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经典
苗兴伟:如何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
什么是语言意识培养?如何培养英语学习者的语言意识?在2018TESOL中国大会上,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院长苗兴伟教授就这两个问题进行了详细解读。
记者: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
苗兴伟:语言意识在语言学习和语言使用中占有重要地位,因为人们在交际中所需要的社会意识、文化意识、语言创造性、认知能力等都离不开语言意识。语言意识培养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习者对语言的敏感度,增强学习者对语言的性质、结构、功能和意义的意识。
系统功能语言学把语言看作是用来表达意义的资源,语言使用者通过在意义潜势中的选择表达在世界中的经历,建立和维持人际关系。外语教学可以借助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思想,培养学习者对语言选择的敏感度,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记者:培养语言意识时是如何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的?
苗兴伟:在培养语言意识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不仅思考作者表达了什么,而且思考作者是怎样表达的;让学生养成分析语言形式和功能之间关系的习惯;帮助学生通过明确讨论语言和意义来发展批判性的观点,讨论的问题可以包括:文本为何及如何表达了作者的意图?作者为何要做出这样的选择?做出这些选择的目的何在?
记者:中小学英语教师应怎样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
苗兴伟:根据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人们在使用语言时可以同时表达三种意义,分别是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概念意义是人们通过语言表达自身的经验;人际意义体现了作者与读者的关系;语篇意义则体现了文本信息的组织方式。
中小学英语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时应尽量避免使用专业的理论术语,不妨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堂实践中得以领悟。例如,教师可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每个小组聚焦语言的一种意义,各小组内的成员分工合作。
学生在讨论中思考:作者为什么使用祈使句?为什么使用情态动词?使用了第几人称?作者如何表述一件很确定的事情?如何突出自己的观点?如何表达潜在读者的经验或想法?讨论结束时,教师要求学生将讨论过程及结果清晰、完整地记录下来。
让学生讨论文本的真正目的在于,促使他们思考和讨论,与文本及其作者进行对话,而不仅仅是在阅读时无条件地接受文本所提供的信息,其最终目标是提升学生的批判性读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