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在着装上讲究体现个性、崇尚休闲,不管男女老少都喜欢牛仔服装。牛仔服(jeans)最早出现在19世纪40年代末,当时美国西部加利福尼亚掀起淘金热,犹太青年利维施特劳斯(Levi Strauss)瞄准商机,用“粗斜纹帆布”制作出一种结实耐用的“齐腰工装裤”(Waist High Overall),一时成为淘金工人首选的工作服。时过境迁,当年粗重的劳动装如今已经跻身时装界,风靡全球,探究其原因,除了设计师们不断成功地在其上附加流行元素之外,牛仔裤自身所蕴含的文化意义更是令世人为之痴迷的关键。
其次,牛仔们特有的语言已经融入美国社会,既生动记录了他们当时的生活,又极大丰富了英语词汇,如ace in the hole (应急法宝、杀手锏);belly cheater (厨师);big jump(死亡);brain tablet(香烟);down to the blanket(几乎破产);keep that dry(保持不为人所知);like a thoroughbred(绅士似的);Make hay while the sun shines(趁热打铁)等。
此外,在好莱坞西部影片风行的岁月,牛仔音乐随之应运而生,乐曲低沉、悠扬的旋律表达了牛仔们对美国西部苍凉雄浑风景的迷醉、对乡间浪漫爱情的向往以及长途跋涉途中的孤独和感伤,成为美国乡村音乐的一个重要分支。牛仔音乐实际上是他们真实生活的写照和记录。流传至今的歌曲中,Spanish Is the Loving Tongue讲述了西部牛仔对故土的眷念之情;The Dreary, Dreary Life生动再现了当时生存环境的恶劣;The Cowboy’s
不羁的牛仔豪情同样是美国影视作品反复阐述的主题,影片虽然一律将主人公定型为惩恶扬善的孤胆游侠形象,但其惊险曲折、富有神秘色彩的故事情节仍多年来让观众乐此不疲、为之震撼,这其中包括《西部开拓史》(How the West Was Won)、《西部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无法无天》(American Outlaws)、《德州游侠》(Texas Rangers)、《与狼共舞》(Dances with Wolves)和《燃情岁月》(Legends of the Fall)等。
在悄然融入美国生活各个角落的同时,牛仔文化的庆祝活动也被很好地保留并流传下来。休斯敦是一个典型的“牛仔文化之城”,每年3月这里都要举办全美最大的牛仔节,其中牛仔竞技表演(rodeo)相当精彩、刺激。离市区不远的乔治牧场历史公园是体验牛仔文化的最佳去处,掷套索(lassoing)、套牛(calf and steer roping)、骑牛(riding cattle)和驯马(riding untamed horses)等,现场表演的内容极为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