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基础英语教育论坛开办引发关注
在5月16日至21日举行的第五届中国英语教学国际研讨会暨第一届中国应用语言学大会上,基础英语教育论坛的开办也成为众位专家和教师关注的焦点之一。据了解,基础英语教育论坛由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主办,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李朋义、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研究培训中心理事长陈琳等在开幕式上进行了简短发言,并重申了对发展我国基础英语教育的信心。
在为期4天(17至20日)的基础教育论坛上,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的程晓堂教授、王蔷教授、人民教育出版社英语室主任龚亚夫等专家进行了主旨发言,他们就中小学英语课程改革中遇到的课堂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其中,程晓堂教授的发言——《论英语课程标准的适用性》引起了诸位专家、学者和教师的关注。
程晓堂指出,自英语新课程实施以来,大多数教师能够认同《英语课程标准》对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目标的界定,并能在教学实践中分步骤、有阶段地实现这些目标。但是,也有部分教师对《课标》规定的教学目标产生了质疑。讨论较多的一个问题是: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提高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目标是否太高、太理想化。程晓堂说,有的教师认为,在小学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不太现实。理由是,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基础知识和发展基本技能。还有的教师认为,高中阶段仍然是英语学习的基础阶段,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要求仍然太高。况且,连许多英语教师都无法真正做到用英语思维,他们又如何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的能力呢?
就此问题,记者采访了一些一线教师。采访中,记者发现,的确有不少教师对这一目标持质疑态度。山东省北镇中学的郭丰信老师告诉记者,培养英语思维能力这一目标对中学生来说的确要求太高。郭丰信认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目前学生没有生活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教师在课堂上的几十分钟内也无法全面训练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郭丰信还提到,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在课堂上将相当一部分精力都用在了组织学生进行词汇记忆和语法练习上。
程晓堂教授认为,教师认为这一目标过高的原因之一是其对“用英语思维能力”这一概念的理解存在偏差。程晓堂说,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并不一定指非常复杂、高深的思维能力,比如用英语思考一些复杂问题、用英语进行辩论等。思维活动可以指非常简单的活动。比如,小学生见面用英语相互问候和打招呼,就要经历英语思维过程,这种能力也就是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
珠海一中的彭伍军老师也表示,尽管在现阶段实现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目标较难全面实现,教师还是可以通过组织一些活动训练学生。彭伍军举例说,许多教师会在上课前组织5分钟的话题演讲。一名学生演讲后会与其他学生进行讨论,这个讨论的过程事实上就是学生在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过程。
“现在,学生的英语学习资源越来越丰富,学习渠道越来越多元化,学生的学习基础也比较扎实,培养其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是完全有可能的。”程晓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