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下午好登录   |   注册   |   忘记密码
订阅
报纸
纸质报纸 电子报纸
手机订阅 微商城
英语
学习
双语学习 热点翻译 英语视频
实用英语 报纸听力 TEENS对话
教育
资讯
最新动态 活动预告
备课资源 语言文化
演讲
比赛
精彩演讲
活动动态
用报
专区
高中   初中
小学   画刊
   电子版首页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小学   |   画刊   |   教育报   |   二十一世纪英文报

职称外语考试改革争议再起

本文作者: 本报记者 吴永奎
  日前,贵州省人事厅出台了《改进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方式、合理确定职称外语要求有关问题的暂行规定》。根据规定,从明年1月1日起,贵州省各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中级职称,将不再需要通过职称外语考试,同时,申报农业、经济、会计、出版、新闻等22个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也不必再参加职称外语考试。贵州省人事厅负责人表示,改革职称外语考试的目的在于形成以业绩为导向,以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为主要依据的职称评聘机制,从而更好地调动该省专业技术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贵州省此番对职称外语考试进行改革,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据了解,我国从1986年开始设立职称外语考试,规定科技、教育、文化及卫生等各行各业专业技术人员参与评定职称,必须通过职称外语水平考试。迄今为止,职称外语考试的考生数量已超过一千万,今年仅北京市的报考人数便达到77492人,比去年增加了13464人,增幅达21%。

  然而,在考生数量一路飙升的同时,职称外语考试自身的一系列弊端,如考试无法有效考查考生的外语能力、“一刀切”模式缺乏合理性等也日益凸显。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系主任王建民指出,目前,职称外语考试存在着诸多问题,由于外语考试是技术人员职称晋升必须跨越的“门槛”,众多申请者不得不投入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应考,这给学习者的工作与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此外,职称外语考试考用脱节也是该项考试备受责难的原因之一。据悉,大量技术人员的工作内容与英语并不相关,他们在通过考试后往往对英语不闻不问,外语考试对其工作能力的提升作用堪称微乎其微。

  在职称外语考试的弊端日益凸显的情况下,福建、湖北及南京等省市相继采取措施,改革考试“一刀切”的模式,探索职称评聘新路径。福建省于2004年宣布将建立专业技术人才评定体系。新体系将以职称申报人员的工作业绩为主要依据,并参考申报人的知识及工作能力等,而外语考试的设定则由用人单位根据岗位需要来自行设定。湖北省也于今年5月对该省职称评审工作做出了重大调整,规定职称外语考试不合格的“专才”也可获得参与职称评定的机会。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定内容(包括品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业绩)将量化为分值,其中,能力、业绩占量化总分值的76.7%。

  对于各地改革职称外语的举措,上海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沈荣华持肯定态度。他表示,因为职称外语考试出现的弊端便贸然取消该项考试显然不够理性。当务之急是积极改革职称评聘制度,充分发挥职称外语考试的作用。他表示,当前,职称外语考试改革应坚持 “不一刀切”,即职称外语考试应按申报职称人员的岗位职责来决定其是否参加考试;“不一票否决”,即职称评聘应以申报人的思想品德、学术水平和能力业绩为主要标准,开展综合测评,外语水平仅是其中一项。国家人事科学院副研究员李建钟博士也提出,鉴于目前我国已设立或引进多种外语水平考试,职称外语考试应该引进外语水平证书互认机制。“对于那些参加了托福、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等国际国内通行的外语水平考试并取得相应证书或相应分数的人,人事部门应该予以承认,让其免予考试。”

  
·已订阅电子报,请登录
·未订阅电子报,请订阅
·我是VIP教师会员,请登录
订阅更精彩
相关文章


 主办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演讲比赛   |   关于我们   |   手机访问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13028878号-1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
关闭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