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
登录注册网站首页
 

学术教研

新高考制度推进中小学改革 分层走班制成为教学新常态

作者:李倩
Aa
  • -   
  •    +
自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颁布以来,上海、浙江作为全国两大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地区一直备受关注。浙江省率先发起教学改革,上海市也不落人后。今年1月,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在2015年浙江教育系统工作会议上指出,浙江省将继续推进教育改革,高中教学由去年7所试点学校普及为普通高中全面实行必修课分层走班教学;4月9日,上海举办了第12届上海教育博览会,“示范性实验性高中”展区特色多样化发展成果精彩纷呈,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题的上海教育现代化新起点高峰论坛上亮点频现。

行政班加走班成为教学新常态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考生总成绩将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科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3科成绩组成,即“3+3”模式。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上海沿用了这一科目标准,而浙江增加了一门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课程。

综合上海、浙江的改革动向不难发现,此次两地教育革新目标都落脚在分层走班教学上。以上海建平中学(以下简称建平中学)和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杭师大附中)为例,建平中学的学生可从6门中自主选择3门,由此产生20种不同的选课组合方案;而杭师大附中的学生是“7选3”,共有35种组合选择。这就要求学校大幅增加班级,大量增加老师,甚至教室、实验室等硬件设备条件也需要大量增加。因此高考制度改革倒逼学校必须对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的科目实行走班制教学,如今“行政班教学”与“走班制教学”相结合已经成为高中分层教学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未来这也可能成为一种教学新常态。

行政班教学内容主要是基础类课程,如语、数、外等科目;走班制主要针对学生自主选择课程而言。据建平中学校长杨振峰介绍,在上个学期末,学校就对学生进行了“摸底”统计,高一500余名学生,理论上的20种选课组合都出现了,其中选择物化地组合作为等级考的学生最多,选择生政地组合的学生最少,仅有2名学生。对此建平中学表示,即使某些学科组合只有1个学生选择,学校也要创造条件,尽力去满足。在杭师大附中,12个行政班分为科学与人文两大类,由学生自主选择。其中,语数外三科对所有学生实施分层教学。人文类学生的物化生不分层,政史地分层。科学类的学生,则反之。而对于层次的选择,则需要由成绩、教师评价和学生意见等多方面决定,不再由学校方面单一认定。

学校需建立新型管理制度

事实上,分层走班教学并非高考改革催生的新生事物,近20年来,全国已有不少学校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并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尤其以数学和外语两科为甚。专家认为,分层教学的优势显而易见,例如,学生可获得与自己最相宜的发展环境;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考虑和关注的学生接受能力层次的跨度相应缩小,更有利于教学的实施,提高教学效果;在从“学校选学生”到“学生选课程”的转变中,学生成为自我发展的主体;通过选择课程,让学生学会选择,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可使学生的责任意识得到培养;不同学科选择课程层次与类别不同,不同学科的学习所在班级不同,可扩大学生的交往范围等等。然而,建立行政班与教学班并存的教学新秩序,必然引发学校管理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课表安排、学生管理、思想教育、安全防范、教学研究、学生评价、考试管理、教学评估等方方面面都要进行大幅度地变动,教学管理工作愈发纷繁复杂。

山东省潍坊第一中学试行分层走班教学三年,边走边改,如今教学新面貌俨然已经成型。首先,学校设定了一套科学合理的分层升降方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成绩、个人意愿、其班主任和原任课教师指导意见以及各层次课程设置、培养标准和授课方式,进行合理的层次选择,填写选课申请表。之后,学校每学期根据“层次设置标准”进行一至两次调整。调整时依据测试成绩、分层基础以及学生选择来确定。其次,在教师安排和课表编排上下足功夫。学校结合不同教师的执教风格以及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因需定师”,如将耐心、细致、善于沟通的教师安排到C班,基本功扎实、教风稳健的教师安排到B班,而有教学特色、风格活跃的教师安排到A班。量才而用,同时尽量保证同一位教师教同一层次的学生,避免跨层现象。再次,尽力降低管理难度。一方面,学校实行“定座实名制”考勤制度,并将考勤结果按比例计入学业成绩,避免放松学生管理;另一方面,各层次教学具体内容由备课组集体备课讨论通过,编写各学科分层教学目标细目表手册,教师按要求分科分层落实课程进度。最后,建立一整套较为科学、公正、有效的教师评价机制。一是分层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二是优秀率评价与提高率评价相结合;三是教学班评价与行政班评价相结合;四是目标分评价与平均分(取各班前90%学生平均分)评价相结合;五是单独评价与捆绑(教师组)评价相结合。

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也于2011年开始着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分层走班模式。由数学、英语两个学科辐射到全学科分层走班,学校找到了“降低‘学困生’学习难度、扩大‘学优生’知识面”的新路径。该校从2013级新生15个普通班中选择6个班作为试点,检验分层走班改革后的教学质量是上升还是下降。这6个班学生的所有科目都分成A、B、C三层,分层标准主要参照学生中考和摸底成绩、学生志愿、家长意愿和成长导师意见。如某学生的分层结果是语文C、数学B、英语C、物理A、化学A、政治B,那么他除了在早晚自修课时与行政班的同学一起自习,其他上课时间要到某个科目对应层级的教室去上课。在课表和配课教师的安排上,学校为避免“好老师教好班、差老师教差班”的现象发生,要求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水平有的放失。同时,走班的学生根据成绩按照“期中一微调,期末一大调”的原则调整班级,让学生走进对自身学习更为有利的班级。校方表示,从学生的积极性和成绩来看,分层教学效果明显,试行情况十分乐观。2013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中,分层教学班与普通班相比,平均分高出9.86分,学生进入前300名的比例也更高。

潜在隐忧是新的挑战

不过,记者也了解到,对于很多刚刚实施或计划实施分层教学的学校来说,分层走班制面临的挑战不少。即使是已经展开分层教学的学校,也依然充满不少困惑。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基础教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汪明认为,实施分层教学和走班制对高中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安排和师资等都提出了很高要求,也会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如短期内一些选课人数剧增的高中科目可能产生教学场地和师资不足的状况。学校需提前做好教学方式改革的相关准备,地方教育部门甚至可在鼓励高中做强特色学科的基础上,探索区域内紧缺学科教师“走校教学”,即不同学校的教师进行置换、交流,实现教师资源共享。

“在政策先行的情况下,对于此次改革真正的执行者一线教师来说还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全国人大代表、浙江金华市金东区实验小学校长方青坦言,“目前,不少教师的教育理念和自身专业能力不足以承担起新课改的要求,这将成为新高考改革目的能否顺利达成的隐患。”教师缺乏课程开发能力,多年教学理念惯性停留在以往狠抓成绩阶段,可能难以达到分层走班教学的期望效果。

社会上对于分层教学是否是重点班的翻版也有不少质疑。例如,部分学校注重经济效益,追求以最优师资教最优学生拉高升学率,打响学校知名度;教师不愿付出更多耐心和精力帮助基础班学生;学生成绩作为实行分层教学的重要标准,学生个人意愿得不到尊重。在分层教学方面具有20年实践经验的北京朝阳外国语学校校长郝又明认为,为避免以上情况,学校在实施分层教学时,其出发点应是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无论学生的起点有多低,教师都要设计出一个合理的标准,并尽最大努力让学生达到这个标准。“学校不能挑选学生,开展分层教学不是为了提高升学率而淘汰一部分学生,而是用科学的方法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为有用之才。”郝又明说。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i21st.cn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选择报纸
选择报纸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