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健曾引入各类传统文化活动,作为课堂的“餐前小菜”来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如传统小吃——clay oven rolls(烧饼)、tomato scrambled eggs( 番 茄 炒 蛋 ) 、 rice-meat dumplings( 肉丸)等;谚语格言——There is no ending to learning.(学无止境)、So said, so done.(言出必行)、An hour in the morning is worth two hours in the evening.(一日之计在于晨)等,这些活动设计对其文化知识储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来自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英语教师仉艳秋对于如何以教材中的知识素材为中心,教授中华传统文化颇有心得。如在讲述中秋节Full Moon, Full Feelings(《月满,情浓》)时,仉老师从教材中“嫦娥奔月”的故事出发,开展了讲述传统民间故事的活动。学生们经过精心准备,补充了逄蒙、玉兔、吴刚砍树、“后羿射日”、后羿与嫦娥等故事,让整节课充满了浓厚的古代神话的色彩。仉老师再以学生的故事作为导课,深入挖掘,课程进程完成得得心应手,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也更加透彻。仉老师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试着用英文讲述其他中国神话故事,如“哪吒闹海”“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等。课程结束后,学生们表示以往更多将节日当成是约定俗成的日子,忽视了节日背后的意义,而在亲友团聚和吃喝玩乐之外的意义其实才是传统节日要继承和传播的应有之道。
三是拓宽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入渠道。除课堂教学外,在课外阅读、校园英语文化节等活动中也可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教师可向学生推荐一些课后阅读书目、报刊杂志上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的英文文学作品等,如林语堂《吾国吾民》英文版作品My Country, My People、许渊冲英译《唐诗三百首新译》、China Daily等。教师还可布置阅读任务,要求学生写读后感、故事大意,让学生根据阅读的内容和观点进行批判性阅读,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提升学生对英文与中文的互换认知水平。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在中国传统文化认同方面的敏感性,也可进一步提升学生用英语准确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的能力,树立其“中国文化输出”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