争议的原因是人们对许多相关政策的不清楚和不理解。职称外语考试当然也有进一步改革完善的必要,有关部门会选择合适的时期来作出解释。
对于择才的标准和途径,不少专家有自己的看法。上海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著名人才专家沈荣华提出,按照科学人才观,现行职称制度必须改革,其核心是坚持能力与实绩的标准。他认为职称外语考试应坚持“三不”原则:“不一刀切”,即职称外语考试应按岗位需求,区别对待;“不一票否决”,即职称评聘应按思想品德、学术水平和能力业绩为主要标准,开展综合测评;“不一个模式”,即职称评聘应逐步与国际接轨,可设计三条通道,即职称资格认定、职业资格认定、专业技能水平认定。
新措施应对旧考制
面对争议不断的职称外语考试,不少地区和单位开始拿出新措施,希望实现真正地自主择才。今后在上海,职称外语考试不再“一刀切”,不是所有的高级职称都要求A级职称外语考试合格证书,而是根据分级分类原则,不同行业、专业和区域都将设置不同的外语水平要求。广东省9月份陆续出台新措施,规范有突出贡献人员、离退休人员、高层次留学回国人员和博士后研究人员评定专业技术资格的做法,为这些特殊人员评职称提供快车道。以上人员在评定职称时,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继续教育条件都不再作为评审的必备条件。福建、江苏、广西等省市也纷纷开始深化职称改革,外语开始不作为晋职的“铁政策”。包括中国科学院这样的权威学术机构,已经取消了职称评审,实施全员岗位合同聘任制。
“各省市的积极反应也是一个探索的过程。目前‘一刀切’的职称外语考试没有形成长效的机制,科学性也难以保证,造成资源极大的浪费。”李建钟博士说,“对技术人员的外语考核应该是全方位、立体式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拿出资金,针对不同岗位的需求进行相关的外语培训。另外,各用人单位也应建立起明确的岗位职责要求以及规范的评估、考核体系。”
Loading ...
订阅更精彩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网站
新浪微博
用报专区
相关文章
精品课程展现职教外语新趋势 (383期)
守正创新谋发展 踔厉奋发向未来——2024年度外语教育大事件回顾 (382期)
以新质传播重塑外语人才培养版图 (382期)
视听交融:外语课程思政的多模态叙事 (381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英语教学带来新思路 (379期)
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外语特色学校教育研究会第一届年会成功举办 (379期)
藉文学识人性 以学术照心灵——记河南大学外语学院文学研究生导师张璟慧 (378期)
主办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演讲比赛
|
关于我们
|
手机访问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