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
登录注册网站首页
 

语言万象

无孔不入的病毒词汇

作者:21ST
Aa
  • -   
  •    +
5月12日,一种叫做WannaCry的病毒肆虐全球150多个国家,约30万台计算机遭到感染,英国国民医疗服务体系、美国联邦快递、法国雷诺汽车、西班牙电信等均受到一定程度的袭击。一时,全球民众谈“毒”色变。

这起大规模的病毒袭击,不仅让广大电脑用户意识到网络系统的脆弱性,而且也让民众见识了新型病毒的危害。那么WannaCry到底是怎样的病毒呢?一般来说,WannaCry被定性为是一种ransomware,也就是勒索软件或勒索病毒。很显然,ransomware是由表示“赎金”的ransom和表示“软件”的构词成分-ware复合而成。尽管《牛津英语大词典》尚未收录这个新词,但它早在2012年5月就进入了牛津系列词典。在一些新闻报道中,ransomware有时会被另一个同类词malware取代。相比而言,malware(恶意软件)首现的时间要早很多,大概是在1990年,不过它进入《牛津英语大词典》的时间则是2006年12月。

根据《维基百科》的定义,WannaCry不只是一种勒索病毒,更确切地说是一种cryptoworm。同样是构词成分的crypto-(或crypt-)源于希腊语中的kryptos(加密的),加上表示“蠕虫病毒”的worm,就有了cryptoworm(加密蠕虫)一词。英语中近年来还出现了一个与其词义相近的cryptotrojan,它是由crypto-和表示木马病毒的Trojan horse拼合而成,可直译作“加密木马”。但就实际使用频率而言,这两个词远远不及cryptovirus(加密病毒)。虽然英美国家绝大多数词典(《维基词典》除外)尚未收录cryptovirus一词,但它时常出现在一些新闻报道中。《金融时报》在最近报道西班牙电信遭袭时就用该词来指代WannaCry。与此同时,cryptovirus已经派生出两个新词,即cryptoviral(加密病毒的)和cryptovirology(加密病毒学)。据说在加密病毒学下面还有一个叫做“盗码学”(kleptography)的分支。黑客发起勒索病毒攻击主要是为了达到勒索金钱的目的,而此次WannaCry的幕后黑手则以索要比特币(bitcoin)为目的。巧合的是,比特币是一种cryptocurrency(加密货币,亦作virtual currency)。

-ware作为构词成分在英语中早已存在,不过它的原义是“用具”,如kitchenware(厨房用具)、tableware(餐具)等。自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software逐渐与其他词语复合构成新词,由此-ware也获得了新义,可表示“特定的软件或程序”。时至今日,由-ware构成的新词已不下二十个,如1972年的courseware(课件)、1980年的groupware(群件)、1983年的freeware(免费软件)和shareware(共享软件)、1984年的vaporware(蒸汽件)、1985年的adware(广告软件)、1996年的censorware(审查软件)等。

与病毒相关的-ware复合词除了上述的malware和ransomware之外还有badware(恶意软件)、scareware(恐吓软件)、snoopware(窥私软件)和spyware(间谍软件)。英语中还有一个新词的意思与病毒有些相似,即keylogger。这个词的译名“键盘记录器”虽有误导人之嫌,但它确切的意思是“旨在记录键盘敲击情况的软件”。此外,还有一个首字母缩略词也值得一提,即RAT。它的全称是remote-access Trojan,也就是指“远程访问木马”。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i21st.cn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选择报纸
选择报纸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