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OL大会
第二届中国译学新芽研讨会征文
为推动年轻学者积极参与中国翻译研究,加强学术交流,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翻译研究中心将于明年召开第二届中国译学新芽研讨会,以“书写中国翻译史”为主题,邀请来自著名学府的年轻学者宣读论文,并由张南峰(香港岭南大学),朱志瑜(香港理工大学),孔慧怡(香港中文大学),王克非(北京外国语大学), 王宏志(香港中文大学),朱纯深(香港城市大学)等翻译界知名学者担任讲评,希望藉此鼓励年轻学者积极发掘新的观点与研究方向。据悉该中心曾于去年6月举办“第一届中国译学新芽研讨会”。本届会议详情如下:
会议主题:以“书写中国翻译史”为主题,时期不限,着重认真的个案研究及史料上的发掘和探讨。
会议语言:中文(普通话)及英文
会议日期:2006年12月21至23日
会议地点: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
申请资格:从事中国翻译研究的助理教授及博士、硕士研究生
报名办法:于今年12月31日前提交申请表格及论文摘要(500字为限),进行第一轮评审。申请人于明年1月中旬接获通知后须于8月31日前提交正式论文,并经第二轮评审通过后正式接纳宣读。申请表格可于该中心网页下载:www.cuhk.edu.hk/rct
费用及津贴:会议不设会务费,该中心为所有获邀宣读论文的参加者提供会议期间之住宿及膳食,如有需要,参加者亦可提出申请往来香港的旅费津贴。
联络地址:香港新界沙田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翻译研究中心
联络人:曾丽雯
电话:(852)26097407
传真:(852)26035110
电子邮件:audrey@cuhk.edu.hk
附录部分大会宣读论文:
任东升(南开大学):《圣经》汉译的文学化趋向
马士奎(北京大学):文革期间的外国文学翻译
孙继成(北京大学):Missionary Activities:A Special translation of Cultures
马嘉(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当代中西异化的差异性
邓 静(中山大学):边缘规范与中心规范:《城外小说集》翻译现象再探
梁志芳(武汉大学):权力话语与翻译:中国当代文学翻译策略的主题演变
林育如(Griffith University): 汉英翻译的新研究方法——从林语堂的英文文学作品看起
李 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翻译的主体性研究初探
吕 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论译者的跨文化交际障碍
曾丽雯(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研究中心):The Translations of Dutch Sinologist Henri Borel (1869-1933)
李 丽(香港中文大学):Ideological Manipulation in the Works Translated by Su Manshu
白立平(香港中文大学):梁实秋的翻译思想
李德超(香港理工大学):清末民初对外国短篇小说的译介(1898-1919)
王玉括(南京气象学院):译者的“身份”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