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
登录注册网站首页
 

专题

他非一代骚人 实属万古千秋 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莎士比亚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辜正坤教授专访

作者:田文
Aa
  • -   
  •    +
记者:2016年是英国作家威廉·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新年伊始,全球便掀起了纪念莎士比亚的热潮。莎士比亚戏剧对于英语语言、英国文化乃至整个西方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您认为,莎士比亚戏剧对英语语言的重要贡献体现在哪些方面?

辜正坤:莎士比亚对英国的语言、文化的影响非常突出。马克思认为,他是“人类文学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莎士比亚对英语词汇量的贡献之大,在文艺复兴时期,几乎没有哪位作家能在这方面超越他。单从莎士比亚使用过的海量英语词汇来看,也会令人产生仰之弥高的感觉。德国语言学家马克斯•缪勒原以为莎士比亚使用过的词汇最多为15000个,这是小看了这位语言大师的词汇储藏量。美国教授爱•霍尔登经过一番考察后,认为至少达24000个。这依然是严重低估。后来一位叫阿克韦德的学者使用计算机检索出莎士比亚使用的词汇竟然多达43566个!

莎士比亚通过将市井口语词引入作品、原有的英语词汇重组等方式创造了大量新的英语词汇,例如critic,modest,embassy,trade-fallen,firework,demonstrate等。很多词汇至今仍在大量使用。他之所以造词,是因为他的作品题材多样、人物形象各异,他需要通过丰富的语言来表达和展现这种多样性。

莎士比亚能驾驭极其广阔的题材,他的作品便体现了这种惊人的多样性,世界上很难有第二个作家能比肩莎士比亚。他的作品内容几乎无所不包,称得上是英国社会的百科全书。帝王将相、走卒凡夫、才子佳人、恶棍屠夫……一切社会阶层都展现于他的笔底;从海上到陆地,从宫廷到民间,从国际到国内,从灵界到凡尘;悲剧、喜剧、历史剧、传奇剧,叙事诗、抒情诗……都成为他显示天才的文学样式。

但是作为一代文学巨匠,莎士比亚甚至没有进过中学课堂。因此,他对拉丁语了解有限。尽管如此,在那个时代背景之下,仍有约600多个拉丁语或法语词汇经由莎士比亚作品进入英语语言。

记者:莎士比亚戏剧与高校的关系一直不可分割。高校教师是目前国内研究莎士比亚戏剧的主要群体。目前高校对莎士比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辜正坤:高校研究莎士比亚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对莎士比亚作品的分析,例如研究作品的主题、人物形象、语言(应用和艺术)、情节以及影响等。第二是对莎士比亚本人或其传记的研究。第三是莎士比亚作品翻译的研究。莎士比亚著作的译本很多,仅《莎士比亚全集》就有四套,这就为研究莎翁作品的翻译提供了一个很丰富的资源。很多莎士比亚作品的译者都是大师级人物,像朱生豪、卞之琳、梁实秋等。因此,研究莎士比亚作品的翻译现象也构成了一个特别亮丽的研究领域,取得的成就也很独特。第四是研究莎士比亚时代整体的文化背景等内容,这一领域的研究人数相对较少。最后一个方面属于“研究者的研究”,也就是一些学者研究莎士比亚研究者的成果,比如《中国莎学简史》或《中国莎士比亚批评史》等。

记者:据了解,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于2008年立项,邀请20多位专家用了八年时间重译了《莎士比亚全集》。目前,《莎士比亚全集·英汉双语本》已全部出版。作为这套皇家版全集的主编,您认为皇家版译本有何主要特色?重译的意义又在哪里?

辜正坤:“他非一代骚人,实属万古千秋。”这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喜剧作家之一本•琼生在第一版《莎士比亚全集》(1623年)扉页上题诗中的诗行。这套全新的译本正是以当今莎学界最具声望的《皇家版莎士比亚全集》注释版为主要依据进行翻译的。同时,这套译本考察了中国现有的各种译本,并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翻译目的打造而出。

纵观几位大家的全集译本可以发现,朱生豪先生是中国最早大规模翻译莎士比亚作品的译者,功劳很大。他的译本采用的是散文形式,语言流畅、可读性强,但可惜不是诗体,有违原作形式;梁实秋先生的译本,在达意的准确性上比朱译有所进步,有丰富的注释,可惜仍然是散文体,文采亦嫌不足;方平先生等的译本在进行大规模诗体翻译方面作出了宝贵的尝试,比前面的译本又有了进步,但离真正的诗体尚有距离。

目前这套皇家版译本的整体思路是要将莎士比亚的剧文尽可能真正诗化,这表现在加强诗性措辞,诗性节奏、其中一些剧本(如《哈姆雷特》、《麦克白》、《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终成眷属》等),甚至整本整本地数千行剧文全都以比较严谨的形式押了韵。这对译者来说,极具挑战性。其次是要还原最本真的莎士比亚。第三是通俗性和学术性二者兼重。全书附英文原文和原注,严格保持行码,读者可以非常方便地在数十秒钟内查阅到莎士比亚全部作品对应的原文和译文。

将《莎士比亚全集》翻译成诗体比翻译成散文体要难得多。难到什么程度呢?和朱生豪的翻译进度比较一下就知道了。朱先生翻译得最快的时候,一天可以翻译一万字。为什么会这么快?朱先生才华过人,这当然是一个因素,但关键因素是:他是用散文翻译的。用真正的诗体就不一样了。我自己写诗,诗兴浓时,一天数百行都可以写得出来,但是翻译诗,一天只能是几十行,统计成字数,往往还不到一千字。最多只是朱先生散文翻译速度的十分之一。

梁实秋先生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用的也是散文,但是花了37年!如果用诗体来翻译,那么至少得370年!要想完工,除非梁氏子子孙孙一代又一代地干下去!由此可见,真正的诗体莎士比亚全集的诞生,有多么的艰难。真正的诗体译本,这本身便是莎士比亚作品翻译领域的大转折!

中国数千年来的文学作品的主流成就是诗歌艺术,因此将莎士比亚的素体诗剧翻译成相应的汉语诗剧恰好契合了中国文学本身的特质。这种翻译不但可能增进我们对外国文学作品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很可能非常有助于促进中国文学的发展。

皇家版译本的整体翻译风格包括:译文尽量逼肖原作整体风格,包括尽量保留版式风格;注重汉译本身的文字魅力,增强汉译本的可读性。利用汉语本身的语音审美特点来营造莎士比亚诗歌的汉译语音审美效果。

此外,该译本在翻译上的突破还在于,还原了莎士比亚作品的禁忌区域。许多西方学者认为,莎士比亚酷爱色情字眼。中国学者在这一方面讨论得比较少。莎士比亚的所有译者,尤其是像朱生豪这样的译者,显然不愿意中国读者看到莎士比亚的文笔有这样的特点,即非常泼辣地大量使用与性相关的双关语。这些特点多半都被巧妙地漏译、误译或改译。梁实秋已有所保留,但仍有节制。方平等的译本还原得更多一些,但仍然持相当的保留态度。当然,有些地方,并非是译者故意持保留态度,而是没有看懂莎士比亚的双关语。只是照字面译出,必然会让人不知所云。没有看懂莎士比亚这种用语的深层含义也不全是中国译者英语水平的问题,有时候也与西方人编注的注释版本相关。有的版本注释得明白,有的版本故意模糊,有的版本注释者自己也没有弄懂这些双关语,那就更别说中国译者了。

在这一点上,相对说来,皇家版译本做得最好。我们尽可能真实还原莎士比亚作品中与性相关的用语。如果直译不能实现这种传输,我们就采用注释。可以说,在这方面,目前这个版本是所有莎士比亚译本中做得最超前的译本。

记者:在移动互联时代,很多年轻人已不再“阅读”莎翁经典,而选择通过影视剧来了解莎翁作品。这一现象也引发了学术界的担忧。您对这一现象是如何看待的?

辜正坤:我对这一现状也很担忧。当代年轻人更乐于接受快餐文化,信息技术对经典作品的改编强烈冲击着并正在改变传统阅读模式和习惯。但另一方面,科技也为经典作品的传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途径和机会。作为学者、译者和教师,更本真地还原莎士比亚,更有效地转播经典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学会在这样的时代中搭建起一座从经典到大众的桥梁,激发包括年轻人在内的社会大众对高雅的诗化的莎士比亚作品的兴趣,而不能停留在只对散文化的莎士比亚感兴趣这个层次上。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i21st.cn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选择报纸
选择报纸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