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
登录注册网站首页
 

高等教育

英文戏剧 教学研究与舞台实践展开对话

作者:■本报记者 李立
Aa
  • -   
  •    +
一代文豪莎士比亚笔下的众多人物、情节、主题和语言,如今已成为了一个个文化符号为现代人所熟悉。记者日前从中国国家话剧院获悉,由中国国家话剧院、中国对外演出集团公司、国家大剧院共同主办的"永远的莎士比亚--第三届中国国家话剧院国际戏剧季"将于10月中旬至11月初开幕,届时将有来自国内以及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多个剧团上演多台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是近十余年来国内规模最大的莎士比亚盛会。

"挑战莎翁作品成为对戏剧人的一个终极挑战。"国家话剧院副院长王晓鹰说。

据不完全统计,二十世纪以来,莎士比亚剧作被搬上世界舞台的次数以数十万计。在中国,由国内外剧团排演的一系列莎翁作品也频频上演。今秋的国际戏剧季期间,著名话剧导演林兆华就将复排他曾经轰动中国戏剧圈的《哈姆雷特》。林兆华去年还曾把莎士比亚的一部晚期历史悲剧《大将军寇流兰》(Coriolanus)搬上舞台。上月,该剧在北京再次连演数场。与此同时, 由英国TNT剧团排演的《哈姆雷特》前不久也首次走进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演出场场爆满,受到众多学子追捧。

莎士比亚戏剧与高校的关系一直不可分割。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西方戏剧研究专家程朝翔教授告诉记者,高校教师是目前国内研究莎士比亚戏剧的主要群体。近年来,高校的研究者开始关注莎剧作品的载体--舞台戏剧演出以及电影研究。而过去,综合性大学教戏剧的教师往往只关心文本本身。

"实际上每个戏剧导演的演出版本都是对莎士比亚的一种独特的解读。例如林兆华导演的《哈姆雷特》《理查三世》和《大将军寇流兰》都是林兆华式的解读,而这种解读尽管与高校学者的解读不同,但却是受到学术界承认的相当好的一种解读。学者要进行学术研究,不仅需要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还需要了解这些导演对莎士比亚作品的解读。"程教授对记者坦言道。

据悉,北大外国语学院专门成立了外国戏剧与电影研究所,致力于英文戏剧的教学、研究与演出,并聘请了具有丰富舞台编导和演出经验的美国导演Joseph Graves担任艺术总监,他执导了多部由北大学生主演的英文戏剧,受到校内外的广泛关注。

中国莎士比亚学会理事、四川外国语学院李伟民教授也认为,近年来莎剧演出如何为中国当代观众所接受并喜爱,一直是莎剧研究关注的课题之一。可见,高校研究与舞台演出之间或者说理论派与实践派之间的对话渠道已经开始打开。

而堪称实践派代表人物之一的林兆华也应邀担任了北大戏剧研究所所长。作为一名戏剧导演,林兆华对剧作有自己的理解。他告诉记者,他导演的戏剧不是只为戏剧文学服务,而是呈现一种舞台艺术,是导演的一种自我解读。例如《大将军寇流兰》就堪称是对莎翁的一次"另类"演绎。尤其是全剧中穿插的摇滚乐队的演出使得现代音乐与古典巨著巧妙结合,令久远与现代融合碰撞后更加震撼心魄。而该剧的译本也是林兆华以英若诚的译本为主要蓝本,又对照了朱生豪和林语堂的译本后,重新梳理而成的。林兆华对记者说,莎士比亚的英文原文虽然美,很诗化,但戏剧是直观的艺术,需要更直接的元素。"在重新梳理译本时,我们重点解决的是口语化的问题。有些译本虽然翻译得很准确,但晦涩难懂,欠缺可以直接呈现在舞台上的语言。"

而作为戏剧人才培养者,林兆华非常认同在高校中开展戏剧教育的必要性。据他介绍,尽管由于经费等方面的原因,他导演的莎士比亚戏剧尚未在高校中演出,但其成立的林兆华戏剧工作室经常针对学生群体开设学生票专场,以吸引青年观众。

随着国外莎剧演出的引入以及中国莎剧演出的成熟,高校中莎学研究的视野日益开扩。程朝翔教授说,近年来国际学术界日益重视"演出研究"。而"演出研究"对于戏剧的全球化和本土化的关注,更体现了时代的精神。"在大学进行戏剧教育,可以使学生参与主动解读和创作以及戏剧的全球化和本土化过程,也参与'演出研究'的学术实践。而外国戏剧课程还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外国文化,并提高外语水平,对于大学的人文教育更是十分重要。"程教授说。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i21st.cn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选择报纸
选择报纸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