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研究成果
本文作者: 21ST
在教学和互动中成长:外语教师发展条件与过程研究 本研究为北外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和教育部某直属重点高校下属学院(以下简称J学院)于2003年至2004年所进行的合作项目。根据协议,J学院邀请中心协助实现二年级的英语教学课程改革,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使他们能够在三年级顺利完成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的任务。中心负责设计教学改革计划、提供教学资源,同时在J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师在教学中实现发展的研究课题。 中心聘请一位专职研究员为该项目的主持人和教学改革负责人,同时邀请5位教师参与J学院的教学改革工作。教学改革历时两个学期,每周授课4学时,授课对象为大学英语二年级学生。为顺利完成本次教学改革和科研任务,J学院负责提供充分的教学管理和财政上的支持。 本研究为质的研究,旨在通过在J学院进行为期一年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试验,研究促进英语教师在教学中成长的发展历程和条件。项目负责人以研究者和参与者的身份介入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通过听课了解学生的水平、教师的需求并协调授课进度。教师们通过每两周集体备课一次(由各位老师轮流主持备课),共同探讨与教学相关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提高自己的授课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本研究以观察、访谈、教学日记和课堂观察等作为资料收集的手段。在数据整理过程中主要关注教师的理念、行为和他们与学生的关系是否在教学过程中发生变化以及促成教师学习和变化的主要因素和条件。 实践证明,教师的自我发展是可以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察和个人课后反思等几个重要教学环节来实现的,但是一个可以共同分享的目标和一个以项目为平台的团结、向上的教师实践群体是促进教师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本研究表明:1)教师需要经常从一个团结、平等的教师实践群体中吸取营养,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可以通过在教学中的互动和交流实现自我发展;2)项目是促进教师成长的一个重要的平台,教师的交流和互动是项目完成过程中的必然结果,也是帮助教师形成自我反思能力、吸取经验和营养的最好媒介;3)教师的成长是以自我反思为动力的,但是这种反思的源头来自内外差异的对比和刺激,因此一个由不同经历的教师构成的优秀实践集体、教师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和来自学生的挑战是促进教师反思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文/周燕(第一作者/3) 全文见《外语研究》2008年第3期 《英语学习的理念和策略》序 自上个世纪70年代起,语言学研究中,逻辑—实证主义哲学逐渐被唯理主义哲学所代替,行为主义心理学为认知主义心理学所代替;把语言看成仅是显性行为的观点越来越显得肤浅,更多的人倾向于把它看成社会、心理、生理等多因素的产物;对语言的规范性论断不再时髦,甚至描写充分都不能令人完全满意,人们开始要求对许多现象做出解释。 在外语教育中,“语言工具观”开始被放弃,被以“外语教育是人文教育的一部分”的共识所取代。外语教育的研究重点从“怎么教”转移到“怎么学”,即从研究学习的客体转向研究学习的主体。具体地说,研究的出发点从教材、教法、教学大纲、课程设置、多媒体教学等外部因素转向学习者的内部因素,如学习天赋、认知方式、学习方式、学习策略、学习风格等。与此同时,教师与研究者的关注重点也从学习结果转移到学习过程,从单纯考虑外语成绩本身扩展到学习者的全人发展。研究重点的转移,反映出我们对语言的本质和外语学习的本质的认识在不断深化——毕竟学习者是学习的主题,是内因,外因必须通过他们才能起作用,外语教育必须以学习者为中心。然而,这些新的认识和研究成果只有在为学习者所了解、接受,并付诸实施之后才可能发挥巨大作用,实现外语教育的真正价值。《英语学习的理念和策略》一书正是按照这个宗旨编写的。 该书作者大多是语言学和英语教育领域的研究者,而且身居教学和科研第一线,了解学习者的需要和困惑。他们的文章不是单纯的经验之谈,因为他们熟知有关理论;但又不是令学习者感到莫测高深的理论说教,因为他们是清醒的实践者,用多年收集的趣味横生、充满哲理和幽默的实例,用简洁流畅、深入浅出的语言,介绍了科学、理性、有效的学习理念和策略。 就内容而言,该书所涉及的面很广。论技能,听、说、读、写、译都有反映;论层次,语音、语法、语用、文学、文化等都有探讨;论学习策略,有如何查词典、如何看电影、如何给自己减压、如何与同学合作等。 文/刘润清 全文见《英语学习的理念和策略》一书 了解语法学习的奥秘 突破语法学习的桎梏 广大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语法时应注意: 第一,语法学习需要耐心,不能急于求成。学习者需要根据自身水平把握语法点的学习时机,不能一味平等对待所有语法内容。 第二,学习语法需要从语言实例(通常为完整的句子)入手,以牢记语句范例为手段,增加可供模仿的参照对象,而不是专注于所谓的语法规则。 第三,听、说、读、写各项训练中都能观察、分析、验证语法规则,将语法学习融入这些语言实践活动,有利于查漏补缺。语法书对于初学者来说和词典一样可以用于备查,不宜短时间通览。 第四,许多初学者没有认识到词汇学习与语法学习是密不可分的。掌握好词汇的构成与派生可以扩大词汇量,把握好词汇的属性有利于词汇在句子中的布局或位置。尤为重要的是动词的用法。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学会了动词(包括时态)就等于学会了语法。 文/戴曼纯 全文见《英语学习的理念和策略》一书 在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的名物化现象研究 英语是一种名物化(nominalization)语言,名物化是英语的一个典型特征之一,长期以来受到语言研究的关注。本研究主要回答以下3个问题: (1)中国大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名物化的使用情况如何?与英语本族学习者相比有何特点?(2)不同年级中国大学生名物化使用的情况如何?有何特点?(3)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中名物化的功能是否得以实现?若未实现,对语篇的影响如何? 本研究采用语料库的方法,试图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两个方面回答上述3个问题。研究显示,中国学生的名物化总体使用不足,但以-ion结尾的名词存在过度使用的特点,与本族语者相比存在显著差异,名物化随英语水平的提高呈上升的总体趋势。一方面,存在我国学生能够在写作中恰当使用名物化为文章增色的样本,另一方面也存在使用名物化意识薄弱,导致文章组织松散、主观性强以及口语化的案例。 文/王立非 陈功 全文见《中国外语》2008年第5期 Statistic-based Chinese Organization Name Recognition Organization name is a kind of frequently occurring but ever-changing proper nouns in texts. Chinese organization name recognition is a non-trivial task in named entity recognition(NER). In this paper, we try to make clear several puzzling problems of statistic-based Chinese organization name recognition and propose experimental conclusions. Whether the encoding scheme in the recognition system by classification approach affects the performance and how much? Whether Chinese organization name recognition after person and location identification outperforms the parallel approach or not? Our conclusions are drawn on corpora of SIGHAN Bakeoff datasets for NER. 文/秦颖(第一作者/3) 全文见 Proceedings of China-Irela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ies 2008 |
|
主办
|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