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BBC纪录片幕后故事:为迎合英国教改制造的新闻事件
鲁子问:它其实并非一个真正的教学研究项目或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因为它不具备教育试验的多个要素。
刘世生:很多中国学生喜欢西方老师的教学方式,西方学生也喜欢中国教师的授课方法。
刘柯:最合适的教育应该是受到学生认可的教育,每个国家都可能有适合自己学生的教育模式。
郝又明:探讨教育离不开对于国家历史背景、渊源的了解,教育一定要与本国国情相结合。
2015年,教育圈内最火热的话题之一当属由英国BBC制作的中式教育纪录片。该片一经播出,各种关于中外教育模式对比的讨论扑面而来,各方观点针锋相对,令人一时眼花缭乱。在“出彩教育人”英语教育行业年度大会上,该片也再度成为专家们的议论焦点。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专家组核心成员、中国民族示范教育研究中心首席专家鲁子问向与会者披露了该纪录片的幕后故事,并从独到视角进行了全新解读。
据鲁子问介绍,该片事实上是一档为迎合英国教育部促进英国教育改革需要而拍摄的节目。它更重要的特性是新闻特性,而非教育特性。尽管片中内容反映的是一次教育实验,但它其实并非一个真正的教学研究项目或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因为它不具备教育试验的多个要素,而存在大量为了新闻需要而剪辑的现象,所以片子最后得出的结论具有新闻性而非科学性。
鲁子问说,了解到片子的制作背景后,他认为该片反映的应是英国对其国内教育的态度,不能完全说明英国对中国教育的态度。但同时它也在探讨中国的教育教学方式是否具有移植出国门的可能性,中国的知识教学可能有一定优势,但片中并未从教育目标的总体角度去评价中外学生,因此最后几位中国教师的学生“出彩”的只是在知识层面,而不是整体教育目标层面。另外,现在很多国家开始关注中国,尤其是开始推行“一带一路”战略后,中国的教育受到了更多关注。这个片子会使世界上更多地方关注到中国教育在知识传授方面的显著优势,可能能够借助这个优势来提高他们的知识传授效率。
“事实上,西方家长也希望学校对学生严加要求,但由于社会文化的原因,老师一般不敢对学生严格要求。坦率来讲,西方教育从一开始就有社会分层,中产阶级以上的群体对孩子要求非常严格。”鲁子问说。他认为,西方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并不是基于他们的优势或兴趣,而是基于父母对孩子未来的发展的可能性的预测。英国现在之所以强行推行中国式教学,是因为他们希望在将来英国与中国的竞争中,英国孩子能够做好充分准备。
对于中西教育理念冲突的问题,清华大学教授刘世生认为,这个片子确实体现了中西教育理念的碰撞,西方人注重教育孩子时,喜欢采用鼓励的方式,激励其向前;而中国人习惯找出学生的弱点,反复批评、刺激。随着教育国际化程度的加深,很多外国教师和学生来到中国教学、学习,我们发现,很多中国学生喜欢西方老师的教学方式,西方学生也喜欢中国教师的授课方法,这就要求中国的教育工作者要寻找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在这方面,力迈国际高中总校校长刘柯具有类似的观点。刘柯认为,不能单纯说中式教育或者西式教育谁比谁更好,这取决于某种模式是否适合具有不同背景的学生。朝阳外国语学校校长郝又明也表示,探讨教育离不开对于国家历史背景、渊源的了解,教育一定要与本国国情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