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
登录注册网站首页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翻译人才专业化培养时不我待

作者:本报记者 吴永奎
Aa
  • -   
  •    +
  3月13日,国家教育部公布了《关于2005年度教育部备案或批准设置的高等学校本专科专业结果的通知》。通知宣布,将在国内高校设立本科翻译专业,首批试点学校为复旦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和河北师范大学。在国内专业翻译人才紧缺的情况下,教育部这一决定倍受高校外语教学界的关注。

  对于此次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翻译专业,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常务副院长黄勇民告诉记者,翻译学以往作为外国语言文学专业下设的专业方向之一,并无独立的学科地位,翻译学习被视为外语学习的组成部分之一,偏重理论研究与文学类翻译,培养的人才与实用型的翻译人才之间有相当大的差距。此次复旦大学开设的翻译专业,将更注重夯实学生的中外文基础、多角度拓展其知识面、培养其语言思辩能力,在课程设置上添加《古汉语选读》《多文体阅读课程》《翻译与思辩课程》等。

  专业翻译人员仅6万

  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日渐频繁,国内翻译市场也急剧膨胀。根据总部位于瑞士的国际本地化行业标准协会LISA(Localization Industry Standards Association)对世界翻译市场的调查,2005年全球翻译产值规模超过130亿美元,2006年将达到227亿美元,而中国翻译市场2006年的产值将超过300亿元人民币。

  与庞大的市场规模相比,国内翻译人才队伍无疑显得“十分单薄”。据中国外文局教育培训中心主任王欣透露,我国现有翻译从业人员约为50万人,而专业化的翻译人员仅6万人,且集中于上海、北京等少数经济发达的城市或者政府部门。相比“外译中”,“中译外”的专业翻译人才严重不足,目前缺口高达90%。

  加强母语教育不可忽视

  在国内全民学外语的大背景下,翻译人才的青黄不接发人深思。《中国翻译》杂志副主编杨平分析说,国内关于翻译人才培养的系统的学科体系与培训机制尚未建立,翻译专业师资力量也极其薄弱,这些都制约了翻译人才队伍的壮大。

  面对专业翻译人才匮乏的现状,中国外文局培训中心与美国蒙特蕾高级翻译学院联合开设高级翻译课程,培训专业口译与笔译人员。中国翻译协会也连续举办了四届暑期翻译教学研讨班,今年5月将举办第五届,为提高国内翻译师资队伍的素质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然而,也有专家指出,举办各类培训活动仅是权宜之计,缓解专业翻译人才紧缺的状况,还必须加强翻译学的学科建设,改革现行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

  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柴明表示,高级翻译学院历来是理论研究与实践并重。而目前,加强翻译师资力量与翻译学理论研究是当务之急。他指出,翻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需要建立一套翻译师资培养机制,培养出一支既具有理论研究能力又具有翻译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翻译技能的教授与理论研究相辅相成。如果缺乏理论研究的支撑,翻译技能的传授就会陷入师父带徒弟式经验式教学的窠臼,失去持续发展的动力。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朱振武则认为,专业翻译人才的匮乏与国内外语人才母语水平的整体下降及我国母语教育的弱势密切相关。专业翻译人才必须具备出色的中外文基础,而国内大多数高校的外语专业教学课程倾向于语言技能的培养。朱振武建议,改善翻译人才紧缺的局面必须从抓好母语教育做起,尤其是外语专业的学生,对于中文的学习更不可忽视。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i21st.cn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选择报纸
选择报纸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