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点
共建美美与共的语言世界 首届世界语言资源保护大会闭幕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调查,全世界范围内有40%的语言处于濒危状态,平均每2个星期就有一种语言消失。语言资源危机不仅是世界问题,也是中国问题。目前中国有超过130种语言,但是大约有68种语言的使用人口不足1万。不管世界范围还是中国,将近半数的语言趋于濒危。
9月20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湖南省人民政府等联合主办的“首届世界语言资源保护大会”在湖南长沙闭幕。对于语言资源保护的问题,资深专家们给出了他们的答案。
据了解,来自40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紧锣密鼓的主旨发言、平行论坛中互相交流语言资源保护经验做法、多语社会的构建及语言政策。首届大会选择在中国举行,这也是我国有史以来举办的与语言资源保护有关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主题最为重要的一次会议,促成这次大会召开的根本原因是语言资源的衰亡已经成为世界性问题。据悉,大会也是联合国2019年“国际本土语言年”的重要活动之一。
中国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湖南省副省长吴桂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欧敏行出席大会闭幕式并讲话。
陈宝生指出,语言是人类文明世代相传的载体,是相互沟通理解的钥匙,是文明交流互鉴的纽带。保护语言多样性对于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一直有着注重语言文化保护的优良传统。作为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语言资源丰富国家,中国自古以来就大体保持着“雅言”“通语”和各种民族语言及方言和谐共生的良好语言生态。
“保护语言多样性是保护文化多样性的前提条件,任何一种语言的消亡,都是人类不可弥补的损失。维护语言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不可再生的文化基因,这是一项刻不容缓、迫在眉睫的重要工作。”陈宝生说。他提出四点倡议:一是加强语言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尊重各国语言文化特色和优势,互学互鉴、取长补短,促进各种文明和谐共生、相得益彰,共同为人类发展提供精神力量。二是加强语言文化教育,更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断优化语言文化教育体系,通过让青少年学生掌握和领略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提升文化自觉、提高跨文化能力。三是加强方法手段创新,精心呵护多样语言资源。要以服务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为宗旨,遵循语言规律,基于语言实际,实施科学保护、全面保护和规范保护,努力实现有效保护和持续保护。四是加强资源合理利用,不断满足人民发展需要。要积极开发语言文化产品,开拓语言服务新领域和新途径,不断学会运用语言的力量去创造生命中的美好。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复活”已消失的语言,让人们感受人类历史发展的厚重韵味。
据了解,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中国已有超过70%的人口掌握了普通话使用能力,文盲率从最初的超过80%下降到了目前的5%,超过13亿人口的基本权利得到了切实保障。2015年,中国政府启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相比其他同类项目,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涉及范围最广、投入资金最大、参与人员最多的语言资源保护项目。专家倡议,各国切实加强语言资源的调查记录、推广应用和相关基础建设,加强交流合作,分享可借鉴的国际经验,保护语言资源多样性,为共同建设一个美美与共的语言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