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点的碰撞 思想的交流
本文作者: 本报记者 田文
继第12届“21世纪联想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总决赛成功落幕后,3月30日,第六届“21世纪国际英语教学论坛”在香港中文大学逸夫大讲堂隆重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非母语的公众演讲”(Public Speaking for Non-native Speakers),旨在为英语教师展示国际英语教学和相关研究领域的最新发展,特别是英语口语教学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以及公众演讲的经验及方法。 本次论坛的主讲人包括来自中国(包括香港和澳门)、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地的知名学者,以及国际权威英语教学及测试机构的资深专家。 来自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Roland Sussex教授以“内圈、外圈、延伸圈:重新估量Kachru的世界英语模式”(The Inner, Outer and Expanding Circles: A Reconsideration of Kachru’s Circle Model for World Englishes)为题的主旨发言揭开了本次论坛的序幕。香港岭南大学的Mike Ingham教授的专题发言“非母语的公众演讲”(Public Speaking for Non-native Speakers),以大量有趣的英语绕口令赢得了现场阵阵掌声。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Philip Everson博士的专题发言“如何对演讲进行评估”(Training Teachers to Evaluate Speaking),以及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Joleen Manning女士的专题发言“如何克服演讲时的紧张情绪”(Overcoming the Fear of Speaking)则通过大量实例生动、直观地向指导教师和选手介绍了演讲评估方式中六大环节和鼓励学生“开口”的几种策略。 世界英语教师协会主席(2006—2007)刘骏教授的主旨发言“母语与非母语公众演讲的区别”(Differences in Public Speaking between Native and Non-native Speakers)是本次论坛的亮点,该演讲旨在帮助中国英语演讲者这一“特殊群体”发挥自身的特长,成为国际性比赛中的佼佼者。刘教授列举了背诵痕迹明显等7种母语为非英语学生的英语演讲特点。他认为,同母语为英语的学生相比,国内选手的英语水平毫不逊色,但在语言表达中也存在“负迁移”的现象,具体体现在其口语表达带有明显的书面语言的特点;以及过多地使用中文的表达习惯和思维方式等。“中国选手首先要树立作为非母语演讲者的自信,要充分发挥个人的思维特性,无须生硬照搬英美人的表达方式。此外,好的训练方法对参赛选手也非常重要,指导教师应根据选手自身的特点选择最适合的训练方式。”刘教授建议。 (有关本次论坛专家的学术报告,本报将于下期进行专题报道。) 第12届“21世纪-联想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获奖选手名单 冠军 陈星 女 南京大学 Nanjing University 亚军 钟石 男 中国传媒大学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季军 杨赫 女 清华大学 Tsinghua University
|
|
主办
|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