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报纸
纸质报纸 电子报纸
手机订阅 微商城
英语
学习
双语学习 热点翻译 英语视频
实用英语 报纸听力 TEENS对话
教育
资讯
最新动态 活动预告
备课资源 语言文化
演讲
比赛
精彩演讲
活动动态
用报
专区
高中   初中
小学   画刊
   电子版首页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小学   |   画刊   |   教育报   |   二十一世纪英文报

基础教育纯英文教材是否可取?

本文作者: 编辑 吴永奎
  本报“言论纵横”版面针对英语教育行业的热门话题以及趋势热点进行时事评说和纵深剖析,欢迎业内外人士踊跃投稿。稿件一经采用,稿酬从优。近期关注话题为:“留学低龄化”,欢迎来稿!稿件请发至:opinion@21stcentury.com.cn   ---------------------------------   新闻回放   新学期伊始,沈阳市高一年级的新生却犯起了愁,他们即将接触的新版英语教材中的教学内容部分没有一个汉字,甚至单词的释义也是英语。面对满篇的“洋话”,新生们纷纷求助于英语教辅书。据媒体报道,沈阳市各书店和图书城里与新教材相对应的辅导书已多达70多种,各类英语辅导书和工具书被学生抢购。《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等工具书在一天内便卖出了100本,而沈阳北方图书城里的高一新版外语教辅书一天的销量达到400多本。   本刊时评   英语教材需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自2001年第一批英语新课标教材投入使用至今,不同版本的英语教材相继涌现。这些教材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教材的教学内容提供纯英文的语境,中文仅出现在教材附录部分的课文注释、语法及单词列表中。   教材是教师教学与学生开展自学的主要依据。当前,新英语课程标准大力提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材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笔者不禁要问,学生用书的教学内容实行纯英文设计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这种做法是否还有可改进之处呢?   诚然,纯英文的教学内容有利于营造纯英文环境,进而促进学习者英语思维习惯的形成。就此而言,教材编写者的初衷值得肯定。但是,良好的初衷并不意味着圆满的结局。作为教材使用者的中小学生正处于外语学习的基础阶段,对纯英文内容的接受能力仍然有限,还需要借助于母语来开展学习。倘若教材编者没有充分考虑到使用者的外语水平、接受能力、学习习惯等,其良好的初衷极易成为一厢情愿。   据笔者了解,新课标教材中一般使用较为简单的英语编写课堂指令语,并利用学生已学习过的知识来解释或介绍新的教学内容。在学生感到棘手的单词掌握部分,编者也设计了英英释义的词汇活动。编者的这些努力可谓“用心良苦”。那么,学生反映如何?据有关媒体报道,不少学生在面对新课标英语教材的时候,纷纷求助于各类与教材对口的英语辅导书和工具书。这种现象的出现无疑与编者的初衷背道而驰,但也从侧面说明,纯英文教学内容有些“曲高和寡”,超出了使用者的承受能力。   古语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英语思维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笔者以为,新课标教材的编者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应深入调研,了解使用者的需求,确定教学内容中中英文的合理比重,并明确中文出现的位置与形式,以保证学生的学习循序渐进,既轻松高效,又能避免陷入以往“先英译汉,后理解”的学习误区。   
大土
  纯英文教材利于培养英语思维   对于“教学内容实行纯英文设计是否可取”这一问题,笔者以为,答案是肯定的。   作为教材的编写者,笔者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要。笔者以为,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尽量使用英语有助于学生将英语知识与客观事物联系起来,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同时,随着学生英语知识的增长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在高中阶段使用英语组织教学也成为可能。教师有必要利用学生已学习过的知识来解释或介绍新的教学内容,以便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增强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但是,高中仍是基础阶段,高中生的英语水平有限,因此,教材在附录的语法、词汇表及课文注释中采用了汉语或英汉双语。这样既可以帮助教师教学,也有助于学生开展自学。   多年来,笔者一直认为“尽量使用英语,适当利用母语”的方针适合我国中小学教学的实际。一方面,学生频繁接触英语有利于英语思维习惯的形成,但对于抽象的词语、复杂的句子结构,汉语解释可以将词义与句子结构解析得更为清楚透彻。另一方面,教材内容中过多地使用英汉对照并不利于学生的语言学习,但有针对性的中英比较以及翻译练习则有助于增进学生对英语的理解。   当然,当前不少教科书中的许多指令语十分复杂,甚至某些英语术语被直接引入教材教学内容,导致学生在独立自学时困难重重。这种现象应引起教材编者的高度关注,在对引进版英语教材进行改编时应尽量避免这一类现象的发生。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 刘道义
  纯英文现象不会影响教与学   新课改教材的学生用书主体基本为纯英文,这对于习惯了中英文对照式教材的师生来说不啻为重大改变。作为一位多年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笔者在此就“纯英文现象是否影响教与学”这一问题略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对于英语新教材中母语与英语的比重变化问题,笔者以为并不会影响教与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促进教师的教学方法的革新以及学生自身的学习方式的优化。新教材中避免使用汉语,目的是为学习者提供英文语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习惯。据笔者了解,新教材选择的话题贴近生活,题材多样,语言地道鲜活,这较大地提高了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兴趣与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教材中存在中文注释固然有利于学生学习,但中文注释也造成了信息的过滤与遗漏,影响了学生对英语单词的深层理解。同时,中文注释的存在也使得教师在创设英语语境时受到单词的中文含义的限制。当然,新教材中的纯英文现象也为教师的教学制造了不便,如某些句子的准确含义难以确定等。但这些疑难可以通过教师自身的努力和教师间的合作与研究加以解决。   总之,教材仅仅是教学的工具。教师应学会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并克服教材的局限,成为教材的主人。   
赵艳秋 沈阳市第二十中学
  不能因噎废食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部分地区的师生发现,新英语教材的主体基本为纯英文,不再提供汉语释义,所有的练习也都采用了英文指示语。这对于习惯了旧的中英文对照式教材的师生来说的确是不小的挑战。然而,纵观近年来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材,在教材中避免使用中文已屡见不鲜。自2001年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第一批新课标教材至今,所有的新课标英语教材都只提供纯英文的语境,除了汉译英部分的练习之外,中文只出现在教材的附录部分,提供课文语法难点的归纳讲解、难句的翻译以及语言点的点拨,单词的汉语释义也只出现在教材的单词表中。   英语教材中避免使用汉语,目的在于为学习者提供英文语境,帮助其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避免进入“先英译汉,后理解”的学习误区。从新课标英语教材的使用情况来看,无论是最早接触纯英文教材的小学生和初中生,还是从2004年起进入课改实验区的高中生,都能够很快适应这一特色,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众所周知,逢生词必查是外语学习的大忌。教材并非词典,它要传递给学生的是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据笔者了解,多套新课标教材都设置了单词英英释义的词汇活动,正是体现了使用英语解释英语的学习和思维方法。因此,乍一看教材便得出“课本里连单词释义都用英语解释,不买本辅导书肯定不行!”的结论有失中肯。   目前,市面上许多针对新课标教材的教辅走俏,外界据此认为“英语教材摒弃中文不可取”。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显然本末倒置。教辅或许解决了学生的“眼前问题”,但从长远看,它们对于学生英语思维的形成有百弊而无一利。不仅如此,学生手持一本将教材完全翻译过来的教辅,这种“逃避”纯英文学习内容的行为的结果是教材中原本可以“为我所用”的丰富的资源被荒废了。当然,任何人都无权阻止学生购买辅导书,学生的学习习惯也无法统一,但新课改所倡导的科学的外语学习方式应当被广大教育工作者一丝不苟地贯彻下去。   作为教材的编者,我们在编写教材时对语言难度的把握也有严格的尺度,超出学生认知水平和理解范围、真正造成学习障碍的难词难句不会出现在教材中。在使用新课标教材的过程中,学生出现暂时的不适应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完全可以克服的。古语云:不能因噎废食。因为短期的困难而放弃了长远的收获,显然是舍本逐末,得不偿失。老师和家长需引导学生勇敢面对新的语言学习环境,尽快适应新的学习方式,更充分地利用新教材。   
外研社基础英语教材编辑部
     
Loading ...
订阅更精彩
相关文章


 主办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演讲比赛   |   关于我们   |   手机访问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
关闭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