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报纸
纸质报纸 电子报纸
手机订阅 微商城
英语
学习
双语学习 热点翻译 英语视频
实用英语 报纸听力 TEENS对话
教育
资讯
最新动态 活动预告
备课资源 语言文化
演讲
比赛
精彩演讲
活动动态
用报
专区
高中   初中
小学   画刊
   电子版首页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小学   |   画刊   |   教育报   |   二十一世纪英文报

指向运用能力的考试评价与备考方法

本文作者: 鲁子问
湖北江汉油田的尤老师设计了高考作文复习教学过程。

1.全班学生自由发言,点评所发材料中的一篇学生作文,从内容、语言、结构三方面分析该作文值得借鉴之处。

2.学生自己划出另外三篇作文中的好词佳句,然后四个人一组讨论,分析文章闪光点。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谈文章的可取之处。

4.同桌两人交换彼此写的作文,用波浪线划出好词佳句,并互相点评优点。

5.同桌两人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出对方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拼写与标点符号、语法运用、努力程度、内容、逻辑性、创造性。

6.对照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看评卷教师给的分数恰当与否,并点评优缺点。

7.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先由班上其他学生解答,学生不能解答的由教师回答。

8.读记二、三个佳句。

9.教师点评全班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和缺点。

10.布置学生背诵自己认为写得好的二、三个佳句。

通过点评,发现闪光点。这样有利于学生自主性的发展和自信心的建立,具有激励功能和反思总结功能。

这一备考活动很系统,但也很传统。从新课程的要求来看,该活动在最终指向上还应该进行相应的调整,因为新课程要求我们的复习备考指向运用能力。实施新课程高考之后,新的高校招生办法随之实行,学生综合素质受到广泛关注,高校录取时要查看学生的综合素质报告,其内容来自学生从高一以来的学习、生活、社会实践等情况,包含英语学习过程的诸多情况。

新课程高考本身更强调运用能力。在新课程高考中,任务型听力、任务型阅读、任务型写作成为三大类型的新题型,当然各省具体采用的题型有很多不同。但不论选择何种新题型,新课程高考都有着新的能力取向。

其实,决定新课程能否全面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高中教学、尤其是高考备考是否坚持新课程理念,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现有的高考大部分题型都是能力立意的,只要我们从运用角度分析、把握这些题型的命制原则,就可以更好地把英语科的备考和英语运用能力培养这一英语课程的学习目标有机结合起来。

所以,笔者建议,进入高中新课程的教师应努力弄清楚新课程高考内容的能力规定,并积极开展指向这些能力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这才是新课程高考备考的正路,这样的高考和高考备考也就能真正成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高考和备考,这样我们就有可能实现高中新课程与新课程高考的协调和统一。

或许有的教师会说,尽管新课程要求指向运用能力的考试评价,但备考并非如此,或者很难如此。既然新课程要求指向运用能力的考试评价,复习备考就也应该指向运用能力。

所以,笔者特将以上作文讲评过程调整为以下指向运用能力培养的教学过程:

1.教师出示新课程高考作文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能力要求。

2.给学生一篇作文,让全班学生自由发言,点评所发材料中的一篇学生作文。从内容、语言、结构三方面分析哪些地方达到了新课程高考的要求(如语义真实、语境真实、语用真实),可以借鉴。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谈文章的可取之处。

4.给学生符合新课程高考要求的作文题,让学生自己写作。

5.同桌二人交换彼此所写的作文,互相点评是否达到了新课程高考作文的能力要求。

6.同桌二人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出对方作文中存在的问题:语义真实、语境真实、语用真实。

7.对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看评卷教师给的分数恰当与否,并点评优缺点。

8.让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先由班上其他学生解答,学生无法解答的由教师回答。

9.教师点评全班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和缺点,总结如何实现语义真实、语境真实、语用真实。

鲁子问: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专家,教育部英语教师专业标准项目学术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北京研究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外语政策、外语教育与测试、国家治理与考选制度等;著有《中学英语教育学》《小学英语教育学》等。
Loading ...
订阅更精彩
相关文章


 主办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演讲比赛   |   关于我们   |   手机访问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13028878号-1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
关闭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