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21世纪联想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与往届不同,其特色充分体现于两个“首次”:第一个“首次”便是在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之际,首次移师香港。此举不仅扩大了比赛的影响力,同时也推动和促进了大陆地区与港澳台地区乃至世界其他国家英语教育的交流与合作。第二个“首次”是推出网上报名海选和校内选拔赛的参赛形式,吸引了来自全国800多所高校近万名学生的参与。整个演讲比赛过程共分三个阶段,即全国网上选拔赛、四大区总决赛和全国总决赛。在全国东、西、南、北四大赛区的30所高校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进入去年10月底开始的四大赛区总决赛。此后,每赛区各有10所大学选手晋级,这些晋级选手与上届前10名的种子学校冠军选手,港、澳、台赛区的入围选手以及亚洲其他国家特邀选手一同角逐本次大赛的总冠军。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中外评委均对参赛选手的出色的思辨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表示了由衷的赞叹,普遍认为本届选手的演讲内容克服了以往学生流于表面的“假大空”倾向,展示了更多的个性视角,着重体现了个人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冠军陈星的旁征博引、香港科技大学吴振东的风趣幽默、南昌大学饶玲的快人快语、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柳楯的慷慨激昂,激起了现场5000余位观众的阵阵喝彩。“本次比赛中,一些优秀选手确实抓住了我们评委的心,观点鲜明、内容深刻、语言真实、言之有物,例如陈星对于安乐死问题的观点,以及中国传媒大学的钟石以其父母及自身经历为例讲述的当代大学生对性教育的看法等均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鲜明的观点和思想应当是一个选手演讲的灵魂。”本次大赛的评委之一,澳门理工学院英语教学与研究委员会主席毛思慧教授感慨地说。 大赛冠军陈星对此深有体会,她自信地告诉记者:“我的优势在于文学的功底和知识的全面积累。但是,思维的条理性和结构性是我的弱项,在回答问题环节,思绪常常不够清晰。因此,在赛前培训期间,我的指导老师一直注重通过一些社会热点事件,比如农村发展问题等来训练我运用理性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与陈星一样,亚军钟石同样得益于自身清晰的思路和缜密的答辩技能。“除了严谨和清晰的思维,比赛中放松的心理状态同样是取得胜利的法宝。因为在最自然的状态下,你才能思路清晰、应答如流。”钟石强调说。 不过,不少评委也客观地表示,本届选手在已备演讲与即兴发挥环节的表现存在较大差距。世界英语教师协会主席(2006—2007)刘骏教授告诉记者:“在已备演讲部分,选手表现都十分出色,但在即兴演讲部分,很多选手缺乏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独特、新颖的观点来抓住听众的能力。不少选手分析问题过于表面化,不够深入和创新。我认为,好的演讲者在分析事件、阐述观点时并非只是简单地做到面面俱到,而应该抓住某一个角度不断地进行纵深的挖掘。” 据21世纪英文报系总编辑聂黎生介绍,明年第13届“21世纪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将在北京举行,报社已与联想集团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共同举办这届比赛。同时,大赛还将与北京市市民讲外语活动组委会办公室合作,为首都人民“迎奥运 学英语”贡献力量。此外,21世纪英文报系还将继续与世界英语教师协会合作举办第七届“21世纪国际英语教学论坛”,届时将邀请世界各地的英语教师到京观摩,进行学术交流。
无标题文档 冠、亚、季军指导老师经验分享 王文宇(冠军获得者、南京大学陈星辅导教师): 指导学生参加演讲比赛是一个教师团队的合作过程,需要各有专攻的教师集体配合、群策群力,在各方面帮助参赛选手进行全面的培训和提高。一直以来,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都有英语演讲的氛围和传统,院里常年设有“演讲俱乐部”,进行“全院健身”。在俱乐部里,中外教师在演讲和辩论两方面帮助有兴趣的学生提高相关技能。每逢大型英语演讲赛事,教师便可从俱乐部中挑选出已经多种技能训练的种子选手。 吴敏苏(亚军获得者、中国传媒大学钟石辅导教师): 培训选手应因人而异,根据个人的性格特点和优势进行专项训练。钟石思想活跃、知识面广,英语基本功扎实,因此,参赛前,我们着重对其进行思维方式的训练,使其发言有观点、有内容,有自己真实的感受。聊天是我们最常用的训练方式。通常,我们会让钟石和几位同龄人一道就一个事先设定的话题展开激烈的辩论,话题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国内外热点事件、生活中的新鲜事物等等,旨在训练其的思维方式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黄清华(季军获得者、清华大学杨赫辅导教师): 杨赫并不是英语专业学生,而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在语言表达上与英专学生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因此,语言的精确度、词语的选择等方面是赛前集中训练的重点。比如,在准备演讲稿的过程中,她经常会使用一些生僻的词汇、抽象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便会指导她用一、两句简单而内容具体的句子来替换过于抽象的表达。此外,每次辩论后,教师都会及时与选手总结经验和不足,以逐步提高选手的演讲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