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化英文表达法受到市民学习者欢迎
本文作者: 本报记者 张晶晶
陈喜玲,一位雅宝路市场上的普通商户,正在自己的店铺中微笑着对来自澳大利亚的女顾客琳娜摇头。她一边收起柜台上的仿古丝巾,一边与琳娜商谈:“Eighty, no. One hundred, OK.”陈喜玲的英语带有明显的陕西口音,但这并不妨碍她与对方讨价还价。一番英语的“唇枪舌剑”后,琳娜最终告负收场,陈喜玲将一百元人民币收入囊中。此类场景每天都在北京秀水街市场、潘家园旧货市场、雅宝路市场等处上演。
据了解,近年来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来华外国人数量猛增。目前,北京已形成了若干供外国人集中购物、休闲、餐饮的“据点”。外国人的密集消费无疑为中国商户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同时也令使用英语交流成为商户们必备的本领。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商业街的商户们所使用的大多是“只字片语”的英语,而非成分完整、语法规范的句子,“蹦单词”不失为一种形象的概括。已在秀水街市场从事了五年皮衣生意的王然表示,他的入门老师正是这些流连于各个店铺的外国游客,自己的英语水平也是在实战中逐渐提高的。王然说,以前他也曾学过一些英语,但基础薄弱。自从自己的商铺入住秀水街后,他被眼前的商机“逼”出了学习英语的热情。
王然说,他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记满了英语短句,均为平日在与外国人交流的过程中积累下来的,不少秀水的商户也和他一样自学英语。王然认为,自己的工作环境为学习英语提供了真实语境,生活化的英语比任何英语教科书里的内容都要鲜活。对英语基础较差者而言,英语的实用性最重要,过分注重句子的完整性、语法的严谨度、词语的复杂性对其而言并不可取。只要能够达成与外国顾客之间的无障碍沟通,商户们所说的英语即便带有瑕疵也无伤大雅。
中山大学外语教学中心教授夏纪梅认为,“平民英语”毕竟不同于针对知识层次较高人群的“庙堂英语”。相较于后者,“平民英语”的教学更要贴近百姓生活,适当地化繁为简以突出其易学易懂易掌握的特点。夏纪梅举例说,让出租车司机学说“Where would you like to go?”这样的句子显然过于复杂,而一句“Go where?”则言简意赅。
北京市民讲外语活动组委会顾问王晓明也认为市民应学习简单实用的英语。但她同时提醒,对初学英语的市民来说,首先满足实用需求无可厚非。但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学习者必须向规范化靠拢。“语言是一门严谨而美妙的艺术,漏洞百出的英语将使英语异化。且更重要的是,在很多情况下,它将极有可能造成沟通的误解和表义的歧义。”王晓明说。
| |
| | |
Loading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