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
登录注册网站首页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全国翻译学教学与培养论坛举行

作者:本报记者 李立
Aa
  • -   
  •    +
  随着近年来翻译学学科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如何加强高校翻译学研究生的培养成为推动翻译学学科建设的重中之重。本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翻译协会、南京大学、上海译文出版社联合主办的全国翻译学博士学位教学与培养高层论坛在南京举行。来自全国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翻译学知名专家和学者参加论坛并就高校翻译方向研究生的培养方式和教学原则等问题交换了看法。

  据了解,目前翻译学研究生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洛阳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教授孙致礼告诉记者,不少翻译研究生由于不注重研究翻译实践,特别是不注重研究中国的翻译实践,因而对翻译的理解缺乏感性认识,谈起理论就容易空洞和抽象,出现偏激和盲目的现象。因此,孙教授主张要重视培养翻译研究生对具体翻译实践的研究,使他们建立起对翻译问题的敏锐性。“只有依靠这种敏锐性,学生尤其是博士生才可能找到合适的研究选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探讨,摸索翻译的本质和规律,进而提出新的见解。”此外,孙教授还提出,翻译研究生进行研究和论文写作时,不能盲目地照搬西方翻译理论,空谈概念。“中国的语言文化在与世界各种语言文化存在共性的同时,又有着许多不容忽视的个性,我国的翻译研究工作者正可以在这方面大显身手。”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全国各高等院校有许多外语院系的外国语言文学硕博点开设了翻译方向研究生课程。然而,与语言学和文学不同,翻译学学科尚未成熟,有些学校只开设两三门与翻译相关的课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穆雷教授认为培养翻译学研究生应把翻译研究方法论、翻译概论、翻译批评等课程列为必修课程。此外,为加深研究生对翻译理论的透彻理解,学校还应考虑开设相关的语言学与文学课程,例如语义学、文体学和修辞学等。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为了总结翻译理论研究成果并推动翻译学研究生教学与研究,南京大学翻译研究所张柏然教授和许钧教授共同编辑出版了《译学新论丛书》,收录了八位翻译学博士的翻译理论论著。与会代表认为这套丛书从翻译学建设的高度系统地探索了翻译理论问题,入选的课题具有相当的理论深度和原创性。在谈到博士生进行翻译研究须注意的问题时,许钧教授表示要注重“三性”:一是选择课题要具有相当的理论深度和原创性;二是研究要具有系统性,以强烈的问题意识、科学的研究方法、扎实的论证和翔实的资料保证研究的质量;三是研究要力求开放性,既要有开阔的理论视野,又要能把握国际翻译理论研究前沿的进展情况,要在研究中具有探索的精神,力求创新。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i21st.cn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选择报纸
选择报纸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