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回放 时下,原版英文教材在高校各专业课堂上已经是屡见不鲜。为了规范管理和使用“洋教材”,教育部不久前发出通知,叫停部分高校违规使用原版教材的现象(详见本报60期报道)。据了解,原版教材主要集中在外语、经济、管理、计算机、机械工程等学科。
高校走向世界的必要步骤 对于使用原版教材,持赞同意见者认为,这使我们与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更接近了,我们学到的语言也更为地道了;而持异议者则认为,中国人学习英语,必然受到自身国情和文化背景所限,因而盲目地使用原版教材不利于学生打好扎实的英语基础,尤其是弄懂基本的语法概念。当然,对于这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争论,即使清官也难断真伪。但是平心静气地思考一下,我们就会发觉双方都走了一个极端,也即都过分夸大了自己“利”的一方面,而对由此所引起的“弊”的方面则视而不见。这显然不利于我国英语教学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 笔者曾多年从事英语基础课的教学,包括专业英语和公共英语的教学,最近十多年来主要教授英美文学和翻译研究方面的课程。以笔者的经验和体会来看,上述两种意见都各有一定的道理,但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争论的双方所陷入的一个误区恰在于,双方都忽视了自己的授课对象。笔者曾多年在北京大学和北京语言大学任教,这两所学校的英语专业学生都属于国内普通高校外语专业第一批录取的对象,因此英语基础较扎实。北大学生的特点是知识面广,文学功底较好,语言也较正确;而语言大学的学生则由于其周围的语言环境较好,因此口语水平较高。对于这样的优秀学生,使用英语原版教材必然是“利”大于“弊”,完全可以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实践证明,这些学生中的不少人后来都到英语国家继续深造,或毕业后在涉外单位工作。他们的体会是,当初在学校有机会直接阅读国外英语原版教材或英美文学原著,对他们日后的工作有很大帮助。 近五年来,笔者一直在清华大学任教,主要是为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课程,所使用的教材也几乎都是原版教材。清华的学生一般入学录取分数都很高,知识面较广,而且一入校就有着比较明确的目标,即继续在本校或世界名校深造。因此他们更为迫切地阅读英语原版教材和英美文学原著。即使笔者给他们讲授翻译理论课和西方文论以及比较文学等专业性很强的课程,也基本上用英语讲授。因此对于这样的学生,笔者认为完全可以使用英语原版教材。但即使如此,教师也不应当忽视对学生基础语言技能的训练和基本语法的严格要求。 当然,笔者上述所举的例子仅适用于高校招生第一批录取的优秀学生。而对于广大二、三类学校的水平一般或较差的学生,仍然应该因材施教,逐渐从非英语原版教材的使用过渡到英语原版教材的使用。但教师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选择和编辑,使之适合授课对象,最终达到提高学生使用和理解地道英语之目的。
王宁 (清华大学外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不可一哄而上,盲目引进 国内引进的英文原版教材一般信息量大,数据翔实,图表案例丰富,语言纯正,表达生动,逻辑性强,而且印刷美观,符合学生的审美心理。此外,由于相当多的国外大学教材都是一流学者撰写的,因此教材使用三、四年后,作者就会依据学科发展的新情况添加部分新近的内容,以保证教材内容的先进性。此外,国外原版教材大都案例丰富而且有时代气息。国外优秀的大学教材往往还带有教师手册、题库、PPT教学附件等,因而实用性强。 还有专家指出,双语教学必须使用外语原版教材,认为这些原汁原味的英语教材,可以从一开始就为学生奠定一个“不是学英语而是用英语”的好环境,以避免各校自编自选教材而造成学科上的随意性与语言表达上的偏差。 当然,原版教材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原版教材的内容也有参差不齐的情况,有些教材并不能反映国际学术的先进水平;某些内容脱离我国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有些教材起点过低、内容体系和结构与国内教学体系偏差较大;有些教材篇幅很长,内容与我国现行的教学基本要求不太一致,有时还相差较大,与其他课程衔接性差;原版教材语言可能对中国师生偏难,直接用于教学多有不便。国外很少有统一的教材,一本教材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的只是某个人或某些人对该学科的认识与看法,特色有余而完整性不足,不能完全适应我国当前教育模式的需要。 此外,原版教材在引进时涉及到版权问题,其版权费相当高。但是,总体上来说,有计划地引进和试用优秀的外语原版教材,利大于弊。 使用英语原版教材有助于我国高校更新专业知识、拓宽专业视野,把世界学术前沿上的内容搬到课堂上去。这是快速接近世界学术前沿、了解学科最新成果和进展的捷径。原版教材还有助于学生在获取最新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外语思考与表述学科内容的综合素质,增强国际合作与竞争能力。此外,原版教材中所蕴涵的新的教学思想可以开阔教师的教学思路,使教师和学生都大大受益。 但是,引进英文原版教材要有针对性,不可一哄而上,盲目引进。此外,还要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引进原版教材应充分考虑到本校实施双语教学的客观条件和具体要求;第二,所引进的原版教材要能够反映国内本学科的需要;第三,所引进的原版教材要有代表性,能够体现国外本学科课程发展的特点;第四,引进原版教材应注意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协调,避免重复。
曾剑平 (江西财经大学教授)
欲善其事,先利其器 高校原版英文教材是与双语教学相伴而生的。“与国际接轨”已经成了高校各专业教学明确亮出的旗号。“国际化”自然少不了教材的“国际化”。于是,“洋教材”从20世纪90年代的“润物细无声”到如今大规模“进驻”高校,其身影频频出现在大学课堂中。当然,其中一部分是拜非法盗版影印“所赐”,这个国家教育部目前已经明令禁止了。 这些用异国文字写成的著作,看上去似乎严谨高深,多少总不免令青年学子们有肃然起敬之感。“洋教材”可以让学生阅读未经翻译家二度创作的信息,直接地、不经翻译误差地了解国外学术前沿,顺便还可以提高英语水平,其实是一件一举两得的好事,对此笔者拍手叫好。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使用“洋教材”讲授专业课,一定要避免两种倾向。一是本末倒置,将专业课上成了英语翻译课。那其实是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做的事情。专业课毕竟是专业课,原版英文教材不过是专业知识的载体。当然,这是建立在授课教师和听课学生双方具有一定的英文阅读能力基础上的。第二种情况恰好相反,由于学生和教师英语水平有限,原版教材成了摆在学生课桌和书架上的“花瓶”,成了“教育国际化”的“幌子”,中看不中用。 因此,用不用“洋教材”在一定程度上还取决于大学英语教学的成效。如果学生能充分吸收和消化洋文字背后先进丰富的知识信息,其效果还是相当显著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外国文字这个“器”还没有打磨锋利,阅读时轻则产生二度创作的误差,重则如坠云里雾中,不知所云,反而适得其反。
陆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