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订阅报纸
订阅
报纸
纸质报纸
电子报纸
手机订阅
微商城
英语
学习
双语学习
热点翻译
英语视频
实用英语
报纸听力
TEENS对话
教育
资讯
最新动态
活动预告
备课资源
语言文化
演讲
比赛
精彩演讲
活动动态
用报
专区
高中
初中
小学
画刊
电子版首页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小学
|
画刊
|
教育报
|
二十一世纪英文报
英语教育资讯
>
英语教育电子版
>
第64期
>
正文
高校2007年小语种提前招生启动
本文作者:
本报记者 李立
第64期
收藏
尽管距离2007年高考还有半年的时间,部分高校外语专业本科招生工作却已提前启动。近日,北京语言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山东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相继出台了2007年非通用语种(即“小语种”)招生政策,面向全国开展小语种专业提前单独招生工作。 记者从上述高校招生办公室了解到,小语种自主招生院校一般在各省市外国语学校和重点中学选拔成绩优秀且外语突出的考生,参加高校自主命题的初试和复试,在全国高考统考前提前录取,考生无需再参加高考。但北京许多高校小语种提前招生只是针对京外生源。北京考生如报考小语种仍需参加高考。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为例,记者从该校招生办公室了解到,该校明年拟招收京外小语种本科生239名。考生经所在中学推荐报名后,参加初试,考试科目为语文、外语、数学。通过初试者参加复试,分为口试和面试两部分。口试包括英文阅读理解、回答问题和口头作文。面试则考查学生的反应能力、表达能力、知识面、小语种语音模仿等,并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思维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等。 记者从各高校获悉,大部分院校明年小语种招生名额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北京语言大学招生教育科科长黄展告诉记者,该校明年小语种计划招生88人,报名人数却达到七、八百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招生办公室许老师也告诉记者,该校2007年小语种计划招生80人,而参加初试的人数已超过四百人。 新浪网考试频道今年进行的一项高考志愿调查“选小语种还是英语?”显示,有近70%的调查对象表示,自己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更愿意选择小语种专业。在小语种具体语种选择方面,法语以26.82%的比例名列榜首;其次是德语,占18.14%;西班牙语,占14.32%;日语,占13.29%。在选择小语种的人中,48.45%的人认为“小语种人才紧缺”是他们首选小语种的理由,33.46%的人看好小语种的就业前景。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率为83.79%,而非通用语种如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日语和意大利语的就业率则分别为95.73%,86.38%,92.31%,92.73%,93.83%。据了解,目前众多开设小语种专业的院校普遍将英语作为学生必修的第二外语,并要求学生毕业时达到英语专业四级或以上水平。因此两门甚至多门外语的娴熟运用,成为小语种人才应对就业竞争的硬件优势。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小语种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大多为国家部委、大型国企、外企、旅行社等,还有部分毕业生选择出国留学和自主创业。 除就业率因素外,北京语言大学法语系教授刘和平还认为,“小语种热”的另外一大原因是近年来出国留学热潮向非英语国家分流,这促使一部分学生选择小语种专业为出国留学做准备。此外,小语种实行提前单独招生,考生无需参加全国高考,这也是吸引考生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刘教授同时指出,由于提前录取的小语种专业学生没有经历“高考关”,因此许多学生入学后努力程度较差,对未来学业和职业发展没有一定规划。“这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现象,因此教师、家长和考生切忌盲目报考。”刘教授表示,报考小语种专业既要考虑个人兴趣爱好,还要考虑语言天赋和性格因素。“如果学生属于内向型性格,将来毕业后就不适合从事翻译和外交等工作。”
链接:
部分高校本科小语种提前单独招生计划
学校
招生计划
招生语种
备注
北京语言大学
88
西、日、朝、阿
京外生源;限英语语种考生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80
法、 德、 西、 朝、 日、俄、 泰、 印尼/马来语
除日语专业可招收日语语种考生外,其他专业限英语语种考生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239
俄、 徳、 法、 西、 葡、阿、 朝、 日(同声传译)
京外生源;日语(同声传译)专业限日语语种考生,其他专业限英语语种考生
四川外语学院
150
俄、日、法、徳、西、朝、阿
限英语语种考生
复旦大学
24
日、 朝、 俄
均为保送生,参加 “复旦水平测试”
山东大学
115
日、 朝、 俄、 法、 德
英语和日语语种考生
武汉大学
105
俄、 徳、 法、 日
俄、德、法、日语语种考生只能报考本语种专业,英语语种考生不限
(注:以上数据如有更新变化,以各校招生办最新公布的信息为准。北京外国语大学、对外经贸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学校的小语种招生计划将于明年公布。)
Loading ...
订阅更精彩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网站
新浪微博
用报专区
相关文章
高校引进人才岂能仅唯博士学位论? (373期)
北京市属公办高校打造Al教育“—校一品” (369期)
高校博物馆成为学生“第二课堂” (366期)
高校对学生借助AI撰写学位论文需持谨慎态度 (363期)
中非高校合作扩容增效 (362期)
教育部开展“2024届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周”系列活动 (362期)
高校帮扶推动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356期)
主办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演讲比赛
|
关于我们
|
手机访问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