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报纸
纸质报纸 电子报纸
手机订阅 微商城
英语
学习
双语学习 热点翻译 英语视频
实用英语 报纸听力 TEENS对话
教育
资讯
最新动态 活动预告
备课资源 语言文化
演讲
比赛
精彩演讲
活动动态
用报
专区
高中   初中
小学   画刊
   电子版首页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小学   |   画刊   |   教育报   |   二十一世纪英文报

借助影视材料以多维视角讲析文学作品

本文作者: 邓小红
  编者按:目前,我国的英语教学日益向电子科技时代迈进。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广泛应用,文学教学中开始越来越多地使用影视材料,以便让学生在立体、互动的课堂上更为直观地欣赏文学著作,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本文作者深入阐述了英美文学教学中影视材料导入的原因、意义和具体操作方法,认为影视材料的恰当选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兴趣,从多方面促进英语教学。但作者同时也尖锐地指出,影片欣赏绝对不可以替代阅读,而且如果影视材料选择不当,还会给教学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以保证教学达到预期效果。

  英美文学授课中,学生已不能满足讲述加板书的单一形式的授课方式。教授英国文学课时,我们对一个年级的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约有30%的学生要求老师播放根据文学名著改编的电影,以帮助他们了解、欣赏文学作品。随着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学生希望的课堂是这样的:讲述诗歌时,能听到配乐诗歌朗诵;讲述小说与戏剧时,能看到小说或戏剧中的情节就展示在眼前。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立体、互动的课堂才是适应当前教学需要的课堂。

  
一、使用影视材料的原因


  事实上,目前大部分教师在教授英美文学课时使用了影视材料,这一现象背后有无奈的原因。在电视出现以前,晚饭后家庭的最常见的娱乐方式是阅读报纸、杂志和书籍。电视出现以后,这一习惯逐渐被观看电视所代替。在文学学习中,学生越来越多地借助影视片了解文学作品,阅读原文的越来越少。上文提到的问卷调查中,有超过1/3 的学生回答是通过影视作品了解文学名著的,有2/3 的学生表示自己对文学作品兴趣一般,所有学生每周的平均阅读时间大约是5小时,即每天的阅读时间不到一小时。正如专家指出的那样:阅读英语文学作品的学生(尤其是英语为外语的学生)在呈下降趋势,传统的以印刷符号为中心的文学阅读和教学活动已受到冲击和挑战。

  从文化的角度上来说,以传统的印刷符号为标志的“文本文化”与以电影、电视、网络等图像符号为标志的“形象文化”之间现已构成了强劲的互动协作关系。不可否认的是,影视材料的使用有着积极的一面,无论是从认知学的角度还是从情感上来说它们都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影视材料集声音、图像、动作于一体,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认识。在观看过程中,动人心弦的画面、感人肺腑的对白、悦耳动听的音乐、曲折跌宕的故事情节会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影视材料使原本抽象或枯燥的语言内容形声并茂,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二、正确选用影视材料


  但是,文学课决不能上成影视欣赏课。影视作品与文学作品有很大的不同,在使用这些材料时要特别注重教学方法的使用。首先,选择影视材料时,要尽量选择与原作近似的作品。研究者通常将根据名著改编的电影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移植型的电影,即尽量忠实于原作的电影。三、四十年代拍摄的许多黑白片属于这一类,如根据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拍摄的《王子复仇记》,根据狄更斯同名小说拍摄的《双城记》等基本都与原小说情节一致;第二类是再解释型电影,即电影中加入了导演和编剧自己理解、阐释的内容,基本上忠于原作。如根据简·奥斯汀同名小说改编的《傲慢与偏见》,导演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加入部分原作没有的细节,结尾部分也与原作大相径庭;第三类是再构思型电影,即在情节或人物塑造上对原作进行创造性的改编,如近年拍摄的《哈姆雷特》已将故事搬到了现代社会。在三个类型的电影中,第一、二类作品更适合文学课的教学。

  
三、影视材料辅助文学教学


  1. 进行文化背景教育

  英美文学有深厚的文化渊源,文学作品中经常涉及源于《圣经》或古希腊、罗马神话的典故,如果学生对《圣经》或古希腊、罗马神话一无所知,一定难以理解作品的内涵。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扩大知识面、加强自己的人文知识修养的同时,利用影视材料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无疑是一种有效的做法。这方面的材料有根据《圣经》中《出埃及记》改编的《十戒》, 根据荷马史诗改编的《特洛伊》等,还有一些资料片,如引进的Discovery Channel 的资料片《筑梦帝国》《权利的诱惑》《永恒不朽》等,这一系列的影片记述了古希腊、罗马帝国和拜占庭的历史、政治、人文和军事,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那一段历史。在使用影视材料时,可以从两方面来引导学生:

  (1) 引导学生就影片背后的文化展开讨论。

  如通过《十戒》引导学生比较新、旧约中不同的上帝的形象,使学生了解旧约中上帝的严酷形象,而新约中基督耶稣却是慈爱、温和与宽容的;通过《特洛伊》引导学生阅读荷马史诗,让学生了解荷马史诗中所描述的世界是人与神共存的世界,同时让学生比较希腊神话与《圣经》中神的形象,更好地理解古希腊文学中的人文主义的因素。这样,在学习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作品时,学生就容易理解为什么当时人们恢复的是对古希腊、罗马作品的热爱,弘扬的却是人文主义精神。

  (2) 引导学生关注材料中重要的历史、政治事件。

  如在观看《筑梦帝国》和《永恒不朽》两部记录片时,着重使学生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发展状况、首都的地理位置以及它所创造的不朽的文明像星星之火点亮了整个西方世界。这些史实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文艺复兴的产生,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涉及这个不朽帝国的作品,如叶芝的诗歌《驶向拜占庭》。

  2. 帮助学生了解相关文学作品的主题和主要情节

  对于长篇小说,学生一般很难有时间在学习文学的这一、两个学期内通篇读完课堂上要讨论的所有作品。文学选读所选取的一般是选段,这种窥一斑不见全豹的阅读很难从整体上理解作品的情节结构和主题;观看影视材料可以在两、三个小时之内迅速地了解作品的主要情节,不失为一种阅读补充的有效手段。如在讨论狄更斯的《雾都孤儿》之前,可以先放同名影片,使学生先了解故事情节,在了解整体故事的基础上阅读课本上的选读章节,这样他们对所阅读章节的理解会更深刻。影视片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小说整体内容,阅读可以让学生欣赏细节、语言,影视欣赏可以与章节阅读互相补充,成为讲解文学作品的有效方法。

  3. 帮助学生解析文学作品的人物塑造,深刻体会重点情节

  文学作品的创造核心是人物塑造。影视以外在形式集中展现人物的外貌特征、面部表情和言行,有助于学生直观地感受人物的性格特征。但其局限是由于受到时间的限制,在对话等细节上往往省略,不能了解原著的全貌。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影片中选取集中体现人物性格的片段让学生观看、欣赏,这样学生对人物的总体认识会加强,对人物的兴趣会提高。同时要求学生细读文学原著中相应的章节,运用原文细节深入分析人物特征。影片《傲慢与偏见》集中鲜明地表现了达西与伊丽莎白相互了解的过程、人物认识的变化以及对待对方态度的转变。但由于表现形式的局限,影片中省略了大量的细节,如人物心理活动等,在影片中人物的变化虽然鲜明,但比较突兀,必须要求学生仔细阅读原著细节才能较全面地了解人物。影片观赏和原文细读相结合能加深学生对作品中主要人物的了解。同时,影视片中对人物的塑造不仅在情节表现上更集中,在细节的处理上往往与原作也会有所不同,目的是使人物形象更鲜明,观众更容易理解。在教学中还可以让学生比较相应的片段,讨论影片中这些变化所产生的效果。对于小说中的重点情节,也可以采取同样的方法。通过对比,小说的情节会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英美文学的教学中使用影视材料,在很多方面能够促进教学,提高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但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否则在教学的过程中难免出现负面的影响,损害教学的效果。

  
四、材料选择不当的后果


  在教学过程中影视材料的不当使用会导致以下两种最常见的结果:

  1. 冲击阅读,以看电影代替阅读书籍

  影视片本来就对学生有着巨大的诱惑力,前文已提到过形象文化对文本文化的冲击,这其中有其固然的心理原因,如果老师不做正面的引导,学生会过度地依赖影视片,甚至完全靠电影理解文学作品。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有过这方面的教训。在一次文学名著片段欣赏的公选课上,因为没有做阅读方面的规定,在讨论小说的情节、主题和人物塑造等过程中,发现学生大部分依赖电影来回答问题。

  随着学生通过网络或其它途径获取影视片的机会增多,在英语专业的学生中也存在以看电影代替阅读的现象。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在学生电脑普及之前,在高年级开设文学课之前,学生普遍是通过阅读简写本的文学名著来增加文学知识,为高年级的课程打基础,但现在更多的人则通过看电影来了解文学名著。这导致了两个问题: 其一,以电影代替文学作品,对文学作品了解不全面,尤其是没有机会欣赏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其二,学生的阅读量大大降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是文学课的一个重要目标。

  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直接的办法是规定阅读量。在低年级阶段,规定学生在指定的时间内必须完成一定的阅读量。以读书笔记或课堂交流、讨论读书内容的形式检查学生是否完成了阅读作业。可能更好的办法是引导学生欣赏作品中的语言,如引导学生辨别文本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作家特有的风格标记等来提高学生对语言本身的兴趣。

  2. 以对电影作品的欣赏代替对文本作品的欣赏

  电影作品虽然基于文学作品,但毕竟不同于文学作品。它是经过导演、演员理解诠释过的,反映作品信息的同时也传达了导演、演员的理解。从前文对基于文学作品的影视材料的分类中可以看出,即使是最忠实于原作的电影也会有所改编,两者之间的相似性大多只限于情节。在电影、电视中对人物的塑造主要是通过演员的表演来实现的,人物的塑造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演员对原作的理解。如果不做阅读的要求,教师不在这方面加以引导,学生不去仔细阅读原文,他们往往就会自然而然地接受电影的视角,认同导演、演员的观点,以他们对原作的理解代替自己对原文的分析。在对原作主题、人物塑造、背景等的分析上难免会有失偏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向学生指出两者之间的区别,并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分析,如前文提到的对比教学。

  综上所述,很多教师在英美文学的教学中使用影视片,而使用影视片教学会产生一些弊端,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正确引导。影视片的使用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但决不能以影片观赏代替阅读。要想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和文学鉴赏力,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实现。

  

  邓小红:华中农业大学外语系副教授,主要承担英美文学和英语视听说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并于2001-2004年间主持完成了该校教改项目“英语视听课素材库的建设和CAT课件的制作”。

  
Loading ...
订阅更精彩
相关文章


 主办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演讲比赛   |   关于我们   |   手机访问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
关闭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