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教研
教中有评 评即是教 如何开展课堂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不是孤立的环节,而是和教学活动紧密相连、结伴而生的。根据这样的特点,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教学和评价指向核心素养 课堂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主要阵地,课堂的生态水平决定了学生成长的高度和质量。这在客观上要求教师在核心素养目标之下,重新定位教学和评价理念,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 第一个转变是从关注教到关注学。所谓从关注教到关注学就是要关注学习的规律,关注学生的需求。 第二个转变是从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到关注学生素养的培养。这并不是说成绩不重要了,也不是说成绩不值得关注了,而是说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第三个转变是从标准答案到多样性答案,要关注学生的多元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等。 第四个转变是从重学习结果到重学习过程。过程也是结果,积极的学习过程就是积极的学习结果。 第五个转变是从重甄别性评价转变为重发展性评价。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给学生排队,也不是一味地为了划分等级,而是要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课堂教学与评价以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为目标,并不是说每个教学环节中都要体现核心素养的所有要素,但是必须从细节做起,在过程中体现。刚才提到关注学、关注素养等,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充分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善于引导学生运用学习策略(如主动预测语篇意义、积极回答开放性问题、善于归纳语言规则等),并在教学过程中随时观察这些策略使用的效果,及时提出改进建议,就靠近了教学目标,就有利于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关键性意义: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实现深度学习;培育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文化,使学生主动探究、发展自信,形成健康的学习态度和习惯等。所以评价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过程是一个关键的关注点。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一目标在以往的课程改革当中都有体现,但是实践效果并不明显。尽管如此,有些认真开展课程改革的教育者还是会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放在首位,并尽量去尝试、去努力。 知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坚持在课堂上讲课不超过20分钟,其他时间都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等。有一些课程改革力度比较大的学校也采取类似的做法,比如要求一堂课教师的讲课时间不超过15分钟、20分钟等。这种要求听起来是教条、机械的,不一定适合所有的课堂任务,但其指导思想是明确的,那就是尽量给学生留足自主学习和发展的时间。我们要通过评价,引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文化,使学生主动探究,发展自信,形成健康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评价课堂教学,如果把学生自主学习这个关键的关注点把握好了,有利于发现和解决深层次或核心的问题。实际上,未来的课程改革与教学评价必须在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方面作出更加积极的尝试,首先要从改变“满堂灌”、教师包揽一切的做法开始。二、在课堂教学设计中作好评价设计 教师上课总要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所谓教学设计就是在分析教学需求和问题的基础之上,基于教学目标对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作出的安排。这样的安排与设计需要通过评价和反馈来检验实施的效果。 我们不能单纯地认为作了一个教学设计,逐条地列出来就可以了,而必须从评价的角度作好相应的活动安排。教学设计中应该关注和反思的问题如下: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怎样体现单元整体教学目标?一节课的目标必须是为实现整体教学目标服务的,所以课堂的教学目标不能太笼统、太抽象。我们在现实当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课堂,即把教学目标表述为“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或“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的目标与这个单元的整体目标有什么样的逻辑关系呢?一节课如何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如此设计就比较空、比较泛,目标就无法落实,就不能为单元整体目标服务。 目标要求是否面向全体学生而又关注个体差异?也就是我们提出的目标要求应该考虑到各个层次的学生。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们围绕这方面有思考、有探索、有尝试,例如确定层次化目标,设计选择性活动,布置差别化作业等。但总体上这方面做得还不够。 各教学环节对于实现本节课教学目标有何助益?也就是每一个环节是否有效。举例来说,如果教师在课堂开始讲了个笑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而这个笑话与本堂课的内容没有什么关联,这就不是好的环节。再如一堂语篇阅读课,如果首先从听力理解切入,或者从朗读切入,那么这些环节都是低效或者基本无效的。 是否为学生设计了充分的语言活动或者任务情境?语言学习必须在语言活动中进行,通过社会情境中的语言实践来实现。我们刚才谈到在课堂上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就是基于语言学习的实践性特点而讨论的。 英语学习活动的设计体现了什么教育教学原理?例如:为什么一直提倡同桌或小组对话,提倡合作学习?因为同桌或小组活动是学生心灵之间的一种对接,是作为学习主体之间的一种互相成就。这种互动具有广泛的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基础。 一节课结束时,应该以何种方式评价、反馈教学活动?有的教师可能习惯于自己来总结,自己来说这节课大家学了什么、做了什么,这就不利于发挥学生作为学习和评价主体的作用,就不利于深度学习的发生。如果换个角度,让学生去思考、去梳理、去评论,效果就大不一样。 总之,我们要认真考虑教学活动设计的依据是什么,要及时跟进评价设计,然后作好各种应变的准备,打好每堂课的基础。三、在教学过程中树立形成性评价意识 刚才已说到,形成性评价和我们的教学实践、教学活动是相伴而生,不可分离的。不过有的教师对这一点并不理解。有一位教师曾这样说: 对于学生自我评价而言,一节课40分钟,如果把学生自我评价放在课上,出于教学内容的完整性等因素的考虑,估计老师们连5分钟的时间都不舍得拿出来让学生反思;如果放在课下效果就一般,而且每科都要评价的话,时间哪里来?这样反而增加了学生的负担,把评价反思这样的好事变成了负担。 这位老师认为评价是增加学习负担,显然是对评价还不够理解,特别是对形成性评价的意义不太清楚。 需要说明的是,形成性评价和教学往往就是一回事儿。现在请大家看一看下面这段师生对话。 T: What kind of models are they? Ss: Fashion models. T: Right. Is Millie also a fashion model? Ss: Yes, of course. T: What other job does Millie do? Ss: ... ( 沉默) S1 ( 举手):She’s a host. T: Good. But a host is a boy. Is Millie a girl or a boy? S2 ( 举手): I know. Millie is a hostess. T: Perfect. How do you know the word hostess? S2: Because I know “actor” and “actress”. T: Wonderful. Let’s ... 这是平常课堂教学中的一个自然情景。 这段对话是否存在评价因素? 评价是如何实现的? 细读一下,我们就会发现这位老师非常巧妙地通过积极的引导、激励性的评价、搭建知识支架、实施延时评价等策略来使得对话能够顺利地进行。 一位学生把时装女模特儿Millie说成了host,此时老师先肯定了这位学生的答案“Good”,然后口气一转:“But a host is a boy.”继续追问:“Is Millie a girl or a boy?”他没有直接说:“No,you are wrong.”这样做的初衷在于他希望积极引导,启发学生判定host这个词是否正确。 学生果然受到了启发,另一位学生说出了hostess。老师的评价是“perfect”,进行了肯定和鼓励。然后进一步追问:“How do you know the word hostess?”以便观察学生思维的过程,学生的回答证明了他正确运用了认知策略。这个对话巧妙地融教学和评价为一体,教中有评,评价得当,使得学习活动顺利、高效完成。 上面我们讲的是课堂教学的形成性评价。概括一下,就是教中有评,评即是教。 评价活动要真正发挥促进学习的作用,和学习活动相结合,不作无实际意义的评价,更要反对为评价而评价的繁琐程序。 好的课堂往往难以区分哪是“学习”哪是“评价”,但让人感受到融教、学、评为一体,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并且享受学习过程的内在魅力。 摘自《改什么?如何教?怎样学?高中英语新课标解析》 (梅德明、王蔷主编)一书,本文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