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记忆 建国60年流行语
本文作者: 21ST
三好学生:the three-good-at student
流行年代:1955-2009
翻译点评:一些辞书曾将“三好学生”译为excellent student(优秀学生),该译法固然简明扼要,但未展示出“三好”的特定意义。因此,为凸显该词的中国特色,还应直译为佳。“三好学生”中的“三好”指“身体好、功课好、品行好”,用英语表示,就是be good at physical building, at academic learning and at virtue cultivating,借鉴“三民主义”的英译(the Three People’s Principles),可将“三好学生”译为the three-good-at student。不过,该词作为一个专用语出现在英语中,可能显得有些突兀,需要加注解释之。
产生背景:1953年,毛泽东在接见共青团二大主席团时,希望青年们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三好”这一概念一经毛泽东提出,很快就被套用进教育方针。1955年,教育部公布的《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守则》的第一条,都提到“努力做个好学生,做到身体好、功课好、品行好”。自此,“三好学生”的评选活动就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开来。尤其是1963年,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后,“学雷锋、争三好”成了各类学校的核心活动。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learn for better everyday
流行年代:1951-2009
翻译点评:有的辞书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译为study well and make progress everyday,准则准矣,但失之地道。翻译这句口号不能仅追求字面上的对应,而应从该口号的总体意蕴入手,将其译为learn for better everyday,其中better一词不仅包含了“好好”之意,也包含了“向上”之意。
产生背景:毛泽东题写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家喻户晓,究其来历,可以追溯到1951年,苏州市金阊小学一名8岁的小学生陈永康在捉特务的过程中被打伤,该事迹传出后,社会各方给予了陈永康大量的关爱。远在北京的毛主席得悉该事迹,写下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题词,并制作锦旗赠送给陈永康,同时也向全国青少年发出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号召。50多年来,这一口号一直激励、鼓舞着一代代中小学生刻苦学习奋发向上。
五讲四美三热爱:Five Stresses, Four Beauties, and Three Loves-for
流行年代:1981-1990
翻译点评:“五讲”之“讲”不是“讲话”之讲,而是“讲求”(stress)之“讲”,而“四美”就是“四种美”,故可以直译。在“三热爱”一词中,“热爱”固然可译为have ardent/deep love for,但“热”字如果译出,则显得和前面的“讲”和“美”二字不协调;而若为追求协调而将“三热爱”译为Three Loves,反生暧昧之感,故为求准确,应将“三热爱”译为Three Loves-for。根据以上考虑,可将“五讲四美三热爱”译为Five Stresses, Four Beauties, and Three Loves-for。
产生背景:“五讲四美三热爱”是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初推广的思想教育宣传活动的内容,其中五讲指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四美指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三热爱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共产党。在当时,“五讲四美三热爱”成为人们的口头禅,反映着一代人所追求的精神高度。
小人书:picture-story booklet
流行年代:1950-1985
翻译点评:“小人书”,顾名思义是给孩子看的书,但若译为children’s book,则难以展示小人书的特色,且易与目前的“儿童读物”相混淆。有些辞书将“小人书”译为picture-story book,但也未能展示“小人书”小版本的特点。基于以上考虑,可将“小人书”译为picture-story booklet。
产生背景:小人书又名连环画,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这一艺术形式在解放后得到迅速发展,当时的小人书大多以土地改革、爱国增产、抗美援朝、宣传宪法、婚姻法等国家大事为题材。一些古典名著、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题材的小人书也以质优而受读者欢迎。80年代,小人书发展进入鼎盛期,几年内涌现出大量优秀的外国名著和中国名著题材的小人书。如今,这些秉承了浓厚中国传统绘画风格的小人书已成为几代人童年时期的美好记忆。
| |
| | |
Loading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