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
登录注册网站首页
 

出彩讲堂

个性创造乃人类文明之源

作者:石涛
Aa
  • -   
  •    +
  栏目介绍:如今,中外文化交流活动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外国文学作品被翻译引进到我国,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外国文学作品,于茫茫书海中寻觅到适合自己趣味的好书,本栏目将定期刊登书评以飨读者。

  美国作家安·兰德的哲理小说《源泉》出版于1943年,那时作者还很年轻,也还没有出人头地、大红大紫。那时,美国正处于二次大战之中,欧洲战场上烽烟正浓,人们根本不想听兰德的声音。然而,就像所有不可预见的奇迹一样,《源泉》有一天开始畅销,至今仍以每年十万册以上的销量加印。

  按文学批评的标准来看,这部小说的形式和内容都极其简单,甚至可以用更难听的言辞描述,比如“篇幅庞大、文笔枯燥、没有节奏”。《源泉》之所以能畅销,显然具有超越文笔之外的魅力。

  兰德笔下的故事十分简单:建筑学院的学生霍华德洛克因为不想苟同老师的传统说教,在三年级时被学校勒令退学了。而他“听话”的同学彼得吉丁则被视为优秀毕业生,进入该校杰出校友所创办的建筑师事务所,从此春风得意。洛克由于自己离经叛道的行为遭受到社会重重的压迫,专栏作家埃斯沃斯托黑更是不遗余力地对他进行攻击。在一次政府住宅的兴建中,由于洛克不甘忍受自己的设计被任意修改,便扛起炸药包将建了一半的大楼炸成了一堆瓦砾。在法庭上,他也同样孤军奋战,为自己的原创行为自我辩护:“创造是自己的私事,是天赋的权利,维护创造也是同等的天赋个人的权利。”最终,洛克自辩成功而被法庭宣布无罪释放。

  作者在该书出版25周年版的序言里做了以下精辟的总结:“《源泉》之所以具有如此恒久的魅力,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是对青年志气的认可。同时,它显示了人的光荣。”

  主人公洛克所代表的形象,恰好是“青年志气”最形象的表达。按照我们今天的说法,就是敢于打破常规的“创造者”。在他们看来,与其逆来顺受,还不如通过激烈的创造性活动来争取自我的生存空间,即使必须付出惨重的代价。但只要坚持下去,最终他们会赢得胜利。因为说到底,创造性活动恰恰是推动人类前进的动力。这种理念,正好契合了绝大多数人在青年时期的理想和抱负。即使在犬儒主义盛行的今天,青年人的内心深处还是会保留“绝对自我”与“个人志气”的空间,不管这空间多么狭小,也不管这样坚持有多么艰难。

  另外,兰德所说的“人的光荣”中的“人”并非指芸芸众生,尤其不是书中加以无情抨击的依靠别人的创造性劳动生存的寄生虫。兰德的“人”是指纯粹的个人,是尊崇个人自由的自我主义者。在兰德看来,正是这些自我主义者创造了整个人类文明。而本书的主旨,就是用个人主义对抗集体主义,并鼓吹“人”之所以为“人”恰是因为个体的独立意志和创造精神。

  然而兰德知道,创造者的数量在这个缺乏创造精神的时代是少之又少的。她说:“每一代人中,只有少数人能够完全理解和完全实现人类的正常的才能,而其余的人都背叛了它。这并不重要。正是这些极少数的人将人类推向前进,而且使生命具有了意义。我所一贯追求的,正是向这些为数不多的人致意,其余的人与我无关。他们要背叛的不是我,也不是《源泉》。他们要背叛的是自己的灵魂。”

  美国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迈克华莱士说:“安·兰德绝对坦率,她什么问题都不怕……她喜欢尖锐的问题与干脆的回答之间的精彩交锋。”当然,她的话也容易灼痛大多数惯于自欺欺人的人们,尤其是那些根本不把自己当回事的人。

  ---------------------------------

  作者简介:石涛,重庆出版集团北京华章同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i21st.cn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选择报纸
选择报纸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