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
登录注册网站首页
 

报纸头版

中外译者齐推中国传统文化

作者:本报记者 田文
Aa
  • -   
  •    +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4月21日,13839名香港市民在14分钟的时间内,异口同声颂读《道德经》(Tao Te Ching,又称《老子》Laozi),创下了"最多人同时集体发声诵读"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次日,在"中国(西安香港)国际道德经论坛"新闻发布会上,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表示,到目前为止,《道德经》外文译本已有近500种,涉及30多种语言,成为外文译本最多的古代典籍之一。

  近来,一股"国学热"在国内掀起,易中天的《品三国》销量即将突破500万册,于丹的《论语心得》目前销售量已超过230万册。在传统文化复兴浪潮的推动下,国内文化界更加关注中国传统典籍的世界推广之路,"典籍英译的机遇与对策""中华典籍的海外出版""翻译人才的培养"等话题均成为文化界、翻译界日前关注的焦点。

  中国典籍翻译专家、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导师汪榕培教授曾翻译了《老子》《易经》(The Book of Change)、《诗经》(The Book of Songs)、《庄子》(Zhuangzi)等典籍,他告诉记者:"在弘扬民族文化、促进东西方文化融合方面,典籍英译发挥着重要作用。多年来,中西文化交流的不对称和巨大的翻译逆差,使得当代西方对中国古典文化所知有限。不过尽管读者面较窄,但越来越多的外国读者已热衷于通过外文译本了解中国的国学。"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这些中国古代经典作品的英译本中,有国内杨宪益、许渊冲、汪榕培等翻译大师的译著,也有许多出自国外汉学家之手,例如英国汉学大师阿瑟韦利(Arthur Waley)翻译的《诗经》(1937年)、《论语》(the Analects,1938年);英国汉学家霍克斯(David Hawkes)翻译的《红楼梦》(Dream of the Red Mansion);美国汉学家宇文所安(Stephen Owen)所选译的《盛唐诗》等,这些英译本也被广大海内外读者所接受。

  对于学术界一直以来争论的焦点之一"典籍英译:外国学者、中国学者谁更适合?"著名诗歌翻译大师许渊冲教授公开表示:"典籍英译,中国可算世界一流!"他认为将中国文化典籍译成外文是中国翻译界当仁不让的责任。不过,许多业内专家也认为两者各具优势:外国学者的优势在于其对母语的把握,而本国专家则拥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

  华东师范大学张春柏教授认为,外国学者与本国学者的差异还体现于翻译手法的不同。"我国学者大多采取直译的方法,尽量保留中国文化的意象,而英美译者则更多地从译诗的自然流畅性出发,采用'归化'的翻译手法。" 张春柏教授分析。

  据了解,目前中国翻译界正面临"典籍英译人才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困境。"英译典籍是一项相当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费时耗力,高投入、低产出。译者除具备深厚的英文功底,了解外国历史及文化外,还须熟知中国哲学、历史、古汉语、文化学、民俗学、宗教学、建筑等学科的基础知识。此外,更重要的是,译者必须静下心来,潜心进行典籍英译的研究。" 汪榕培教授说。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i21st.cn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选择报纸
选择报纸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