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下午好登录   |   注册   |   忘记密码
订阅
报纸
纸质报纸 电子报纸
手机订阅 微商城
英语
学习
双语学习 热点翻译 英语视频
实用英语 报纸听力 TEENS对话
教育
资讯
最新动态 活动预告
备课资源 语言文化
演讲
比赛
精彩演讲
活动动态
用报
专区
高中   初中
小学   画刊
   电子版首页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小学   |   画刊   |   教育报   |   二十一世纪英文报

词汇习得: 多种方法 学用结合

本文作者: 编辑 邵金荣
  编者按:扩大英语词汇量是英语学习中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各种方法多管齐下,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为此,本栏目此次邀请了三位高校教师,请他们分别就帮助学生扩充词汇量、有效习得词汇以及丰富英文表达谈谈他们各自的教学实践。   ---------------------------------   在教学中体味英语之美   
山东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 程淑娟
  语言承载着人类的智慧,在充当人们沟通媒介的同时,还闪烁着人文的光环,折射着艺术美。   例谈语言艺术美的表现   下面,笔者以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册第三单元的Text B“A Multicultural Person”为例,从帮助学生体会的角度,谈谈英语作为一种艺术的美。   1.生动贴切的动词   选用不同的动词表述同一语义往往会取得不同的表达效果。贴切的动词有利于读者在脑海中勾画生动的画面,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学会品味这些动词的传神之处。   如在课文第24行有句话:“Do you have the right employee forging these relations?”作为动词,“forge”原为“打造、锻炼”之意,常与实物连用,组成如“to forge a sword”(打造一把剑)等短语,读者由此不难想象铁匠铺里敲击声此起彼伏,师傅们坦胸赤臂、挥汗如雨锻造器具的场面。在本文中,“forge”与抽象名词“relation”连用,让读者由词的本意自然联想起缔造这种关系的艰辛和其间可能经历的磨难。   2.形式多变的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现象在英语语言中比较普遍。所谓词类活用,就是指某类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征,并进而产生出和语境相适合的意义。词类活用对作者、读者都是一种语言功底的考验。其中最常见的是动词活用为名词、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在本文的18行“Multiculturalism is a requirement that has been neglected too often…And this neglect is affecting every industry”中,“neglect”在同一句子中同时用作动词和名词,就是一个很好的词类活用例子。   3.蕴涵丰富的习语   习语是某一民族在使用语言过程中形成的独特而固定的表达方式。它们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不仅言简意赅,而且形象生动,给人以美的享受。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注重讲解习语,可以有效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增强对语言学习的兴趣。   如课文67行出现了“a bull in a china shop”。对中国人而言,公牛(bull)不会引起太多的联想。而在西方,由于古希腊神话中“欧罗巴”的故事及后来文化的不断发展和丰富,牛在西方的经济和文化生活中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路飙升的股市被称为“bull market”;“John bull”是英国人的绰号;美国大名鼎鼎的篮球队叫做“Chicago Bulls”。此外,“bull”在英文中还常常用来指“粗壮、卤莽的人”,“a bull in a china shop”描绘的是“一头卤莽的公牛在瓷器店里横冲直撞”的场景。由此,句子传达的意思就跃然纸上了,即一个人在新的文化环境中无所适从、经常制造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   引导学生丰富语言表达   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体味英语中所蕴含的文化以及正确选词对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在感悟语言美的同时,逐渐丰富语言的表达。   1.发现语言运用之美   为了帮助学生发现原文在表达上的准确与生动,教师可让他们用近义词来代替某些单词,如在学习“to forge the relation”时用“form”“build”“establish”等词替换“forge”,让学生自己慢慢体会正确选用词语的妙处。   2.积累地道的英文表达   由于缺少语言环境,中国学生汉译英的能力相对较弱。为此,教师可先让学生将精彩的英文译成汉语,之后再将其回译成英文,以帮助他们通过积累地道语言表达的方式,逐渐培养他们的语感。如教师可以选择“swallow the pride”(忍辱)这类词语让学生做英汉互译练习。   3.连词作文   正确运用语言非一日之功。为了进一步巩固所学的表达方式,教师可要求学生在单元学习结束后,合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文中出现的精彩表达方式,包括生词、短语和句型等,组编成一篇小文章。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语言作为一种文化而绽现的美丽,会使他们将英语学习视为一种享受和乐趣。   二语词汇习得途径探究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寻明
  在母语学习中,阅读被认为是词汇习得的主要途径。但是,阅读并不是二语习得的主要途径。   1.“通过阅读习得词汇”观点的四个假设均遭到质疑   (1)“注意”假设:二语学习者清楚自己有什么不明白吗?   在二语学习中,因为输入的相对贫乏,单词出现的频率相对较低,很多单词貌似熟悉,其实未在学习者“心理词库”中牢固建立,学习者很容易将其与形式或发音相近的单词混淆。   (2)“猜测能力”假设:二语学习者能从上下文猜出生词的意思吗?   首先,并非所有上下文都为生词提供足够的提示。其次,如果文章中已知词汇的覆盖率低于98%的话,二语学习者要从上下文猜出词义是相当困难的。   (3)“猜测→记忆”假设:学习者能记住猜出的生词吗?   有关研究显示,丰富的语境虽然有助于猜测词义,但不能提高记忆,a正确猜测词义也不能提高记忆;某些越是容易被猜出的单词,其记忆成功率反而越低。   (4)“累积获得”假设:学习者需要阅读多少文章才能“自然习得”一个新词?   根据Nagy的研究结果,单词出现一次后被记住的机率是5%。假设一个单词至少出现10次才能被记住,那么学习者需要读大量的文章才能遇到同一个单词10次,如此大的阅读量不切合实际。   2.以词汇为中心的任务更有利于词汇习得   Laufer通过试验,分别比较了阅读和其他几种以词汇为中心的任务对英语单词习得的不同效果。在其中的一项实验中,“阅读组”被试阅读一篇在页边空白处附目标词词义注释的文章,然后做10道理解选择题;“写作组”被试被提供目标词的英文注释和母语翻译,然后写一篇包含所有目标词的文章。结果发现,“写作组”成绩明显高于“阅读组”。   综上所述,教师在词汇教学中要巧妙处理阅读和以词汇为中心学习任务的关系,不应一味地反对对词汇直接的、有意识的学习。   
选自《外语界》2006年第1期
  网式英语词汇记忆法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应用英语系 王勇
  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英语词汇量是英语教师关注的课题之一。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探讨相关问题。   1.帮助学生了解英语词汇的演化和发展进程   词源知识是词汇教学的核心内容。据相关调查显示,95%以上的英语词汇来自日尔曼语(Germanic)、拉丁语(Latin)(包括法语、意大利语等分支语言)和希腊语(Greek),而这三种语言都源于同一祖先,即古印欧语(Indo-European)。   在古印欧语的原始词根分别进入日尔曼语、拉丁语和希腊语后,其语音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英语从日尔曼语、拉丁语和希腊语吸收词汇的同时,保留了这些变化。经过比较,笔者发现,这些辅音间的对应关系与汉语拼音声母表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合的。掌握其间的规律对学生记忆词汇将大有裨益。   例如,古印欧语词根ker-的意思是“horn; head; with derivatives referring to horned animals, horn-shaped objects, and projecting parts”,其中辅音k在日尔曼语中变化为h,在拉丁语和希腊语中仍保留了k的发音(但在拉丁语中拼写为c),而辅音r在三种语言中均保持不变。   经由日尔曼语进入英语的词汇有:horn, alpenhorn(山笛), althorn(高音喇叭),hart(雄鹿)等。   经由拉丁语进入英语的词汇有:corner,corn(鸡眼),cornea(角膜),corneous(角状的), corniculate(有角的),bicorn(双角的)等。   经由希腊语进入英语的词汇有:cranium(头盖骨),carrot(胡萝卜),carat,keratin(角蛋白),rhinoceros(犀牛)等(大多数希腊语词汇经由拉丁语进入英语,因此辅音k相应地拼写为c)。   以上这些词都与词根ker-的基本意思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由此可以看出,通过词源来学习英语词汇,其好处在于能将语言内部存在的固有联系挖掘出来,从而利于学生将比较零碎的词根、词缀知识网罗在一起,逐步增加词汇量。因此,笔者将这种方法命名为“网式英语词汇记忆法”。   2.鼓励学生使用英英词典   对于英语基础稍好的学生,使用英英词典也是拓展词汇量的有效手段。因为在使用词典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最大限度地接触英语语言材料,熟悉英语的词汇、语言结构和语法知识等。通常,笔者会向学生推荐以下几种英英词典:“Collins English Dictionary for Advanced Learners”(使用庞大的英语语料库来确定词汇的使用频率,并用句子解释义项);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有清晰的词源解释), “Merriam-Webster Collegiate Dictionary”(美国大学生最常使用的词典)。   3.督促学生课外进行大量的阅读   实践表明,大量接触语言材料是学好一门语言的必经之路。选取阅读材料的原则是:生词量小,而且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根据学生的水平,教师可分别推荐他们阅读简易读物、《21世纪英文报》(21st Century Weekly),《美国时代周刊》(Time)和《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等。   4.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为了使学生真正融入到互动的教学中来,教师可适时介绍一些学生不知道该如何用英语对译的名言警句。有时,为了缓解相对沉闷的课堂气氛,教师也可与同学分享平时积累的小笑话或名人逸事,这样不仅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还会帮助学生在笑声中记住新的词汇。
·已订阅电子报,请登录
·未订阅电子报,请订阅
·我是VIP教师会员,请登录
订阅更精彩
相关文章


 主办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演讲比赛   |   关于我们   |   手机访问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13028878号-1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
关闭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