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
登录注册网站首页
 

教学论坛

实证主义:提升论文专业性

作者:陈冠英
Aa
  • -   
  •    +
  编者按:新的教学理念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应是教育教学的行家,也应该是科学研究的能手。只有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不断地研究教育教学工作,重组、更新知识与经验,教师才能在教学上有新意,做到高屋建瓴、思想敏锐,有效地推动课程改革进程。本文针对目前英语专业语言学与英语教学领域内论文撰写中的若干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文中作者强调指出:论文的选题要实用、大小要适中;文献综述要广博全面、条理清晰;撰写中坚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实证主义方法;文风要朴实、论证要严谨。

  一个好的外语工作者,不仅应该熟练地运用某一门外语,而且能对这门外语进行科学的描述和分析。撰写教学论文不仅会使教学经验在理论上升华,而且还有利于教师不断地反思经验,完善教学,便于其他教师借鉴。下面笔者就撰写英语语言学和教学论文的四个基本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选题要实用 大小应适中

  选题是科研能力的体现,研究者只有对某一问题有独到的见解,才有可能“郁于中而泄于外”,写出一篇好论文。选题时应当注意:

  1. 课题要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所选题目应当是外语教学和科研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有实用价值。

  2. 课题应具有可行性

  有些课题本身有一定的价值,但收集数据困难比较大,周期太长,一般就不宜进行研究,如“探讨小学开设外语课对小学生的终身教育有何影响”这样的课题,至少要花三、四年以上的时间进行调研。另外,超越研究者本人学术能力且难以找到支持文献的课题也不具可行性。再则,如果课题所涉及的量大、面宽,有一定深度,而研究者本人又对所选题目毫无感性认识,如从未教过书的人要做教学方面的论文,那么此课题的可行性就很值得考虑。

  3. 要力求把小课题做大

  题目太大,容易缺乏新意,如“语言学与外语教学”这样的题目,很难在一篇论文中说清楚。题目过大的论文,往往容易流于平庸。科研论文的题目要小、细、精。

  4. 课题要有新意

  努力做到言前人之所未言,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论文的“独创性”(originality)和作者的创造性思维(creative thinking)。

  5. 学习科研方法,掌握科研软件

  选题后,要认真学习有关科研方法的课程,如教育统计学,和掌握必要的科研软件,如SPSS (Statistic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s)软件等,使自己的论文在方法论上站得住脚,同时也符合国际标准。

  文献综述要广博全面

  文献综述(literature review)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文献综述才能“沉淀”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设计一个好的课题,仅仅依靠作者个人的聪明才智是不够的,前人的研究成果往往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文献综述一定要做到继承性与前瞻性相结合。继承是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了解,是论文的基础。阅读前人的研究成果,要有针对性、计划性、目的性,也要有批评意识,对文章观点、出处、作者、年代、出版等信息,要在核实的基础上进行分类和记载。当然,做好语言学的理论研究,要从研究有关理论的核心概念、基本概念做起,而不能只停留在翻译介绍和转述的层面上。语言学的研究要取得成绩,一是靠新素材,二是靠新理论和新方法。新的研究素材促使新理论和新方法的出现,而新理论和新方法又引导人们不断去发现新的素材,完善自身。一般来说,文献综述有下列重要作用:

  1. 纵览全局

  文献综述可使研究者对所研究的问题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和了解,知道目前这一问题已经研究到何种程度,还有哪些不足。

  2. 明确研究方向

  文献综述可使研究者了解前人的工作,避免照搬和重复。

  3. 帮助研究者树立批评性态度

  通过大量阅读、比较和反复地思考,研究者很容易发现现有研究的欠缺,进而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对前人的理论做修订。

  4. 增加论文的学术含量

  不假思索地全盘接受他人的理论,拿不出自己的看法,是研究者的一大忌讳。文献综述做得好,会增强论文的说服力,使之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坚持实证主义原则

  外语研究的复杂性决定了外语科研方法的多样性。由于我们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不同,因而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也必然有所区别。

  1. 经验总结不应成为重要的研究方法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桂诗春教授和湖南大学的宁春岩教授在对1993至1995年的4本国内主要外语期刊做了统计后发现,有80% 的研究都不依赖数据,而仅采用思辨性的手法。这说明,我国外语界科研人员过分注重经验性总结,还很缺乏语言学研究方法的必要训练。虽然经验来自于对实践的认识,并且对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确实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如我们发现教学经验丰富往往会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但是从学科发展的角度来看,经验却有很大的局限性。首先,经验常常是通过重复产生的。这种重复的经验即使正确,也未必能构成对事物的全新认识,更无法保证一定能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其次,经验具有片面性和表面性,它往往影响人们对事物本质的了解,产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客观效应。最后,经验也常常是个体化的,它可以在一人一时一地起作用,却未必能产生普遍效果。没有经过系统方法检验的经验,往往仅停留在一个较低的层面上。因此,经验总结一定要在系统的收集、分析和解释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否则,我们的学科研究便会停滞不前。

  2. 运用实证的分析方法能使论文在结论上具有可验证性

  我们主张用科学的实证方法来做论文,就是倡导研究者提前做好策划,之后按步骤来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最终解释数据并得出结论。这里所说的数据可以是数字,如学生的人数、学习成绩、词汇量的大小、课堂活动的频率;也可以是文字,如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描述、对教师的不同看法、对学生学习焦虑的研究、学生外语能力的记录、学生课堂参与情况的描述等。对数据的分析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许国璋先生曾说:“数据的分析给文章结论一种可验证性(即科学性),使它们不同于我们通常看到的‘三点体会’‘四点收获’之类的文章。”实证研究的具体方法不仅指实验,也包括相关的研究和调查等。实证研究的特点是通过系统地收集、分析数据来了解这些数据所涉及的变量以及各种变量之间的关系,其研究方法主要可以分为定性(qualitative)和定量(quantitative)两种。

  3. 定性研究的指导性原则

  定性研究被有些人称为“质化研究”,是人们在做心理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研究时通常采用的分析方法。它有如下几条指导性原则:(1)定性研究所观察的内容由大到小,往往采用综合的方法来描写对象。(2)做定性研究时,数据采集经常通过观察、录音、问卷、访谈、个案记载、现场记录、日记等手段进行;数据的有效性、可靠性与代表性决定数据的论证质量。(3)做定性研究,研究者应在所采集的原始数据中寻找规律性的东西,同时提出观点或做出结论。(4)把得出的结论与原有的假设相对照,检验原有假设是否成立,并分析不成立的原因。

  4. 定量研究的特点

  定量研究通常包括统计方法(statistical)和实验方法 (experimental)。使用定量研究方法,研究者一般从假设出发,对变量进行控制和操纵,以一个局外人的角度进行调查和研究,因而所得的数据比较客观,可信度高,由此得出的结论也通常具有普遍性。然而由于影响实验的因素繁多,定量方法很难将所有的变量全部量化,尤其对人的行为和思想等很难准确地把握和控制,因此定量研究也是有其局限性的。

  5. 倡导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

  从理论上讲,定性和定量两种研究方法来源于不同的哲学认识论。定性研究强调人的主观作用,认为外部世界的规律性是主观意识的反映;定量分析则强调世界万物的因果关系,认为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这种认识论上的不同导致了观察世界的方式、介入事物的方式和对现象分析的过程都截然不同。

  在具体的科研实践中,研究者经常是择其一而用之,但有时也会混合使用这两种方法。一项有价值的科研成果,可以在其研究方法上有基本倾向,但这并不表明其他方法应被完全排斥在外。现代科学研究手段和途径日趋多样化,尤其是50年代以来,定性研究的方法有了很大的改进,调查的手段和测量工具也逐渐完善,在语言学的研究工作中,科研人员也越来越多地采用了自然科学的研究方式。但在我国,定量方法采用得较晚,所以需要相关科研工作者在此领域内不断进行努力和实践。近年来,我国外语教学研究开始由定量研究转向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在此方法指导下开发并完成的科研成果日益受到业界的关注和认可。

  文风朴实 论证严谨

  关于论文文体,许国璋曾说过,写论文忌讳“初探”“浅谈”“浅析”之类的假客套和“我认为”“我感到”“我发现”之类的词语。

  1. 做文章切忌故弄玄虚

  我们不难发现,越是学问精深者,其论文的语言越平实;而越是才疏学浅者,其语言越是晦涩难懂。其实道理很简单,学问精深者已经将知识融会贯通且思维清晰,因而有能力把高深的道理转化成通俗的语言;而才学有限者往往思维混乱,既没有能力理清自己的思路,也没有能力以较为条理化的语言向他人转述清楚,所以只好以貌似艰深的术语来玩弄空谈。

  2. 文章在论述上要严谨、清晰

  科研工作者应当发扬学而不厌、治学不止的精神;对待学问要从科学性、系统性、逻辑性、思想性以及从遵循教学基本原则的角度来推理和剖析,做到层层论证,步步推演,杜绝“想当然”和“自以为是”的不良治学风气。在撰写科研论文的过程中,研究者在保证拥有丰富材料的基础上,应努力做到观察细致、思考深刻、论证透彻、解释有力度。而且,科研论文的语气一定要客观谦虚,因为很多学术问题都是以商榷的口气来提出和运作的,独断霸道的学阀口气是行不通的。

  3. 论文初稿完成后应不惮其改

  初稿完成后,作者一定要认真思忖,反复讨论,不断对文章进行加工和修改。修改包括修改题目、删减资料、疏导思路、调整结构和推敲语言。修改后的文章,不仅论证更严谨,条例更清晰,而且还体现了研究人员对读者的尊重。

  4. 根据论文的类型选择不同的文体

  学位论文比较重视论文结构的完整和行文体例的规范,重视论文综述的全面,强调理论和分析模式的同一性以及文风的朴实和严谨; 而科研论文则选题较小,注重结论的出人意料、观点的新颖独到、论证推理的逻辑统一以及文风的丰富多变。

  ---------------------------------

  作者简介:陈冠英,西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教授。现任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研究会理事,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常务委员,甘肃省中小学外语教学研究会秘书长,甘肃省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成员。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著有《新编英汉汉英旅游词典》等。

  征稿信箱:shaojinrong@21stcentury.com.cn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i21st.cn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选择报纸
选择报纸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