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的英文译名应改为loong?
本文作者: 本报记者 田文
最近,“上海专家质疑中国龙”的新闻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争议。据上海当地一家媒体报道,“构塑中国国家形象品牌”研究近日被作为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立项,作为该课题的牵头人,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吴友富教授语出惊人:“我们正在考虑取消‘龙’作为中国形象代表的地位,同时塑造新的国家形象标志。” 此言一出随即激起千层浪,各界争论的焦点一度从语言翻译技术的层面上升到了中华民族尊严的高度。 但近几日,处于风口浪尖的吴友富教授一再对媒体澄清:“我从未发表过‘中国国家形象可能不再是龙’的观点,只是希望通过对‘构塑中国国家形象品牌’的研究,构建和谐文化,不断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 据了解,此次“龙”作为中国形象遭质疑的事件并非个例。早在2004年开始征选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时,中国龙的形象问题便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当时“龙”的呼声极高,最后却落选了。北京奥组委的解释是“龙在世界各地有着不同的理解,为避免引起歧义所以放弃”。 “龙”在中西方文化中存在极大差异 “龙”近来倍受争议主要源于其对应的英文单词dragon,该词所描述的“龙”在西方文化中代表一种邪恶的怪兽。 据了解,在西方神话中,dragon 是一种类似蜥蜴的喷火怪兽,长着翅膀,身上有鳞,拖着一条长长的蛇尾,勇士们都将屠龙作为自己的英雄业绩。《圣经》也将dragon描绘成一种无恶不作的怪兽,与上帝作对的恶魔撒旦(Satan)通常被称为 the great dragon,“是罪恶的象征”。在英文字典中,dragon一词还有“凶暴的人,悍妇”等含义。 而对于中国而言,“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代表着神圣和正义,中国人都以“龙的传人”自居。在我国古代传说中,龙是一种能兴云降雨的神兽。在封建时代,龙被作为帝王的象征。在汉语中,与龙相关的词汇也都具有美好的含义,如龙凤呈祥、龙飞凤舞、画龙点睛等。因此,中国的“龙”与西方的“龙”在外形、象征意义均有着极大差异。 上海市翻译家协会会员、上海外国语大学陆永昌教授认为,西方文化中dragon的内涵与形象同中国文化中的“龙”有着重大差异,不准确的翻译会误导读者,在跨文化传播与沟通中造成歧义,增加文化障碍,使得西方人无法理解和认同东方文化,进而造成对中国人的误解,形成文化隔阂与障碍。 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临近,中国即将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为龙更名似乎已箭在弦上。 哪个新译名值得推广? 对于“龙”应该如何准确英译,目前学术界尚未得出一致结论。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loong, long, lung, Chinese dragon等备选译名中,loong受到普遍肯定。我国著名龙凤文化研究专家庞进也提出“中国龙凤不是外国龙凤,应译为Loong Feng”的观点。不久前,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将其研制的“龙芯”处理器英文名称正式更名为loongson,更是为loong一词的国际推广创造了有利条件。 华东师范大学黄佶副教授是loong一词的积极拥护者与推广者。为推广该词,黄佶特意建立了“为龙正英名”的网站(www.loong.cn),详细解释和分析了更换dragon一词的必要性。黄佶告诉记者:“loong在音形义上均能准确表达我国‘龙’的内涵。在发音上,它与汉语‘龙’的读音一致,在字形上,其两个‘O’字母形似龙的两只眼睛,且loong 也会使人联想到 long(中国龙身形细长),恰好同汉字特色相通。” 中国译协专家、南开大学刘士聪教授同样认可loong一词,“不妨将loong采用斜体的形式,或是附上Chinese totem做出进一步解释,便于外国人理解。”刘教授建议。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虽然英文中并不存在loong一词,但一直以来,旅居欧美的华人,其姓名中“龙”字通常英译为Loong。例如著名功夫明星李小龙Lee Siu Loong,华人世界船王包玉刚之父包兆龙Pao Siu Loong等。此外,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的名字同样被翻译为Lee Hsien Loong。 除loong外,long, lung, Chinese dragon等词,由于其在读音或意义上的优势与特点同样获得不少人的认同。一位英语教师甚至提出将梵文Naga(那伽,一种神兽,长身无足,能在大海及其他水域中称王为尊)作为“龙”的英译名,认为Naga能体现“龙”高贵、庄严的特点。他表示,如果将han(汉)与Naga两者结合而成hanaga(即“汉龙”),更能表达国人“传承中国文化,彰显民族精粹”的美好理想。 “为龙正名”之路何去何从 不过,在文化界掀起的这股“为龙正名”风潮,并未获得社会的一致支持,目前质疑之声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有人认为“翻译技术问题无须劳师动众”;有人批评“‘龙’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产物,无须迎合西方人的口味”;有人反思“更龙名之后的文化焦虑”。 台湾学者许清佐表示,“为龙正名”并非简单地将dragon变成loong便万事大吉。“龙”翻译成哪种形式并不重要,loong可以,long, lung, leng也未尝不可。国人要做的,关键是改变外国人对中国龙的理念,要将龙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准确传达给世界。 黄佶似乎并不在乎舆论的质疑之声,他仍在“为龙正名”的道路上不断努力着:创办“为龙正英名”网站、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在媒体上开展译名的讨论,甚至给北京奥组委、中国龙舟协会等相关组织广发倡仪信,希望能采用loong一词。 “目前,我国官方均无明确回应。”黄佶无奈地说,“我希望国家正式出版的词典中能增加loong条目;国家正式认可的英语教材中能加入loong的内容;国内媒体报道中开始使用loong;国家领导人在外交场合能运用loong,并进行解释。我相信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在不久的将来,loong也能象qigong(气功)、tai chi(太极)、kongfu(功夫)、kylin(麒麟)、jiaozi(饺子)等中式英语一样,在大众文化中得以广泛传播和运用。” 西方媒体用英文dragon影射中国 在一些著名的英美报刊中,如《卫报》《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时代》《新闻周刊》《经济学家》等,dragon,Chinese dragon,rising dragon等词已成为高频词汇。但是,在英文中,dragon的基本含义是指“凶暴的人、严厉的人、悍妇”,the old Dragon则指“魔鬼”。在西方文化中,dragon是一种邪恶的怪兽,身躯庞大、笨拙,长着巨大的翅膀,口中吐火,吞噬人和动物,丑陋而恐怖。因此,欧美国家谈及“中国威胁论”时,常常会以红龙的形象来表示。在一些外国政治漫画和视觉形象中,用来象征中国的“龙”的形象常带有the old Dragon的影子,它们借用dragon庞大身躯和残暴特性暗示中国的强大和对他国的威胁。 |
|
主办
|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