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订阅报纸
订阅
报纸
纸质报纸
电子报纸
手机订阅
微商城
英语
学习
双语学习
热点翻译
英语视频
实用英语
报纸听力
TEENS对话
教育
资讯
最新动态
活动预告
备课资源
语言文化
演讲
比赛
精彩演讲
活动动态
用报
专区
高中
初中
小学
画刊
电子版首页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小学
|
画刊
|
教育报
|
二十一世纪英文报
英语教育资讯
>
英语教育电子版
>
第65期
>
正文
“humour”进入中国一百年?
本文作者:
编辑 王晓珊
第65期
收藏
日前,2006济南国际幽默艺术周在山东省济南市举行,来自俄罗斯、荷兰、美国、瑞典的幽默艺术表演团体和艺术家与国内著名幽默表演艺术家联袂登场,节目融合了包括相声、小品、戏曲曲艺、滑稽戏、笑话、哑剧、魔术和杂技等与幽默喜剧相关联的艺术形式,向观众展现了国内外幽默艺术的别样风采。在欣赏幽默艺术的同时,对于“humour”一词进入中国历史的讨论也成为本次活动的亮点。
说起“humour”一词,大多数人认为该词为国学大师林语堂先生于1924年最先介绍入中国。对此,中国地域文化研究会委员、山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张继平认为并不确切。张继平向记者介绍说,第一个将英语单词“humour”译成中文的应该是国学大师王国维,时间比林语堂首次使用“幽默”的译法早18年。
张继平说,王国维在1906年出版了《屈子文学之精神》一书,书中曾议及“humour”一词,并将其音译成“欧穆亚”,认为“欧穆亚”是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但并未展开论述,以后也未再议。1924年,林语堂在《晨报》副刊上连续撰文,定“幽默”为“humour”的汉译名。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讲,“humour”一词的中文翻译第一人应该是王国维,“humour”进入中国已整整100年。
据了解,“幽默”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于屈原的《九章怀沙》:“煦兮杳杳,孔静幽默。”此处的“幽默”意为“幽静无声”。然而,“幽默”一词作为音译的外来词,与古汉语词语“幽默”并无关系。只是随着“幽默”一词新义的流传,“幽默”作为古汉语词语的本义逐渐被新义所取代。林语堂解释道:“凡善于幽默的人,其谐趣必愈幽隐;而善于鉴赏幽默的人,其欣赏尤在于内心静默的理会,大有不可与外人道之滋味。与粗鄙的笑话不同,幽默愈幽愈默而愈妙。”
林语堂把“humour”译为“幽默”,当时许多文化名人也持有异议。鲁迅曾认为它容易被误解为“静默”或“幽静”,而觉该译法不妥。翻译家李青崖主张译为“语妙”,但“语妙天下”是句成语,有“光说不做”含义。语言学家陈望道拟将其译成“油滑”,又觉不够确切,且有轻浮之嫌。后来,语言学家唐栩侯又将其译作“谐穆”,认为一“谐”一“穆”构成“humour”的整体。最终,林语堂的翻译方法被世人所认可,一直沿用至今。
自20世纪20年代起,林语堂和中国新文学运动旗手鲁迅一起,运用幽默手法开展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思想和文化斗争,在实践中探索幽默理论,并创造了基调高亢、语言诙谐、讽喻犀利的“语丝体”散文,而林语堂本人也被称为“幽默大师”。
Loading ...
订阅更精彩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网站
新浪微博
用报专区
相关文章
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推动全球高水平合作 (376期)
中国教育学会国际教育分会2024学术年会暨第五届北外比较教育与国际教育论坛召开 (375期)
“悦读中国”:用英语展示中国辉煌发展成就 (375期)
第25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汇聚全球智慧 促进教育合作 (374期)
聚天下英才 谱友谊新篇——百名外国专家荣获2024中国政府友谊奖 (373期)
砥砺二十载 续写新篇章——第八届中国二语习得研究高端论坛举行 (372期)
中西语言学界的交流碰撞与相互补充——我译《韩礼德学术思想的中国渊源与回归》 (371期)
主办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演讲比赛
|
关于我们
|
手机访问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