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报纸
纸质报纸 电子报纸
手机订阅 微商城
英语
学习
双语学习 热点翻译 英语视频
实用英语 报纸听力 TEENS对话
教育
资讯
最新动态 活动预告
备课资源 语言文化
演讲
比赛
精彩演讲
活动动态
用报
专区
高中   初中
小学   画刊
   电子版首页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小学   |   画刊   |   教育报   |   二十一世纪英文报

《五经》翻译项目:打造具有时代性的典籍译本

本文作者: 本报记者 田文
不久前,国家汉办在京宣布,将组织海内外相关领域学者共同翻译《五经》,并计划在三年半内首先推出英译本。此举措也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政府首次在世界范围内组织开展对中华核心文化典籍的翻译工作。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本次《五经》翻译项目受到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在几位知名中外学者的倡议下,国家汉办暨孔子学院总部于2008年正式立项《五经》翻译项目,并成立了《五经》研究与翻译国际学术委员会。通过与海内外经学界、训诂学界、考古学界、翻译界等领域专业人士的广泛接触,目前多位海内外学者已获邀成为首批委员会成员,在学术上确保了此项大型国际汉学合作项目的顺利实施。

据国家汉办主任许琳介绍,《五经》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迄今为止,一套适应世界各国人民学习、了解中国文化的多语种《五经》译本尚未面世。虽然《五经》中的部分内容曾被译为英文、法文及德文,但大部分译本非常陈旧,有的译本年代甚至已超过一个世纪。而且大多数译本已经绝版,极少数非常专业的汉学图书馆才有收藏。

许琳表示,出版一套全新的《五经》现代译本迫在眉睫。完整翻译出代表着中华文明核心部分的《五经》,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是世界了解中国的需要。通过对经典的重译工作,中国文化的重要价值才能被国际社会充分认识,并真正被接受。

许琳透露,按照计划,国际学术委员会将首先对《五经》进行英译,将原文翻译成符合时代语言特色的译本,力争做到能够被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理解并接受;第二阶段,在英译本的基础上参照经文底本,《五经》将被译为法语、德语、西班牙语、俄语、阿拉伯语等多个语言版本。

《五经》简介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五部儒家经典著作。两千多年来,一直被公认为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经典,中国思想体系形成和帝国体制建立的主要理论依据,也是我国古代很多朝代科举取仕的考试科目。

《五经》译本现状

据了解,现存的《五经》译本大多是100多年前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1872年英国人理雅各在香港出版的《尚书》《诗经》和《春秋》的英译本,以及后来出版的《礼记》和《易经》英译本。另一套早期《五经》译本,是法国神父顾塞芬于1889年至1916年在河北陆续出版的法译本。该版本早已绝版,且内容陈旧、不完整。上世纪中期虽然也出现过为数不多的新译本,但因某些原因,一些质量较高的译本迟迟没有面世。

项目实施流程

据了解,按照《五经》研究与翻译国际学术委员会的计划,《五经》将首先被翻译为英文,然后在英译本的基础上参照经文底本,翻译成法语、德语、西班牙语、俄语、阿拉伯语、希伯来语、印地语和马来语这8种语言。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意大利和以色列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将联合参与本次大型翻译项目。

目前选定翻译的《五经》经文约70万字,译成英文约100万个单词、2500页,其他语种的译本有所不同。编译将忠实于原文,尽量不受某一注疏或学术流派的影响,原文将被译成符合时代语言特色的译本,既要保证译文的精确性,也将考虑译文的可读性,使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都能理解并接受。英译本《五经》预计三年半后面世,其他语种版本《五经》的编译工作,将在英译本定稿后启动。

正式出版的每一种译本都将附有一篇导读性的前言,介绍该经的历史背景及重要性。译本不加注释,译文将做到读者能够通过阅读经文而自明其义。特别重要的经文异字将在页边空白处标明。如有必要,校勘记将另行出版。

声音

● 政府相关部门

教育部副部长郝平:

《五经》不仅支配了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而且影响到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也在全世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堪与古经《摩西五书》和《吠陀经》相媲美。其思想对当今世界仍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但由于历史原因,《五经》研究与翻译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不仅在世界范围内的认知度还不高,而且至今没有一套完整的、适应世界各国人民认识和学习中国文化需要的多语种译本。这种现状非常令人遗憾。

《五经》的系统翻译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的开展。因此,海内外学者在《五经》翻译上达成的共识非常重要:一是要重视继承前人的成果;二是要参考借鉴近30年来中国对经学研究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三是要重视中国大陆的考古新发现和由此带来的经学研究新成果。

● 专家

法国巴黎高等研究院教授汪德迈:

《五经》是《十三经》的基础,《摩西五书》是《圣经》的基础,这两套经典都是在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前600年完成的。西方人将《五经》看成是中国的《摩西五书》。但是,人们只有真正了解了其内容,《五经》才不会失去其应有的价值。希望通过《五经》翻译项目的实施,中国固有的人文主义思想能与其他世界文化融合在一起。

法国汉学家施舟人:

现存的《五经》译本大都是一个多世纪前由来华传教士完成的。百年以来,这些翻译文本大都文字漫漶、版本佚失,内容有失准确。重译工作迫在眉睫,但单凭个人没有能力承担如此艰巨的任务。因此,来自各国的专家学者协作,共同商议、确定翻译的难点、体例、底本、出版等一系列问题非常有必要。

复旦大学朱维铮教授:

《五经》研究和翻译过程一定要从研究每一个字的字义入手。只有字义弄懂了才能将词义弄懂,弄懂了词义才有可能悟到《五经》的“道”。要做到这一点,学者可加强对清代《五经》文本的研究,清代学者对《五经》的每一部经典均作了非常仔细的研究,基本上对每一个字、每一个词进行了最合理的解释。

在另一方面,译者也不能忽视对诠释性文献的研究。以前,一些学者在将《五经》翻译成白话文的过程中,犯了不少令人啼笑皆非的错误,这是由于译者没有做到由字义通其词,由词义通其道,翻译出来的文献让人难以理解。此次《五经》研究和翻译须引以为戒。

北京外国语大学陈德彰教授:

集思广益、中外合作携手共译《五经》是较好的实施方式。但必须注意的是,西方学者仅在语言文字上把关是远远不够的,他们也须是对《五经》,对中国典籍进行过深入、系统的研究。而中国译者须不仅是语言专家,更是中国典籍专家。另外,在新版《五经》译本中,最好加入一定的注释、介绍、背景资料等,以帮助外国读者理解《五经》的内涵。

北京师范大学赵仁珪教授:

翻译经典须留意三个问题。第一,国家立项翻译《五经》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要考虑翻译的效果。古代典籍中的汉语表述是十分简练、简明的,如果译作效果欠佳,词不达意,可能会与原来的意思相差很大。这样外国读者在阅读的时候会更加费解,也就与《五经》的精髓失之交臂了;

第二,《五经》能不能代表中国文化的最高水平?《五经》中确实有比较精华的部分,很多经典语录直到今天依然让人受益匪浅。但是,它也有相对保守的一面,落后的一面,我们在翻译的时候,应该处理好这些内容陈腐的部分,让国外的读者也能明了其精华,摒弃其糟粕;

第三,没有任何一部书能够完全代表中国文化的全部精髓。《四书》《五经》都只是经、史、子、集中的经部。我国还有很多文化精华,比如说唐诗宋词。其实,翻译《五经》不比翻译唐诗宋词容易多少。

● 网友

《深圳商报》文艺评论员许石林:

此次由中国政府主持的《五经》翻译工程应被列为建国60年来重大的文化举措,这个巨大的翻译工程无疑将造福全人类。然而,也有人会执拗地认为:中国传统的典籍是翻译不了的。我对此的理解是:即便这样也阻挡不了外国人通过学习翻译文字,而对《五经》原典产生兴趣,进而追根溯源,最终掌握原典。那种简单地认为语言的障碍会阻挡文化传播的观点,很不靠谱。

高校教师文城:

此次翻译《五经》的重要意义在于,中国当前有力量,也有号召力动员外国专家研究和传播中国优秀的古典文化,也说明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国际的重视。今后,《五经》将拥有全新的、系统性、符合现代语言习惯的多种语言译本,这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为国际文化界所充分认识和真正接受,意义重大。
Loading ...
订阅更精彩
相关文章


 主办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演讲比赛   |   关于我们   |   手机访问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
关闭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