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第六届“21世纪国际英语教学论坛”在香港中文大学逸夫大讲堂隆重举行。本次论坛吸引了来自中国(包括港澳台地区)、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地的众多知名学者,以及国际权威英语教学及测试机构的资深专家。中外专家以“非母语的公众演讲”(Public Speaking for Non-native Speakers)为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旨在为英语教师展示国际英语教学研究领域的最新发展,特别是英语口语教学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以及公众演讲的经验及方法。
来自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Roland Sussex教授的主旨发言——“内圈、外圈、延伸圈:重新估量Kachru的世界英语模式”(The Inner, Outer and Expanding Circles: A Reconsideration of Kachru’s Circle Model for World Englishes)揭开了本次论坛的序幕。Roland Sussex对著名印度裔美籍语言学家Kachru的“三大同轴圈”理论(The Three Concentric Circles)进行了重新思考。
Roland Sussex认为,随着中式英语的兴起,英语的构成和分类有了相应的变化。虽然中国、日本等处于延伸圈的国家尚未赋予英语官方语言的地位,但具有民族特色的英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今后,延伸圈国家英语扩张的潜力将最为强劲。
“以本次比赛为例,作为母语为非英语选手,中国学生的表现令人赞叹,口语流畅、语言准确、条理清晰,有观点、有思想。中式英语在全球的影响日益扩大,它的普及可以让英语成为一种国际化语言,避免沦为一种具有帝国主义性质的语言和文化。此外,中式英语还有助于建立一套与英式英语、美式英语接近但又别具特色的语言标准。我认为,今后中式英语的标准和模式,将会由演讲比赛的老师和选手、双语媒体、互联网用户等共同制定。” Roland Sussex分析说。
作为本次论坛的专题发言人,香港岭南大学Mike Ingham教授的专题发言“非母语的公众演讲”(Public Speaking for Non-native Speakers),以及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Joleen Manning女士的专题发言“如何克服演讲时的紧张情绪”(Overcoming the Fear of Speaking)则通过大量生动的实例向与会教师及选手介绍了公众演讲的技巧和策略。
Mike Ingham认为一场成功的公众演讲要做到五个“C”:清晰(Clarity)、简洁(Concision)、礼貌(Courtesy)、易懂(Comprehension)、完整(Completeness)。“演讲的技巧还包括,演讲者要始终与所有观众保持目光接触;使用一些小卡片作要点提示;演讲过程中要采取适当的停顿,以便观众消化你的观点;注意语言和措辞等。而一直低头朗读卡片上的提示信息;过多地使用肢体语言;不时拨弄头发或领带等举动都应当避免。此外,比赛前,选手还可以通过一些绕口令游戏来增强语言的流畅性。”Mike Ingham建议。
作为非母语演讲者,中国学生如何在国际性比赛中胜出,是所有参会教师和选手最关心的话题。世界英语教师协会主席(2006—2007)刘骏教授的主旨发言“母语与非母语公众演讲的区别”(Differences in Public Speaking between Native and Non-native Speakers)为中国的学生指点了迷津。他认为,作为非母语演讲者,中国学生的表现虽然出众,但在即兴发挥环节仍有很多不足。许多选手的演讲缺乏特色和创新,无法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外,在语言表达上,不少选手经常重复使用一些语句,如“Ladies and gentlemen”“I’m optimistic.”等。此类问题的产生可被称为语言表达中的“负迁移”现象,具体体现在其口语表达带有明显的书面语言的特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