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
登录注册网站首页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外语院校发展面临新挑战

作者:本报记者 李立
Aa
  • -   
  •    +
  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以及信息快速化的背景下,外语教育不只是在中国,而且在整个亚太地区都受到广泛关注。近日,来自中国、韩国、日本、泰国、俄罗斯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外国语院校校长等高层人士和外语教育专家参加了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的“亚太地区外语教育高端论坛”。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外语教育变得日益普及,使得外国语院校在发展模式上面临着新的挑战。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郝平告诉记者,目前全国有近800所高校设有外语院系,过去外语类院校在外语教育方面一枝独秀的局面已经完全打破。同时,以新东方为首的民办培训机构突飞猛进的发展和网络教育的兴起等,都使外语类院校面临着激烈竞争。郝平校长对记者表示,随着外语的普及,英语、德语和日语等语言类学科极有可能由二级学科降为三级学科,这使得外语院校必须调整发展模式。

  关于如何应对外语教育的普及性带来的新挑战,郝平校长向记者介绍了北外的经验,即培养“复合型+复语型”人才。北外英语学院、德语系、俄语系和其他语种系等,在开设传统语言和文学类课程以帮助学生夯实语言和文学基础的前提下,开设了上百门所学语言对象国的相关课程,例如对象国的政治、经济、国际关系等跨学科的课程,培养外语“复合型”人才。而对于所有语种专业的学生,北外都要求其具备较高的英语语言能力,以培养“复语型”(多门外语)人才。据了解,北外所有专业学生都需要参加英语专业四级和八级考试,以保证其英语能力达到较高水平,突出北外学生独特的语言优势。

  郝平还对记者说,为了突出外语院校的外语教育特色和优势,北外采取了“化零为整”的做法,成立 “世界语言与文化研究中心”,将各个语种的研究资源组织起来,变语种研究为区域研究,研究范围不仅涉及语种对象国的语言和文化,还包括对象国的政治、经济、地理、国际关系等,例如把原有的泰语研究扩展为东南亚研究。

  面对英语已经成为一门国际化语言这一形势,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程朝翔认为,在英语教育普及化的今天,高校的英语学科的教学应该有较高的研究含量,使学生在第一时间接触到国内外最新的一流研究成果,将学生培养成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的领导人才,推动自己的领域进入本行业或者本学科的最前沿。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外语教育发展的新方向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亚洲其他国家也备受关注。越南河内外国语大学校长阮春旺介绍了该校在外语教育方面作出的改革措施。该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分为两个阶段:语言基础知识学习阶段和专业知识学习阶段。经过基础阶段的学习后,学生必须在英语能力方面达到托福550分或雅思6.0的成绩。在专业学习阶段,学生系统学习国际关系、工商管理、旅游、金融等专业知识。这些专业课均用英文授课,教科书也大多是英文原版教材。而据韩国外国语大学校长朴哲介绍,该校则要求每个毕业生都能使用两种以上外语。同时学校实行“7+1”系统,即学生在校的8个学期中,有一个学期需要到对象国零距离接触和学习该国语言和文化等。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外语院校或外语院系之所以在新的形势下作出调整,原因在于只以语言技能培训作为核心框架的课程体系,已经不适应外语院校发展的需求。“如果只以语言技能培训作为课程体系的核心框架,就会轻视知识吸纳的连贯性,缺乏学术内涵和深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思辩能力。”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钟美荪说。她表示,北外目前正在探索建立以英语国家研究(包括对象国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学、翻译和语言学等)为主体的本科课程体系,这种体系以学科教育而非技能训练为特征,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不仅能提高其学习和研究能力,还能培养其创新能力。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i21st.cn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选择报纸
选择报纸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