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
登录注册网站首页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香港语言人才缺乏 小语种学习需加强

作者:本报记者 王晓珊
Aa
  • -   
  •    +
  日前,欧盟驻香港办事处主任丁国炜在香港电台节目“高瞻远瞩”中指出,“香港学生应放眼四海,加强学习其他外语,吸收外来文化。香港人应多了解日本,多学习欧洲语言,例如德语、法语等,这是十分重要的。”

  据了解,在香港,粤语的使用最广,英语次之,普通话的使用则略次于英语。香港人在家庭中多使用粤语,工作时则多使用英语。即使在香港回归后,立法会与政府文件仍基本上使用英语,在香港的商业界和学术界,英语也保持优势。香港的英文中学除中文科(语文科)与中国历史科用粤语授课外,其余各科均用英语授课。香港语文教育及研究常务委员会也在《语文总结报告》中建议,学校、家长及学生应更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尤其是英文和普通话的电视及电台节目,作为学习语文的资源。为推广利用英文电视节目学习英语,建议所有英语电视节目应配上英文字幕,并建议免费英语频道多播放学生感兴趣的节目。

  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统计处于今年2月公布的《2006年中期人口统计简要报告》,会讲英语的香港人人口比例由1996年的38%升至2006年的45%,然而,惯用英语的人口却从1996年至今始终保持在18万人左右,数字显示,外地人在香港以英语作为第一语言的,这十年间没有增加。

  近年来,普通话在香港越来越受到重视。这除了有香港回归的因素外,还有经济方面的因素。据了解,从2002年开始,中国内地成为香港最大的贸易伙伴,内地游客到香港的数量不断攀升,这些都使普通话的使用频率大增。2000年,香港的课程发展议会指出,使用普通话教授中国语文科是长远目标。《语文总结报告》也“非常赞成课程发展会议的长远愿望,就是用普通话教授中国语文科。

  然而,仅仅掌握英文和普通话对于香港人来说还远远不够。丁国炜认为,尽管香港之前一直扮演中国经济窗口的角色,如今,香港应当走国际化的道路,在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香港可效法瑞士、荷兰及美国芝加哥等国家和城市的做法。丁国炜表示,瑞士经济走在国际前列的一个重要条件是文化的多元化,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突出的语言能力。瑞士有法语、德语、意大利语区,许多瑞士人能流利地使用多种语言。

  而在荷兰,八成荷兰人会说英语,四成会说英语和德语;一成半会说英语、德语和法语。此外,美国芝加哥的做法也很值得借鉴。芝加哥市长理查德戴利曾与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杨洁勉会谈,戴利说:“芝加哥为吸引不同文化的企业,努力把自己打造为‘世界的都市’,让投资者有回家的感觉。”他举例说,芝加哥官方提供的紧急电话有27种语言。

  华裔经济学家魏尚进曾于2000年在《经济全球化:金融、贸易与政策改革》一书中推算过语言对经济的具体贡献,他认为,拥有同一语言可以增加双边直接投资超过两倍半及双边贸易额五成。丁国炜表示,近年,香港积极到中东争取“油钱”来港投资,如要获得坚实的商贸关系,香港人必须懂得他们的语言及文化。阿拉伯语是全球第十一大语言社群,据不完全统计,全球约有1亿人懂阿拉伯语,因此能掌握阿拉伯语必定占有商贸先机。丁国炜同时举例说,在港澳独家经销奔驰汽车近个半世纪的广东仁孚怡邦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其招聘的内地员工中不少人均精通普通话、英语及一种欧洲语言。

  据了解,香港高校目前开设的“小语种”专业还为数不多。香港中文大学仅有日本研究学系开设了日语课程,香港城市大学提供部分日语、韩语、法语和西班牙语课程。“为提高香港的竞争力,香港人必须在语言学习方面下苦功!”丁国炜说。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i21st.cn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选择报纸
选择报纸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