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
登录注册网站首页
 

专刊

新课改和高考改革促进英语教学转变 教育部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杭州外国语学校副校长夏谷鸣专访

作者:王晓珊
Aa
  • -   
  •    +
记者:自从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在哪些方面取得了进步?

夏谷鸣:
从2001年起我国开始开展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程实验,2004年起高中新课程改革逐步开展,到现在已经有十多年时间。新课改最大的意义在于使人们对英语教育的看法发生了很大改变。

首先,新课改时期培养了一批理解并实践新课程标准的英语教师。他们已经认识到,单纯教授学生语言知识是不够的,英语课程应从一门知识性课程向实践性课程转变。观念转变是改革的第一步。同时,教师们也通过参加展示课、公开课以及各种形式的教师培训提升了教学能力。第二,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发生了很大提高。回想十几年前,学生几乎不敢用英语与外国人交流,而现在,随着教育理念、教育方式以及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获得了大大提升,相当一部分学生能够在生活中与外国人进行简单交流。第三,英语对整个社会产生了一定影响。一段时间以来,社会对于英语学习进行了相当大的质疑和批评,其实这正说明英语的影响力在增强,英语不再只是一个学习和考试的科目,它在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的积极意义在于,社会对于英语重视程度的提升将更有利于我国开展对外交流,有利于我国在国际合作中的影响力,因为外语已经逐渐成为一个国家软实力的组成部分。

记者:您觉得新课改后我国的英语阅读教学发生了哪些变化?以后发展的方向是什么?

夏谷鸣:
这些年来,随着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提高,其阅读的广度、深度都在发展。现在的高考阅读理解题与20年前相比,从原来的要求学生直接从文中寻找答案转变为现在的猜测作者意图、总结文章大意等,这表明阅读理解的考查重点在发生转移,也表明我们对阅读和阅读理解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英语教学主要是教授学生单词、句型、语法等等,学生学习英语主要依靠背诵和记忆。而从新课改开始,教师不仅注重让学生掌握知识,还要让他们学会使用知识,特别是让学生在使用中学习知识,所以英语课改的一个核心命题就是让知识“活”起来,从原来单纯考查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到现在考查学生对语篇的理解,也就是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

下一步,我们将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立德树人,不但要求学生掌握、运用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明辨是非,运用知识做正确的事情。这其中,正确的思维方式很重要。批判性思维是明辨是非的基本保证,是国际上共同关注的国民关键能力之一。阅读则是培养这种思维的有效平台。在阅读中,学生仅仅读懂文章大意、理解表层结构是不够的,还要理解深层结构,联系客观事实进行推理、判断,并质疑、求证作者的观点。通过这样的培养,让学生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也能运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去判断、去处理,真正提高他们求真的能力。这是阅读教学需要追求的目标。

记者:学生阅读内容的重要来源之一是英文报刊,您对当前国内的学生英文报刊有何建议?

夏谷鸣:
首先,我觉得英文报刊应该刊登一些学生们感兴趣的、时下流行的话题和内容,让学生首先喜欢上这类刊物。与此同时,英文报刊也应该引导孩子们阅读更高雅、经典的内容,尽管学生一开始可能不太喜欢这类文章,但报刊的出版方应进行正面引导,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在报刊上的确能够学到在其他地方学不到的东西。

一个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他的社会阅历、智力水平和语言能力应该是同步发展的。但事实是,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发展与其社会阅历和智力水平不在同一层次上。除了英语作为外语的局限性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英语教学模式没有发生太大的转变。

例如,在应试教育影响下,许多学校的英语教学仍然关注语言的碎片化知识点,教学资源十分狭窄,学生并不能在英语学习中获取太多的有效知识。所以,我希望英文报刊在这方面多为孩子们提供真实性的资源,包括时事新闻、评论、百科常识、故事等涉及生活方方面面的内容,其中应该包括经典的文章。原先老教材中有很多经典的课文,如都德的《最后一课》、欧亨利的《项链》等等,但在现行的各类教材中不见了。因此我也希望学生能通过报纸学习此类经典文学作品。

记者:新高考方案规定高考外语的分值仍为150分,且学生可考两次,取其中一次的分数为高考分数,您如何看待这一规定?

夏谷鸣:
我非常支持此次高考改革,高考是中学教学的指挥棒,只有高考真正发生了改革,课堂教学才能发生真正的变化。新的高考政策规定学生在高中阶段英语可以考两次,这就会倒逼学校转换英语教学思路,调整英语教学的安排和进度,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及考试需求。

这里涉及一个“规划”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上一定要有多样性的规划,以满足各种各类学生的需求。当然,学生也需要规划。每个学生在高中阶段有两次高考英语考试机会,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一定要用足两次机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作出合理的选择。例如,有的学生英语成绩比较好,而其他科目比较弱,那么他可以选择在高二时考试,从而留出更多时间攻克弱势学科,因为越是起点低的科目,提升的空间越大。而英语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则可以选择在高三考试。这样,他们可以用三年时间集中精力学习英语,稳扎稳打,不赶进度,以求到高三最后阶段考出好成绩。

为此,学校应当为不同基础的学生提供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规划好学业。

记者:浙江作为首批高考改革试点地区,杭州外国语学校是如何进行英语学科的分层走班教学的?

夏谷鸣:
杭州外国语学校是外语特色学校,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比较好,不过,在同一个群体中,学生之间的水平差异仍然存在。因此,从上学期开始,我校的英语学科开始尝试将每周6节英语课中的两节英语阅读课进行分层走班,而其他四节课保证学生学习相同的内容。

阅读课总共分为5个层次,第一层是文学欣赏课,第二层是批判性阅读课,第三层是Social issue,第四层使用的是改编的教材Active Reading,最后一层学习的是人教版教材。通过这五个层面,让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侧重学习不同的阅读内容。此外,我们还开设了戏剧课、议会制辩论课、模拟联合国等兴趣选修课程和社团,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激发他们不同的兴趣,发挥他们的特长,为他们最大的自我发展提供空间。

记者:浙江、上海已有不少学校开展了走班制,您认为如何才能保证分层走班教学的成功?

夏谷鸣:
第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但同时,学生是未成年人,家长也并非专业教育人士,因此学校一定要为学生提供学业规划与升学指导服务。为学生提供这方面指导的教师不是传统的学科教师或班主任,他们应懂得课程架构、学科特点、某学科与大学专业的关联度,以及大学专业的就业情况。他们要指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评价,挖掘自己的兴趣。

第二,学校要进行宏观的顶层设计。从新高考方案来看,目前有三十多种学科组合可供学生选择。这就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是否有能力提供足够多的教室?是否有相应配套的师资队伍?这些都是学校面临的新挑战。我觉得,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学校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如充分提高空间利用率,让教室实现多功能使用。在教师方面,学校与学校之间也可以进行沟通,进行师资流动,满足不同学科教师的需求。

另外,走班制与传统教学中的快慢班不一样。快慢班依然是行政班,所有学科的教学进度都一样,但有很多慢班学生只有个别或部分科目比较弱,而非所有学科都弱,因此这样做并不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有的学校开设快慢班的动机是放弃慢班学生,而非提高他们的成绩。走班制打破了行政班的界限,进行分层、分类的个性化教学,让每个学生在各自的水平上得到发展,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i21st.cn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选择报纸
选择报纸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