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高校教师双语教学能力有待提升
如今,随着国内外交流的日益频繁,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且外语能力突出的高素质人才受到市场的追捧。顺应这一趋势,国内高校纷纷开设双语教学课程,加强对人才专业素质与外语能力的培养。在实行双语教学的过程中,拥有一支正确把握双语教学理念、灵活驾驭双语教学语言的专业课教师队伍显得至关重要。
4月20日,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办的“2006年高校双语教学研讨会”在风景秀丽的苏州大学举行。来自国内70余所高校的150多名代表,围绕双语教学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话题展开了热烈的交流。与会代表普遍认为,提升教师双语教学能力是当前改善高校双语教学的当务之急。
北京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张彬福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双语教学”具有两大特点,即以外语为主要教学语言讲授专业知识以及使用原版外语教材。双语教学对教师的外语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但许多高校并未系统严谨地考核教师的外语能力,也未意识到系统规划双语师资建设的重要性,教师的外语能力处于“自然成长”状态。而苏州大学日前在参与双语课程学习的116名学生中进行的调查也显示,41%的学生将提高教师水平作为改进双语教学的首要因素,学生期待既具备扎实专业知识更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的教师执教双语课。
对此,张彬福表示,高校应首先从招聘环节入手,招录具有双语能力的教师。在开设双语课程时,学校应严格选拔教师,并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循序渐进地提高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
据了解,国内大多数高校都开设了双语课程,课程主要集中于经济、金融、化学、信息技术等理工科专业。在提升教师双语教学能力上,一些高校正在努力进行探索,选派教师出国进修是时下多数高校采取的方式。苏州大学教务处处长徐汀荣告诉记者,该校双语师资队伍基本由出国学习一年以上的回国教师组成。目前,学校开设的双语课程数量为123门,约80%的双语课程使用了外文原版或影印版教材。学校每年都选派10至15名英语基础良好的专业教师,前往国外知名大学进修专业课程。
武汉大学教学研究办公室主任姜昕也向记者表示,学校在2003年和2004年专门选派生物、化学、物理等基础学科领域的48名教师,前往国外高校进行了长达一年的双语教学学习。
关注双语师资队伍建设的不仅仅是高校,教育行政部门也在为此努力。记者获悉,黑龙江省教育厅于去年启动了“高等教育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将在今后5年培养3000名具有双语教学能力的高校专业教师。目前,该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已与香港中文大学合作,为该省25所高校的80名教师举办了两期双语教学能力培训班,参与培训者大多是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或主管教学的领导,均拥有硕士以上学历,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和双语教学能力。
在双语教学水平短期内无法迅速提高的情况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也不容忽视。苏州大学顾平教授建议,双语教学中,英语的比例至少应占一半,教师可将每堂课或整个教学课时的一半时间用来进行英语教学。同时,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决定是否使用英语进行教学,如对专业性术语等概念性内容的诠释,对图表、公式等直观性内容的描述可用英语讲授,而难以理解的、叙述性内容则用中文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