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抒己见
本文作者: 21ST
如何在教学中渗透跨文化意识教育
编者按:跨文化教育一直是外语学科中的主要内容。在中学外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不仅作为一个教学目标得到单独的确认,而且其内容与教学要求都非常明确地单列在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之中。这份文件规定:英语教育的目标包括“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并具体规定了各级不同的跨文化教育的目标。在实施跨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们积极探索,总结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不但传授学生跨文化知识,还更加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态度与能力。同时老师们也指出,跨文化教育是双方面的,既要注重老师的教学方法,同时也应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与实践活动。如何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渗透跨文化意识教育,并且使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呢?来自中学英语教学岗位的几位老师介绍了他们宝贵的经验。
张佳地(南京一中英语组):现在中学不能为了单纯追求高考升学率而只注重语言形式的精准却忽略了文化意识的培养。在我看来,跨文化教学至少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还有就是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我们现行使用的教材,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文化渗透处处可见。编写者用心良苦,我们教师就不能够将现成的资源浪费掉。另外,我经常让学生看课本录像以及和所教授内容相关的录像、电影、表演等等,同时鼓励他们阅读英文报纸,还推荐他们去浏览一些英文网页,看英文原版书籍等等。我认为文化导入决不应是教师单方面的一味讲解,很多时候应该让学生亲眼去看看,去感受体验一番。教师应鼓励学生多与native speaker面对面交谈,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又丰富了学习形式,使学生更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此外,我还结合课本里设置的话题,鼓励并创造机会让学生动手、组织起来进行探索式、研究式的学习。我曾经组织学生在外教的帮助下做了名为《中外身体语言对比》的研究性专题学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典型实例分析,模拟交流练习、交际失误分析、英汉双向练习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去归纳认识语言、文化和交际三者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对象国文化的了解,掌握在处理跨文化交际中一些微妙问题时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质量,同时了解和熟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与内涵。
袁静(北京市大兴二中):我认为能力培养、积极使用现代化手段、提高学生的主体化地位这几点非常重要。在课堂上,我主要以阅读为切入点。课堂上每节课前3至5分钟的FREE TALK由学生轮流讲英美成语、典故的含义。在课本知识的拓展方面,我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和学生共同搜集与话题有关的素材。如:讲食品与健康,阅读材料就会谈到外国快餐进军中国和餐桌文化;讲美国就会提到美洲大陆、移民、CHINATOWN、海归派、种族歧视。遇到西方与宗教和历史有关的节日时,我为学生介绍它们的来历,并附上文字材料和理解题。高中阅读量应该保证10至20万字,除课本外,我选择体现中西方文化共性和差异的英文文章,作为学生的补充阅读材料,使学生间接了解西方的风土人情和西方人的价值取向。有时我还运用英文电影的光盘,通过有声语言讲故事,例如讲“美国野牛”时我就让学生观看《与狼共舞》,特别直观。壮美的大自然,真挚的感情,使学生印象深刻。
姜丽(天津市三十一中):只有对文化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了解人家说什么、写什么,才能在交际过程中用对方比较容易理解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在我平日的教学活动中,首先会利用教材进行文化差异的比较。例如在回答对方称赞时,我们中国人往往喜欢谦虚一些,总是说“没什么”,而西方人则比较直率,常常用“Thank you.”,“It's very kind of you.” 等来回答。这时我会告诉学生,西方人认为对方的称赞是诚心诚意的,所赞扬的事是值得的,理所应当应该接受。如果按照中国的方式来回答,对方会感到你自卑或无能,而在中国文化看来则是一种谦虚的美德。其次,要做到寓教于乐。学语言的目的在于应用,而学习英语的难题之一是缺乏语言环境,因此教师在课堂活动中要采取一些寓教于乐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采取对话、表演、唱歌、游戏、竞赛、猜谜语等丰富多彩的形式为学生创造学习和操练的环境。英语中有很多成语、谚语包含着许多文化背景知识,可以有选择地传授给学生。如: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伟业非一日之功。) When you are in Rome, do as Romans do. (入乡随俗) 等等。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增加了词汇量,扩展了知识面,还使学生了解了西方文化。
刘向华(北京三中):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结晶,是反映文化的一面镜子,所以我在自己的英语教学中也非常注重学生对文化的学习。以Senior English for China Student's Book IB 中谈国外节日的Unit 14 Festivals为例,其中就涉及到了美国的“万圣节”(Halloween)和复活节(Easter),教参中也要求老师没有必要非让学生知道这些节日的来龙去脉,只要能回答出相关的问题就行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发现同学们回答出相关问题并不难,但答完后,对文中所承载的文化知识并没有感觉,甚至是不知所云。针对这一现象,我在网上查出有关这些节日的资料,并做成幻灯片给学生演示、讲解(包括它们的来源、纪念的对象、参加庆祝的人员以及庆祝者的服装和饮食要求),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觉得很长见识,非常有收获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不但完成了本课“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的教学要求,还了解到了国外人的风俗习惯,懂得了节日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更加热爱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了。对于我来说,使学生通过节日这一具体内容来了解一些与世界文化有关的知识,也是跨文化交际思想在我的英语教学中的一个尝试。
---------------------------------------
文/李立
| |
| | |
Loading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