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
“一带一路”战略带动北大非通用语种学科建设
语言是文化交流的基础。多年来,我国各高校在非通用语种人才的培养方面始终不遗余力。而自“一带一路”合作构想提出以来,中国各大院校更是“响应热烈”,不断完善外语非通用语学科内涵建设,相继增设新语种专业及课程设置。在外语学科建设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的北京大学启动的“一带一路”外国语言与文化系列公共课程项目(以下简称“一带一路”课程项目)成为高校推进非通用语人才培养的典型案例。
40门语言课程涵盖沿线区域主要语言
2015年秋季学期开学,北京大学正式启动了“一带一路”课程项目,该项目由北京大学教务部、国际合作部及外国语学院共同筹划,外国语学院负责具体实施。一个学期以来,该项目共吸引了3000余名学生,并取得了良好的反馈。
在启动仪式上,北京大学副校长高松表示,此次项目的开展是北京大学为了响应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倡议的积极举措,是北大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的一次积极而有意义的探索。
据了解,该项目共开设40门语言课程,包括阿拉伯语、希伯来语、土耳其语、法语、伊博语、斯瓦希里语、俄语、西里尔蒙古语、孟加拉语、菲律宾语、越南语、西班牙语等,基本涵盖了“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区域的主要语言。每个语种建设项目为一个或两个班,向北京大学所有学生(含本科生及研究生)开放,学习时间为一年或半年,每周4学时,每学期3学分,全部由来自母语国家的外教授课。每个班选课人数为3-40人,北京大学在校生3人选课即可开班。项目优先满足本校学生的选课要求,本校学生未选满的情况下可以对北京市高校学生开放。
据介绍,该项目的每个语种均有严格的教学大纲和明确的教学目的。除了入门阶段的语音教学,其余时间全部采用母语授课的方式,以学习语言作为途径,将文化内容作为课程重点,与语言教学相融合。学生每学期应掌握单词约500个,在课程结束时能熟练应用基本用语进行自我介绍,并就家庭、社会、兴趣爱好、民族风情等话题进行交流。同时,该项目立足于北京大学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优势和国际影响力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相关领域优秀专家和学者开设系列讲座,为学生创造更多机会与大师交流,更真实地触摸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与相关国家的发展现状。
除此之外,项目还定期举办与语言相关的文化日活动,包括西非文化日、东非文化日、法国文化日、俄罗斯文化日、阿拉伯文化日等。在文化日中,学校会邀请相关国家的学者、大学生等,围绕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以更加生动的方式向学生展示语言对象国的文化,从而培养学生对于语言学习的兴趣,搭建文化交流的桥梁。
外院语种资源和师资资源为项目实施提供保障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宁琦教授表示,北京大学是一所具有高度责任感的大学,在进行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时始终把国家需要放在首位。该项目的实施正是立足于国家战略,为将来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过程中真正与相关国家和区域进行深入沟通与对话培养和储备人才。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除了进行外国语言文学文化研究,培养外国语言文学文化领域的高素质人才外,还担负着为国家和社会提供高层次的国际化服务的使命。此项目开设的课程内容覆盖了世界众多具有战略重要性的地区,其创新性在于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对于人文学科的学生来说,该项目能够为其在今后从事研究时掌握一手研究资料、加深与国外的联系合作提供可能,促进学术的发展进步;而理工科专业学生同样可以从这个项目中获益良多,本专业知识与外语交流能力并行能使学生在将来更好地融入国外环境,在专业研究和各行业领域进行建设发展。在当今社会,学习外语不仅在于掌握语言,更重要的是通过外语更好地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和国情,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理解和互信,更为有效地开展各领域的交流合作。
“外国语学院充足的语种资源和教师资源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可能性,这一点即使与专业外语院校相比也毫不逊色。同时,项目的实施也将为北京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积累后发优势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宁琦说。
“一带一路”项目与北大外语文化课程一脉相承
记者了解到,虽然“一带一路”课程项目是作为学校的一个崭新项目来推出的,但在此前北京大学在外国语言及外国文化课程开设方面已进行了多年探索,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据了解,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除了承担本学院的专业外语教学外,还承担着全校的公共外语教育。“在谈到公共外语时,人们往往首先会想到大学英语和研究生英语。然而,北京大学在这方面有着更多思考。”宁琦说。由于北大非外语专业的学生英语水平也相对比较高,大部分学生在大一下学期或大二上学期就已经达到了大学英语四、六级水平,因此,学生很早就能修完规定的学分。于是,学校尝试在英语之外开设更多的“公共外语”选修课程,让学生接触更多的语种,帮助他们拓宽人文视野和研究渠道。如今,北大“公共外语”开设的语种数量甚至已经超过了专业外语的语种数量,像土耳其语、阿姆哈拉语等小语种都是在公共外语课程平台上开设的。即使是“大学英语”,考虑到学生的水平整体较高,外国语学院也开设出了“英国传统诗歌精华”等30余门专题课供学生选择。
宁琦还谈到,为了满足其他专业学生学习外语的需要,北京大学还依托元培学院,联合历史系和外国语学院,设立了“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专业,将外语教学与专业教学进行完美衔接。选择该专业的学生既要按照历史系的规定掌握相应的历史学专业知识,又要按照外国语学院的要求修完基本的外语专业课程,修满规定学分后方可毕业。这其中,外国语言不仅仅指英语,还包括德语、俄语、法语等语种,同时学生也会学习外国政治、文化、管理、教育、传媒等方面的知识。这种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受到很多学生的欢迎。
宁琦表示,事实上,“一带一路”课程项目是对之前学校的公共外语课程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和有益补充。今后学校还有可能根据需要专门开设非洲、南美洲等洲际国家和地区的系列语言文化课程,也会根据具体专业需要,量身设置外语专业课程和语种选择。当前,“一带一路”战略是全社会最关注的热点,因此学校率先以此为契机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语种资源进行整合,以满足国家对这方面人才的迫切需求。
“北京大学作为教育机构,其责任不仅仅是提供优秀的教育和研究产品,将教学和研究资源在教学社区乃至整个社会去共享,还要培养出具有优秀的综合素质和家国情怀的合格公民,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宁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