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四季花开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BBC中英教育纪录片亲历者、南京外国语学校英语教师李爱云专访
3月20日,第十四届中国日报社“21世纪•新东方杯”全国中小学生英语演讲比赛总决赛在北京外国语大学盛大举行。曾在BBC拍摄的中英教育纪录片中充当“严师”,与英国“熊孩子”斗智斗勇的李爱云老师,空降比赛现场,担任评委和颁奖嘉宾。
李爱云是南京外国语学校初中英语教师、英语教研组组长,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英语学科带头人。2015年,李爱云应邀前往英国顶尖公立学校博航特中学执教,直面中英教育的差异,她表示获益匪浅。英国之旅对她的教学理念与英语教学方式也产生了一定影响。李爱云认为探索如何激发学生潜力是非常重要的。
记者:首先,请您介绍一下参与BBC纪录片教育实验,执教英国顶尖公立中学博航特中学的经历。
李爱云:我们五位中国老师都是十分认真地对待这次教育实验的。说到差异,在英国课堂上,学生可以随时打断老师的讲课,随时提问或者质疑;但是在国内教学中,我们比较重视课堂秩序,教师习惯于先传授知识,再由学生统一提问。
因此,最初授课时,我们有些着急。但是,我们尽快地调整了自己,尽量保持好的心态。我们也采取了各种方法,包括向学校、家长求助和沟通,通过各项活动建立起与学生之间的情感等。当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之后,我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配合就变得容易了些。
回国之后,我与博航特中学部分学生仍通过邮件等方式保持联系。我收到了他们温馨的问候和祝福,还有在告别晚会上拍摄的照片。去年10月,博航特中学有一支18人的学生交流队伍前来江苏泰州一所友好学校进行交流学习,其中有四个是我们当时的学生。因为他们日程安排非常紧凑,我就专程前去看望他们。孩子们很激动,很开心,他们对过去的那一段经历也非常怀念。
英国学生对中式教育很好奇,也很羡慕中国学生能够在考试中获得好的分数。中式教育精于归纳与总结,能够有效地帮助英国学生理解和掌握学习知识,这是英式教育希望向我们借鉴的教学方式。
记者:您认为中英教育最大的差异在哪方面?
李爱云:中国与英国国情和文化背景相差较大,因此,两国教育上的差异很大。但是,中式教育和英式教育并没有所谓的孰优孰劣。教育实验的意义在于如何借鉴其他教育方式的优势,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热情。
首先,在教学模式方面,中式教育模式主要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将教学目标放在首位,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课堂教学;英式教育主要以学生为中心,并未设有规定的教学大纲,课堂是学生自由提问和解决问题的地方。但是,随着经济和教育的全球化,英国学生会面临来自中国学生的竞争与挑战,所以英国学生也希望了解中国教育的优势。其次,在学生方面,中国学生更依循尊师重道的观念,迷信权威与师长,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而英国学生更强调个人的观点,学生乐于挑战权威,不一定遵照教师的观点理解和学习。此外,英国学生动手能力和运动能力较强,课外活动较多;而中国学生时间和精力相对集中于学业。
记者:英国回来后,您的教学方法有没有新的改变?
李爱云:回国之后,我有意识地进行了一些改变。在进行这次教育实验之前,根据教育部实施的新课标和改革要求,我们已经尝试过很多新的教学方法。从英国回来后,我更加细致地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行为,发现很多有经验的教师在因材施教方面做得比较好,能够通过一些方法和模式的转变,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但是对部分教师而言,如何做到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还有一定困难。
首先,教师需要调整自己的教学观念。如今,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终身发展,家长也在逐渐改变考高分、上名牌学校的观念。作为一名教师,应当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不拘于某一学段。回顾从教二十多年的经历,有的学生在中学阶段表现并不突出,有的学生上学时“坐不住”,比较调皮,但是他们走向社会后发展得很好。每一名学生都是不一样的,在人生的这场马拉松旅程中,有的学生在学校时能大放光芒,有的学生要步入社会后才能找到自己的定位。所以教师不必执着于学生眼前的成绩,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自信,让他们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慢慢积累。总会有一天,量变会引发质变,学生们会收获属于自己人生的成功。如果我们把每个人比作大自然里的一朵花,那么每朵花都有它的花期。并非每朵花都要在春天开放,其他季节开的花也一样美丽。
其次,教师需要善于沟通,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站在英语教师的立场而言,尽管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但是我都给予他们同样的关怀。有的学生英语成绩不好,我会抽出一些时间去帮助他,推荐适合他阅读的书籍,跟他成为朋友。学生会从我的眼神、行为中了解到老师对他是在乎的,关心的。另外,由于学生与我建立了朋友关系,他会愿意与我交流,努力提高成绩。沟通是教师了解学生的一大法宝,教师应当对学生充满爱心,不能过于着急、过于在意成绩。
此外,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模式。在BBC纪录片中,英方校长曾指出:中式教育应该摒弃只注重形式不注重教学内容的教学模式,应该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提出疑问甚至质疑,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例如,英语有节课主要介绍富兰克林探险的故事。当谈到他们为何选择错误的路径以及铅中毒而死等问题时,我就启发学生进行更深层次思考,学生也给出了多种猜测,我再引导他们验证猜测的合理性。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产生自己的想法,他们就会不断地研究,去获得想要的答案。同时,我一直跟学生强调,教师的认知是有限度的,因此教师并不永远是正确的。培养学生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是很有必要的,敢于挑战的学生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