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之一。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育扶贫工作。2015年12月,中国日报社·21世纪英语教育传媒携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同设立“希望工程·出彩讲堂”公益项目,助力乡村英语教育事业。
“出彩讲堂”专栏邀请国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编制专家组成员、兴义民族师范学院中国民族师范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农村英语教育研究专家鲁子问教授主持“农村英语教育”专题,从理论及实践层面解读发展农村英语教育的意义以及加强农村英语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农村英语教学质量的举措。本期为系列专题之二。
导语:之于受教育者,教育具有显著的个人价值取向,因为教育本质上是个人接受教育,没有个人的接受,就无有教育。英语是国家课程,每一个农村学生对国家之于英语教育的规定有着自己的选择,而这种选择本身是基于教师的引导而做出。所以,教师,尤其是是英语教师,是英语教育个人价值形成的关键因素。
贵州大山里的苗家子弟吴付标正是因为上海知青吴鑫森的英语启蒙,才有了以英语为利器闯出自己的一片天的可能。此类例子不胜枚举。通过殷旻珺老师的分析,我们看到,农村英语教育的语言能力价值实现还需要更多努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价值实现则可以努力为之。李璐璐的分析告诉我们,英语教育愉悦孩子们身心的价值,说明农村英语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教育,而不仅仅在于英语,尤其是小学。三位老师的讨论告诉我们,农村英语教育可以促进每一个学生基于自己的发展,其个人价值具有显著的个人性,而不是规而约之、统而一之。这或许是农村英语教育最大的个人价值,从而也是其社会价值之于个人的彰显。
英语改变了我的命运
我生长在贵州梵净山的安花苗区。在我的孩童时代,那里的乡村不通公路,我小时候没见过汽车,不知电灯为何物。我认识到自己身处世界的最边缘,总是想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可是,对于一个苗寨的孩子来说,走出大山谈何容易。
中学时期,我非常幸运地遇到了我的英语老师吴鑫森,一位来自上海的知青大哥哥。他给了我很好的英语启蒙教育,他不让我死记硬背英语单词、语法,而是通过课文为我讲述丰富的故事,让我通过他的英语之眼打望灿烂的世界。
由于其他学科基础薄弱,我高考时只考上了一所中专学校,毕业回到了家乡山村。这是一个乡场,仅有一条街道,街道两旁都是老木房,只有在每五天赶集的时候才会比较热闹。我那颗不安分的心总是向往着外面的大世界。别无选择,我只能再次备战高考。基于较为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和语言能力,我选择了英语专业。我每天晚上在煤油灯下寒窗苦读,鼻子被油灯熏黑,终于考入华中师范大学英语系。
大学期间,我再度发奋苦读。由于中学时打下了比较好的英语基础,我的成绩很快在年级名列前茅。本科毕业时,我又报考了中国新闻学院研究生部国际新闻专业,虽然这个专业仅有二百分之一的录取率,但我的英语实力帮助我实现了这个小小目标。
从中国新闻学院毕业后,我凭借优异的英语语言和跨文化沟通能力进入当时中国最大的外企之一——摩托罗拉中国。此后,我在外企工作了近10年,先后担任摩托罗拉中国区公共关系与广告部助理、ABB中国区高级市场主管、布尔计算机系统中国区市场总监、Hypercom亚太区市场营销副总裁,英语助我一路前行。
后来,我应邀担任中央电视台《城市1对1》栏目特邀嘉宾,英语帮助我从世界各地找到所需要的文献,为我在栏目中进行点评时提供精彩素材。
回首往事,恍然昨日,也如今朝。生活总是充满磕磕绊绊,总要迈过沟沟坎坎。不管在什么年代,无论身处何方,只要认准了目标不懈努力,总有一天会实现目标。中学时期上海知青老师给我的英语启蒙使我的命运得以改变,我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并反哺我的苗乡父老乡亲。
文/专栏作家、苗族文化发展助推者吴付标
英语教育对农村学生的身心价值
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认为英语课堂与于语文、数学课堂不一样,它的课堂气氛应当更轻松,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在安全的氛围下快乐地学习。因此,英语教师能够间接地培养他们喜欢学习这一素养。
我们知道,大多数后进生对学习失去了自信心,这往往会影响他们在其他方面的表现,如不能很好地处理与同学的关系等。三、四年级英语的教学目标基本为掌握词汇,只要学生能够记住英文单词,他们就会取得不错的成绩。如果学生已经在课堂上对英语学习产生了兴趣,教师再通过谈心等方式对他们进行表扬和鼓励,后进生就会逐步意识到自己也能够在英语学习上获得好的成绩,从而更喜欢学习。
在这种“愿意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会学习”的良性循环下,学生增强了学好英语的自信心,进而学好英语的自信心也有可能辐射到其他科目中。所以,学习英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喜欢学习,进而培养其自信心。
在英语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沟通非常重要,因为语言学习是基于情境进行沟通的学习。农村的学生只有在课堂上才有机会接触英语,他们的基础比较薄弱,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沟通是基于课本知识进行的,因此英语课既发展了学生的英语能力,又加强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
农村学生还能在英语课堂上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注。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状况并作出反馈,因此学生在课堂上除了学习知识,还能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这些孩子的父母大多不在身边,这种关心和爱正是他们所需要的。学生能感受到爱,在一定程度上便获得了安全感。
文/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上林县乔贤镇横岭小学、美丽中国2018-202届项目老师李璐璐
英语教育价值的城乡差异与无差异
不久前,我到杭州参加了一个中国英语教师发展大会。这次大会的主题是“大阅读、大人文、大素养”,参会代表们讨论了国际理解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培养,强调从技能、行为的培养到价值、态度的转变。我被那些前沿的观点震撼着。他们是对的,英语课程给每个孩子带来的绝不仅仅是考试分数和语言技能。
可是,作为曾经扎根云南山区一所乡镇级中学两年的支教老师,我清楚中国山区的英语教育现状,那里与城乡结合部或者沿海城市的农村尚有很大差距。那个山区的多数农村小学至今还没有开设英语课程,有的学校即使开设了英语课,也没有受到重视。初中的情况好一些,英语被当作主科,教师也大多是英语专业的师范毕业生。即使在这样的条件下,那里的英语课仍然与城市的差距很大。
我曾经观摩过一节农村英语示范课,授课教师并不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和语言能力,更谈不上讨论语篇背后的人文价值。所以,现阶段农村英语课堂教学目标仍然主要是应对考试,通过英语教学培养核心素养困难重重。
英语使农村学生建立世界关联。在乡村支教的两年中,我教过四个班的学生,在每个班上第一节课时我都会问学生:你们能从英语课堂上学到什么? 在他们还没有学会用正确的笔顺书写26个字母时,我就让他们去寻找生活中的英语:衣服上、文具上、教室内的宣传标语上、平时偷偷喝的碳酸饮料上……到处充满了那些奇怪的符号。他们发现,自己其实已经身处世界之中。
“世界”“国际”这些词汇听起来离农村孩子很远,但是如果没有农村,世界也不称之为世界。如果他们不能将自己认定为这大圆圈中的一份子,只会无形中让自己成为圈外的孤岛。他们必须基于身边的世界开始学习英语,探索广阔的世界。
英语也是使农村孩子具备国际理解力、人际沟通能力、跨文化素养、成为多元包容的全人的桥梁。也许,英语教育在发展农村孩子在英语语言知识与能力的价值上与城市孩子还有差异,但在发展语言背后的文化意识与思维品质的价值上,确实是无差异的。
文/美丽中国大理地区项目主管殷旻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