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展研究性学习 调动学生自主性
本文作者: 21ST
文/四川省绵阳市科学城一中 贺永娟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江泽民总书记在第三次全教会上也指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精神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型人材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国家教育部在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明确提出要在普通高级中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教育部[2001]6号文件《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中将“研究性学习”定义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我国高中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是真正迈向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目前,要在中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确实还存在很多困难,但只要处理得当,充分挖掘课本内容,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展开研究性学习。 教学实践流程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对中学教学提出了很多挑战和问题,比如: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在原有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看懂研究性学习所涉及的大量资料?教师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如何合作?如何避免研究性学习与课堂学习之间的冲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教师在工作中多实践,在实践基础上多交流、总结。下面是笔者在英语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次实践,在此与大家讨论并共勉。 人教妗陡咧杏⒂铩返诙册(上)第七单元?Living with disease”讨论了艾滋病这个话题。高中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比较系统的科学知识,能够理解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一些较为复杂的关系,并且开始用批判的观点看待周围事物,但还不够成熟、不够客观,有时会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的观点。学生们已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了一些有关艾滋病的知识,形成自己的见解,但还不全面,教师应引导他们多接触并探究社会上存在的重大问题,更深刻地了解和体会科学对于自然、社会和人类进步的意义与价值,关注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培养高尚的社会道德观和强烈的责任感。鉴于此,笔者以“了解艾滋病”为专题,在英语课堂中开展了一次研究性学习。 1.课前预热 在开始正文学习的前一周,笔者先提出一个问题:“What do you know about AIDS?”学生们各抒己见,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例如“得艾滋病的都不是好人”或者“艾滋病能传染,我们应该远离艾滋病”等,由此可以看出,学生们已经能够理解社会现象中一些比较复杂的关系,开始用批判的观点看待周围事物,但还不成熟,有的观点甚至比较肤浅和片面。笔者又提了一个问题:“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AIDS”这次,学生们更积极,踊跃发言,提出了自己对艾滋病的若干疑惑,笔者和他们一起把问题归成了五类:1.艾滋病常识;2.艾滋病的传播途径;3.艾滋病的诊断治疗;4.我们该如何对待艾滋病及艾滋病患者?5.作为中学生,对于这个社会问题,我们能做些什么? 根据这五类问题,笔者先让学生根据自己兴趣自由组合成组,然后根据是否住校(走读生方便在家上网,而住校生可以利用图书馆资源)和各组人数,对小组人员作了一些调整,把全班学生分成五组,每组推荐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工作。笔者明确要求各组学生把查阅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一周后在班上用英语互相交流、展示、报告自己的调查结果,形式不限,可以是文章、图片和幻灯片等。各组间可以资源共享,小组长负责分配任务,保证每个人都要为全组作贡献。笔者把自己的手机号、QQ号、邮箱地址都留给了学生,以备随时给予必要的帮助。 接下来的一周,班上的学习气氛高涨。学生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分类整理、交流成果、讨论报告所用的措辞,虽然比平时忙碌,但他们乐在其中。笔者也随时关心各个小组的研究进程,并给予及时指导。例如,走读生回家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时,由于信息量巨大,有些学生在收集材料时不知该如何取舍,于是在QQ上或者发邮件询问,笔者就会根据他们提供的网址去查看资料,再帮他们分析问题、理清思路,有时还会推荐一些笔者查阅资料时见到的对他们有用的相关书刊、网站等。又如学生在组内分工上,有时会出现分歧矛盾,笔者会根据实际情况,协助小组长及时解决。此外,学生在用英语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时,笔者会关注他们的文章,指出里面一些不当的用词,使他们的研究成果尽量通俗易懂,以便收到良好的效果。 2.课上展示 展示研究成果的时候,学生们都跃跃欲试,异常热情。在那一节课上,各小组准备之充分、内容之丰富、态度之积极都是笔者始料未及的。 第一组学生的任务是介绍艾滋病常识。学生们精心设计了一份报纸,包括报纸的标题和边条,他们用这份报纸展出了研究成果。他们把报纸分为五个小板块,分别介绍了艾滋病的定义、HIV病毒、艾滋病起源的几种说法、艾滋病最早的识别标志、艾滋病窗口期及艾滋病毒携带者的概念等。有些板块还附有相关图案,如国际红十字会的图案、象征希望的红丝带等。学生还细心地把报纸中偏难的单词用括号或不同字体标识出来,并写出中文解释。他们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大家的一片赞扬声。 第二组学生分别用幻灯片、解说文章和MTV等形式展示了自己关于艾滋病传播方式的研究成果。该组成员先利用幻灯片,以问题结合图片的方式和其他同学互动,把同学们关于艾滋病传播途径的认识和他们从网上或书刊上搜集到的相关材料作对比,用图片加解释的方式由几个组员轮流介绍人们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错误认识、应有的正确认识、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的医疗保健和预防措施等。然后,利用班上的多媒体设备向同学们播放了一个港台明星为了宣传、预防艾滋病而制作的MTV,明星们用歌唱的形式演示了人们对艾滋病所持有的错误行为,唱出了应有的正确态度。看着自己热爱的明星载歌载舞地宣传艾滋病,学生们对艾滋病的认识进一步加深。 第三组学生用幻灯片结合解说文章和墙报(组员各自撰写的文章)两部分组成。在第一部分中,组员们先介绍了艾滋病的临床表现、病因机理和各种治疗方法,如鸡尾酒疗法、中草药疗法、电磁波干扰艾滋病毒等。第二部分是针对调查结果,每个组员有感而发写的小作文。有的组员认真研究了艾滋病的各种疗法,展开想象,立志以后用自己所学的科学知识研制能彻底治愈艾滋病的药物或方法,造福社会。有的组员在文章中提出了“预防重于治疗”这个观点,认为既然现代医学不能根治这种疾病,那就应花费大力气来预防此病,并在文章中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措施,如政府应加大力度打击贩毒吸毒、卖淫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大宣传力度,使更多的人了解艾滋病从而关注、预防艾滋病。 第四组学生用漫画和flash动画加解说文章的形式展示了研究成果。他们用漫画或flash动画形象地讲述了几个艾滋病患者在生活中由于人们的不理解而遭受的痛苦,抒发了他们寻求理解关爱的心声。有个故事讲了一个大学生在输血时不幸染上艾滋病毒,同学、朋友都疏远了她,她的父母也受到了歧视。不幸的大学生在彷徨痛苦中甚至想到自杀。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在网上看到一个和她有类似经历的人写的文章,文章鼓励艾滋病患者们鼓起生活的勇气,多做有益于社会的事情,让有限的生命绽放光芒。她由此受到启示,自己开办了一个网站专门宣传介绍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并开办了自己的博客,给更多艾滋病患者提供一个抒发心声的空间,以帮助更多艾滋病患者重获新生。学生们看到这个故事深受感动,纷纷表示要关心、关爱那些艾滋病患者及家属,并给予他们必要的理解和帮助。 第五组学生以幻灯片加解说的形式介绍了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的严重程度,尤其是青少年所受到的伤害。全世界大约有3000多万人感染了艾滋病,其中15岁以下的孩子就有80多万。接下来他们展示了在网上下载的一些公益人物(如著名演员濮存昕)和团体在宣传艾滋病方面所作的成功范例,并向同学们发出号召: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拿出实际行动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他们还作了一个横幅,内容是他们在网上搜寻到的对艾滋病的新理解。艾滋病英文AIDS本来是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后天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缩写,一些有心人士为了帮助艾滋病患者而把AIDS重新定义:A:Assistance(帮助)、I:Impartiality(公正)、D:Devotion(奉献)、S:Solicitude(关怀)。同学们用这个横幅号召人们应该帮助艾滋病人,以公正的态度对待他们,奉献我们应有的爱心,给艾滋病人们必要的关怀。 由于学生们熟悉了中心话题,而课本中的“Warming up” (热身)和 “Reading”(阅读)部分都是围绕“艾滋病”这个话题展开的,由于他们上课时胸有成竹,发言都很积极,笔者授课时也感到很轻松。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们锻炼了逻辑推理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也掌握了有关疾病的词汇、句型等语言知识,教学达到了良好的预期效果。 研究性学习再认识 通过这节课,笔者对研究性学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具体如下: 1. 研究性学习比较适合在网络环境中进行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网络可以为我们提供大量的背景知识。网上的资源更新快,不落伍,学生感兴趣;丰富的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很多不同的视角,打开学生的思路。英语教学在网络环境下实施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这种开放性的学习过程中通过积极主动参与、亲身实践、调查,可以激发其探究的兴趣和欲望,促进思考和创造。学生们通过小组间合作学习,利用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可以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利用信息,提高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学会交流信息,分享大家的研究成果。学生们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会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生活中质疑、探究、动手、求知的积极态度,英语教学的语言交际性的特点也强调这一点。 2.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保证达到研究性学习的预期效果 传统教学常常是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或双向交流,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指导的学习模式就可以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教师能实现个别化异步指导。这种学习模式还很容易发展为“组间竞争,组内合作”的良性机制,该机制能提高落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帮助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学生心理品质转变和社会技能的进步,并且使师生关系更为和谐融洽。学生在长期的交流过程中体验到快乐与成就,这将为他们以后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3.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定位要合理 研究性学习搞得好坏,或能否进行下去,关键是课题的选取是否恰当。理论上学生可以任意取课题,但笔者认为最好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由教师去指导他们选课题,并尽量与课堂所学知识联系起来,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若学生经过研究性学习解决了实际问题,那无疑是学生的一个创造发明,从而使学生获得成就动机,更加积极主动地去获取新知识,达到研究性学习的目的。让学生亲身体验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这种尝试和喜悦,可以激励学生进行新的发现、发明和创造。 学生选择研究性课题时不要不着边际,也不要远离自己所学的知识,那样的研究性学习不会持久,也不会太好的效果,反而会一哄而起、一哄而散地走过场,流于形式。 很多教师因为考虑到原有的课程内容与网上资料内容差距太大,认为研究性学习不可行。但是,如果师生共同努力,这个问题就能顺利解决。中学英语教学的内容涉及中外社会、科学、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这本来就为研究性学习奠定了基础。教师如何处理好教学内容,并指导学生如何借助基本工具书来理解新材料,那么原有的课程内容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展开。 4. 教师应转变角色观 从研究性学习的走向和趋势看:知识本身的获得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最重要的是如何获得知识,如何在知识获得过程中开发学生的潜能。教师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变化,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个性发展的辅导者和社会化进程的促进者。教师应积极接受并运用研究性学习这个适应社会发展而出现的新教育理念,努力转变自己的角色,最大限度地扩展自己的认知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适合未来发展的创造型的人材。 研究性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积极转变观念,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
|
主办
|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