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
顺应时代潮流 培育国际化人才 上海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关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0月23日,由上海市外文学会、上海外国语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和中国外语教材与教法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首届“外教社杯”上海市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圆满落幕。
开幕式上,上海市教委国际交流处卢俐俐副处长致辞。她指出,跨文化是体现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指标。随着我国“十三五”建设时期对外开放战略的全面推进,国家需要大量具有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国际化人才。她希望同学们抓住契机,不辱使命,肩负起国家、社会的责任。
上海市外文学会会长叶兴国教授代表主办方致辞。他认为跨文化能力大赛是一个非常具有亮点的赛事,将跨文化能力作为比赛内容,这在全国要数首创。叶教授表示,跨文化能力大赛的举办符合时代要求。在当今时代,无论是合作、发展,还是共赢,或是其他选择,跨文化的沟通能力在其中均占据重要的地位。
上海外国语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顾立行教授作为跨文化研究的身体力行者,阐述了自己对于本次大赛的理解。当前,跨文化交际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能力,本次大赛可谓恰逢其时。他介绍道,本次大赛更加关注案例分析,关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他特别感谢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组织本次大赛。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党总支书记孙玉编审从主办者的角度表示对大赛的肯定。在筹备过程中,许多人付出了努力,他在此向上海市教委国际交流处、上海市外文学会和上海外国语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表达感谢,也感谢诸位选手参与及相关学校组织。他指出,纵观当下国际事务,不仅有军事冲突,也有文化冲突,而文化冲突更具隐性。国家需要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国际人才,而这也是举办大赛的初衷。
随后,为期一天半的大赛拉响号角,选手们进行了复赛、决赛的激烈角逐。22日全天为复赛阶段,形式包括表演展示、案例分析和评委提问三个环节。24组复赛选手,只有取得前10名成绩方可进入第二天的决赛。选手们或表演、或展示、或分析,从他们的视角解读文本并超越文本,展现了新一代学子对跨文化交际的理解和运用。
决赛阶段,每组学生需要完成客观题快问快答、情境分析和评委提问三个环节。视频内容有国际贸易背景下中国商人的所见所感、中国老师在英国的从教体验以及外企在全球业务拓展中对文化多样性的考量。十支参赛队伍分别从不同的视角解读视频材料的文化差异和文化内涵。评委们通过与主题相关的问题结合跨文化的知识,以提问的方式帮助选手们深入分析聚焦文化内涵,引导他们从大文化的视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凸显作为全球公民的责任意识。
最终,来自上海大学的毛宇星、徐恭瑜和周文佳夺得此次大赛的特等奖。在颁奖典礼上,他们分享了参加大赛的经历和收获,对大赛给他们提供了展示的平台表示感谢,并希望今后在跨文化能力方面有更大的进步和提升。上海大学虞怡达老师获得本次大赛的最佳指导奖。上海外国语大学李雪莹、钱王杰和周婉丽摘得大赛最佳人气奖。评委庄恩平教授总结了参赛的选手表现,在高度评价他们能力的同时提出了几点具体要求。陆建非教授肯定了大赛的意义和价值,并展望了跨文化交际的学科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