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
登录注册网站首页
 

教学论坛

挑战是我生命的必备元素

作者:本报记者 王昕
Aa
  • -   
  •    +
  Susan是一个在任何场合都会吸引你视线的可爱女人。

  最先吸引你视线的应该是她那典型的西方人的外貌,那浓密而微卷的棕黄色短发、深邃透亮的褐色眼睛、深陷的眼窝和高挺的鼻梁。除了极具线条感的五官之外,她还有一副令人羡慕的高挑身材。笔者见到她时,她正穿着色彩明快的西装套裙、足登一双乳白色精致高跟鞋,你可以想见当精致的脸孔、1.7米多的身高和这套装扮相映称时,将会产生怎样惊艳的效果。

  静态的她淡定而优雅,动态的她率性而感性。她会娴熟而又铿锵有力地“驾御”着那双6公分的高跟鞋,在宽敞的空间里步履如飞,在狭小的房间里来回踱步。她会笑意盈盈地招呼每位新知故友,举手投足间摇曳出一种极具亲和力的韵致,用她那周身洋溢着的热情与活力感染周围每个人。

  她的可爱之处还在于她那发散的思维和对周遭事物的好奇心,她会猛地从某网站的Logo联想到电影《魔戒》里那个大眼精灵;或是突然从严肃的工作中抽离,拾起一张偶然看见的唱片,念着歌手的中文名字,然后俏皮地向周围的人询问歌曲好不好听。

  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Susan那口流利而地道的普通话,四个声调决不含糊,用词娴熟而老道,有时还透着点京味。也许是早期在台湾居住过的缘故,她的中文还带着点当地特有的绵软口音。她有着西方式的自信和直接,当你不禁夸赞她中文之流利时,她也不会故做谦虚,只是嫣然一笑,欣然接受。

  除了这些“表象”之外,Susan最让人好奇的莫过于她曾经的身份和两年前递上辞呈、转而自己创业的义无返顾。她在美国教育考试中心(ETS)曾担任过执掌着每年八十多万考生命运的托福考试的命题总监,并不断推动着这项全球性英语考试向更科学的方向发展。然而,就在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她却选择重新启程,创办公司,在亚洲地区推广英语教育。如今,她正带领着她的团队进军中国的英语培训业。男人有男人的铜枝铁杆,刀光剑影; Susan有她的果敢坚毅和敏锐细腻,她要在这个以侠士为主导的江湖证明一个外国女性的实力。

  海绵时代 结缘中国

  由于父亲是美国普渡大学的数学教授,Susan从小就在这所大学的校园里长大。Susan将自己的少年和大学时代称为“海绵时期”,音乐、语言和文学是她在这段时间汲取的最主要的养分。

  “音乐方面可能和自己具有德国、奥地利的血统有关,大家熟知的巴赫、莫扎特、贝多芬都是这一文化孕育出来的。我的曾奶奶和Maria Von Trapp玛丽亚 冯特拉普(The Sound of Music《音乐之声》电影里女主角的实际人物)是Salzburg奥地利萨尔茨堡的邻居,他们都为了逃离纳粹的统治,逃到美国。印象中,童年时每逢家庭聚会,亲人们就会弹奏乐器,唱歌舞蹈。” Susan回忆道。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Susan耳濡目染,从小便开始学习吹横笛,高中时,她还曾担任学校里交响乐团的首席横笛手。Susan告诉笔者,如今在她位于普林斯顿的家中还经常举办朋友聚会,有时还会即兴举办小型的音乐会。大女儿弹奏爵士钢琴,小女儿表演女高音独唱,她则吹起横笛,全家人其乐融融。

  由于家中有许多德国和奥地利亲戚,童年时Susan常随家人前往欧洲探亲。在感受当地风土民情的同时,她开始接触西班牙语,那是她第一次学习一门外语。这段学习经历让Susan倍觉新鲜,也让她逐渐发现了自身的语言天赋。高中毕业时,Susan决定发挥长项,就读外语专业,最终成为了印第安那大学德文专业的学生,主修德国文学。

  大学四年,除了研习德语,Susan还踏上了学习中文的“漫漫征程”。她告诉笔者,其实选择中文作为第二外语是偶然的。尽管少年时期,Susan的父亲就常常在家中款待华裔教授及其子女,但是当时仍然没有考虑到学中文。

  在学校当时开设的外语课程中,Susan最感兴趣的是俄文,日文和中文。因为家中一位长辈曾担任过美国驻苏联大使且颇有一番作为,这多少对好强的Susan构成一些压力。由于担心将来未必能像这位长辈那样出色,她决定放弃学习俄语。随着日本经济的复苏,学校里的日文课成为当时的热门课程,但由于初级班的课程与专业课时间冲突, Susan只得放弃。中文班尽管每周10课,但和专业课程并无冲突。那时正值1971年秋天,周总理刚刚接见了美国乒乓球队,尼克松也宣布冬天访问中国。中美关系的僵局似乎将很快被打破。基于诸多因素的考虑,Susan最终决定选修中文。

  “印第安那大学在语言学科方面是美国大学中的佼佼者,不管学生是修哪一门语言,无论是主修还是选修课程,学校都严格要求学生在学中用,在用中学,特别重视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在印第安那大学,选修中文的学生常被鼓励和中文老师交谈,大部分的课程都被安排在语音室进行。大三那年,我前往德国汉堡大学进修,在这期间我还选修了两门中文课程。” Susan说道。

  在德国的一年对Susan来说并不如预期的那么美好,由于美国当时卷入越南战争,国内主战派、反战派纷争不断,一些欧洲国家也对美国产生了“反感情绪”。Susan正是在这样的“政治气候”中来到德国汉堡,而德国大学校园对美国学生的态度也多少受到了当时社会舆论的影响。学习方面进展很顺利,但是在课余时间Susan却发现自己和当地人很难相处,很难融入当地社会。

  因为在德国的经历,回到美国之后,Susan发现自己对德国已不再如先前那么向往了,也便打消了在德国文学领域继续深造的想法。与此同时,Susan却对东方文明,特别是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大四时,已经修完所有专业学分的Susan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中文课的学习中。大四下学期,Susan做了她人生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决定,即攻读印第安那大学东西方比较文学专业硕士学位。

  托福改革是大势所趋

  上世纪70年代中期,Susan开始着手准备硕士毕业论文,研究西方文学对白先勇作品的影响。为了获得第一手研究素材,她来到台湾拜访专家、查阅文献资料。与此同时,她还在清华大学等当地大学教授英语课程和外国文学课程。也正是在这段时间Susan结识了现在的中国丈夫,两人喜结连理。之后,他们定居于美国普林斯顿。

  在普林斯顿大学工作一年后,Susan转而任职于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开始了20多年英语试题研究和考试推广的职业生涯。初到ETS,Susan主要参与了托福考试的命题工作,之后又历任托福命题总监,托业项目总监和亚太市场总监。

  在ETS供职期间,最令Susan印象深刻的莫过于托福真题泄露事件和机考、网考托福的研制开发。前者虽不是产生后者的唯一原因,但确实是一个强大的动因。

  上世纪90年代以前,施行近30年的托福考试已经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测评体系,其所使用的测试技术(包括内容、题型和考核方式)经实践是可以达到考试的评估目标的。然而,由于当时亚洲国家逐渐兴起出国热,培训市场孕育而生,很多机构想方设法获得真题,研究ETS的出题规律,为学生提供应试辅导。试题保密问题遭受到严重的威胁。这一发生在Susan任内的意外事件曾一度困扰着她,一时间改革托福的呼声日趋强烈,改革势在必行。

  Susan告诉笔者,其实改革托福的想法早在泄题事件之前就已开始酝酿。这一方面是由于当时英语教学界已经正式迈入communicative competence(“交际能力”)的时代,教育目标已经更新,托福考试的目标也必须随之更新。另外,当时ETS内部已制定了重大的战略性调整,即推行计算机化考试,GRE先行一步,托福的机考进度也必须跟上。

  于是,从90年代中期开始,Susan便带领托福团队开始了“破旧立新”的艰辛跋涉,首先是推行计算机化考试,1998年7月,托福机考首先在美国实行,2000年10月,逐步在亚太地区推行。

  接着,ETS 托福团队又开始酝酿从题型到计分方式的“彻底变革”,英语教育专家、测评专家和统计学专家纷纷参与其中,大胆地引入网络技术,进行网考试验。该项工作极为艰巨,从试题概念设计和研究,到与美国高校托福成绩使用单位的意见交换,到产品制作和测试,再到世界各地考试中心的设备升级和业务调整,其中有诸多环节需要考虑。

  2005年9月新托福首先在美国推行,10月在加拿大、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等地施行。今年9月15日,令人期待已久的网考托福终于在中国亮相。

  “原先的TOEFL考试包含听力、语法、阅读和写作四部分,不足之处在于没有口语考试。现在事后想来,或许当时做一个小小的改动,即将已有的TSE口语考试纳入托福必考的部分,兴许也能解燃眉之急。但ETS最终还是决定去创造一个全新的托福考试,策划一次根本性的改革。” Susan说道。(未完待续)

  ---------------------------------

  秦苏珊(Susan Chyn): 国际知名英语教学与测评专家。1981年进入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托福(TOEFL)考试处,历任托福考试命题总监、托业(TOEIC)考试总监、亚太地区业务发展总监。2004年在美国普林斯顿创办普城英语集团(Princeton English Company)。2006年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和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签约仪式,在中国启动语言培训合作项目“秦苏珊英语中心”。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i21st.cn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选择报纸
选择报纸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