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双全看西山 民办教育招牌亮
本文作者: 21ST
福建西山学校创办于1994年7月,位于福建福清市,学校现代化校舍排列整齐有序、美观大方,花草树木郁郁葱葱。办公大楼、教学大楼、综合实验楼、科技楼、图书馆、体育训练厅、高标准学生宿舍、餐厅、游泳池等坐落于整齐的校园内,学校还建有高标准的语音室、微机室、理化生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以及计算机校园网、广播电视网、电信通讯网等现代化设施。
办学十年来,福建西山学校认真实践“一切为了孩子”的办学宗旨,依法办学,专家治校;以文为主,武为特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2003年学校首次参加高考的79名考生中,56名学生上了本科线,其中陈敏生同学以福建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北京大学。在2003年10月由福建西山文武学校承办的首届“西山文武杯”中日搏击赛中,学校选手杨志强荣获72公斤级冠军。学校在历次文武大赛中曾获得168枚金银奖牌;有78人参加学科竞赛并获得奖励。2004年,学校182名学生参加高考,有138人上本科线,上线率高达75.8%;中考中,学校也取得了较好成绩,上普高线的学生为323名,其中最高分为732分,学校教育质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
以实验带教学
成立英语教学改革实验小组是我校英语教育的特色之一。该项目旨在关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其建立学习成就感和自信心。同时实验小组还有助于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促进学生英语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在整个实验中,学校自始至终坚持将对实验教师的培训为主线,提高实验教师的整体素质,采取“一帮一”移植教学,定期对帮扶教师进行培训。为鼓励学生大胆说英语、用英语,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学校特聘两名外籍教师进行课堂英语口语教学。课外,学校积极创造英语环境,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综合语言技能。今年,学校加入由中央教科所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和中国日报社《21世纪英文报》共同组织开发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优化研究与实验”的子课题“英语报刊阅读辅助教学新模式的研究”。学校希望通过该实验促进学生了解外国文化,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在课题的开展进程中,实验小组力求为学生提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积极利用音像、电视、书刊杂志、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学校倡导任务型教学,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知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目标,促进其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
目前,福建西山学校力争通过一年的教学实验改革使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综合语言能力得到提高和改进,为“力创中国民办教育第一品牌”共同努力。
以课改促发展
新的世纪迎来了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推进改革的进程中,广大西山教师扬起课改的风帆。从2003年起,学校在课改实验滚滚浪潮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一、树立课改“从我做起”的意识
任何一项教育改革都必须依靠教师来完成。教改一方面需要全员努力,营造出一种改革的氛围来推动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作为一所在省市有影响的民办学校,每位老师都清醒的意识到,从长远看,为了国家发展,为了孩子的明天,教师自己应该承担课程改革的责任;从眼前看,为了让自己在教育岗位上具有更强竞争力,自己必须尽早参与课改实践。基于这种意识,学校将课程实施的策略定为“抓住龙头,全校铺开,课题促研,全员提高”,即以小学、初中一年级为课改实验的龙头,全校教师开展课改实践,根据“我在课改实践中的探索与思考”的研究专题,确定自己的研究子课题。学校力求通过课题的研讨,推动课改的进程,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二、重点培训教师和学生两个群体
改革意味着冲击教师根深蒂固的教育思想,驾轻就熟的教学方式,习以为常的权威形象,这对于教师来说是艰难的。常言道,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取得课改实验的成效,必须落实教育部提出的“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实验推广工作原则。我校开展教师培训工作的特色是:骨干培训,学辅有责;校本培训,领导垂范;集中培训,提问讨论;学科培训,案例分析;实验培训,解读课标。在校本培训的方式上,我们坚持组织活动与业余自学相结合,聘请专家与骨干辅导相结合,课改设计与实践反思相结合,通过培训,转变教师的观念,树立课改实验的信心。
课程改革是教育领域内部的一场大变革,关键是要使每个学生理解新课程的理念、思想;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我校学生培训工作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宣讲新课程的理念和思想;二是学习成功的教育案例;三是调查孩子成长的困惑;四是交流教育孩子的有效方法;五是与孩子共同参与实践活动;六是走进课堂亲身感受,使孩子与新课程一同成长。
三、着眼教材教法,学习方式,评价探索三项研究
新编实验教材,知识内容和编排体系不仅有变化,还渗透和体现了许多新思想,能否理解编者意图?如何运用新理念引导学生获得知识?这些都必须通过研究教材教法来实现。
研究教材教法要与学习方式的研究相结合,教法应围绕学法来设计。为了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负责,我校将把新课程倡导的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作为研究的重点。我校的教师努力改变传统的“我讲你听”让学生单一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和谐有趣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走进问题探索的空间,通过合作与交流,掌握知识与技能,体验思考的快乐、成功的享受。
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学校就运用何种标准促进学生的发展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学校为所有学生都准备了一张成长卡、一个记录袋和一本家校联系本。成长卡上设有9个评价项目,各学科用不同颜色来表示,任课老师在校内可随时关注学生的表现,给予随机评价。成长卡的背面,用于留下教师、家长和学生自己的话。我们也鼓励家长针对家庭教育设计类似的成长卡激励学生;在记录袋中记录学生学习过程、学习结果、获得的奖励等资料;家校联系本如同一架隐性大桥,将学校和家庭连接起来,家长、教师和学生都可以通过联系本进行交流。除此之外,学校各个班级还设有奖励卡,学生的突出表现,都可填在奖励卡上,发给学生。这些评价方式,不是只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是多元、多角度地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实验课题和课改工作扎实稳步的推进使福建西山学校充满了蓬勃生机。几年来,学校不仅在硬件上实现了更新换代,而且在教学理念上也实现了突破和飞跃。面对未来,福建西山学校将用自己的智慧和行动继续将改革推向深入,为建设高质量、高标准、专业化、现代化的学校而努力奋斗!
(福建西山学校供稿)
| |
| | |
Loading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