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
登录注册网站首页
 

报刊教学

剖析双语问题 研究教学对策

作者:文/江苏苏州市张家港外国语学校
Aa
  • -   
  •    +
双语教学是时代的产物,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实践双语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第二语言自如地思维和交流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到西方文明和西方文化,从而培养学生在国际化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但是,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双语教学在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了双语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行之有效的对策,在此与各位教师分享。

一、双语教学中的问题

1.双语教学实践与双语教学目标差距

双语教学是外语学习在学科教学中的延伸与发展,是运用外语工具传授学科知识的新途径。双语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在获得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英语水平。然而,双语教学中的新词汇、新语法让双语教师无所适从。于是,很多双语教师把英语课的教学模式应用到双语教学中,在课堂上误将语言知识讲解作为重点,忽略了学科知识,把双语课变成了外语课的延伸。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也觉得学习枯燥无味,甚至对双语学习失去了兴趣。笔者认为,双语教学不是纯粹的语言知识教学,单纯的语言知识传授是不可取的。在双语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师以训练英语技能和传授语言知识为目的,过于强调听、说、读、写的训练和对词汇、语法的要求,把提高学生的英语知识作为最主要的教学目标,忽视了对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使双语教学实践偏离了双语教学目标。

2.师资水平和教学需求之间的差距

双语教学对教师的整体水平要求较高,要求教师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口语表达流利,熟悉英语文化,了解中英思维差异,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熟练使用英语传授专业知识,并及时回答和解决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各种问题。然而,从目前的教学实践情况来看,现有的双语师资队伍的英语水平与切实承担起双语教学任务所需要的师资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师资是制约双语教学发展的最大瓶颈。就目前的师资力量来看,无论英语教师还是双语教师,大部分教师接受的都是传统教育,教师虽然具备良好的学科知识,但是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英语训练,不能用英语驾驭课堂。所以,师资水平和教学需求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3.学科要求和学生能力之间的差距

双语教学具有两大特点,即以外语为主传授专业知识和使用原版的英文教材,这就要求学生在双语课堂上不仅要听懂教师用英语讲解的学科知识,还要能用英语进行表达和交流。然而,由于小学生词汇储备不足,英语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也有待提高,小学双语教学很难实现良好的师生互动,而缺乏师生互动的双语教学易使学生产生挫败感和抵触情绪。

学生自身英语能力的不足也影响了其课外阅读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很难完成课外的双语学习任务,这样就形成了学生英语能力和学科目标之间的差距,学生很难达到教师预定的双语教学目标。在本校进行的双语学习调查反馈中,笔者发现,英语程度比较好的学生都希望在双语课堂中增加英语的使用;而英语学习不是很好的学生对双语教学有抵触情绪,不能配合教师完成双语课堂教学任务。

为了弥补学生在英语能力上的不足,有些学校从小学一年级甚至幼儿园阶段就开设双语课程或英语课程,让孩子尽早接触英语,提高表达能力。然而,低年级的小学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还不成熟,外语发音也不到位,对教师所讲的外语知识不能完全理解和运用。此外,过早的第二语言学习可能会干扰他们正常的母语思维,甚至造成思维逻辑混乱,因此可行性不强。由此可见,学科要求和学生能力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4.双语教材与双语教学发展的差距

2001年起,本市全面推进双语教学改革。作为苏州市的双语实验学校,我校采取自选教材、自编教材和选用统一教材相结合的方式在多个学科开展双语教学。

1.自选。我校从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订购了《生活与科学》,这套双语教材最大限度地保持了英文的原汁原味,内容贴近中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富有启发性、趣味性,能够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自编。我校挑选和翻译了出国培训教师从国外带回来的科学教材中的一些章节,并整理、汇编,作为双语教师自己开发的教材;同时从一些网站上下载资料,作为教材供双语教师使用。

3.选用苏州地区统一双语教材《苏州双语综合读本》,该教材由英国广受欢迎的New Star Science系列教材改编而成,以儿童生活经验发展为线索,注重语言的交际运用。

在实践过程中,双语教师感到这些双语教材仍有不足之处。

首先,这些教材的内容是为母语是英语的学生编写的,虽然经过适当的改编,但是里面的生词、语法对学生来说还是有较大的难度,对教师的教学要求较高。

其次,这些教材在内容设计和编排上带有浓重的英美色彩,某些地方与中国的具体国情和教育现状不符。

再次,教师自编或从网上下载的教材缺乏统一性和连续性,与之相配套的教学参考资料和视听教学资源也较少。

由于上述原因,双语教材与双语教学发展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教学对策

针对以上小学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从事双语教育的教师可以采取如下对策。

1.各科协调显特色,突出双语教学目标的双重性

双语教学的学科特点就是学科知识目标和英语知识目标的双重性。因此,我们鼓励双语教师、外语教师、学科教师协同备课,因地制宜地实施各科的课程标准,确定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双语教学目标。从学校方面来讲,学校既可以组织外语教师观摩学科教学,也可以组织学科教师观摩外语教学,促进双语教师掌握教学方法、熟悉双语教学特点。在双语课堂中,要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共同学习。教师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呈现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外语词汇,把专业词汇简单化、生活化;同时利用英语软件对专业词汇进行补充。如前所述,双语教学的目标是双重的,主要是借助英语这个工具帮助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提高英语听说能力。双语课的成功离不开学科教师和英语教师的共同合作,双语教师只有同时具备了学科知识和英语知识,并将二者有效融合,才能真正实现双语教学的目标,凸显双语教学特色。

2.专家引领促发展,用丰富的理论知识提升双语教师的能力

教师的发展离不开丰富的专业知识。学校可以采用校内培训和校外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丰富双语教师的专业知识,让专家引领双语教师不断成长。校内培训主要由本校的外籍教师和英语教师对双语教师进行英语口语培训,传授英语文化信息,以双语实验课为载体,就双语课堂教学问题进行切磋、交流,促进教师在教学反思中进步,发展双语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同时,学校也可以聘请校外专家来校讲课,营造双语教学的良好氛围,吸引和带动一大批有志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形成良好的双语教师梯队。

校外培训则采取多种渠道,让一些优秀的学科教师进行专业的英语岗位培训、口语培训,或前往英语国家学习,让他们尽快成为双语教师队伍的“排头兵”。此外,学校还可以将校内培训和校外培训相结合,比如可以先在校内培训教师的基本知识、基本功底和基本能力,在此基础上选拔优秀教师到校外进一步巩固、提高,等他们学成回校后,再进一步影响、带动其他教师共同进步。

3.循序渐进提高能力,采用“双语过渡”模式

双语教学模式主要有“维持母语”模式、“双语过渡”模式和“完全浸身目标语”模式。目前看来,小学双语教学应采用“双语过渡”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为了避免学生学习学科知识受到影响,教师可以适当地用母语教授这些课程,同时努力促进学生向目标语言逐渐过渡。这一教学模式中,母语和外语较为灵活地互为主体语言,可以缓解学生的语言压力,激发学生在双语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教师在双语课堂上应鼓励学生多说、多练。教师教学应遵循教学内容“先易后难”的原则,先讲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学生熟悉的内容,后讲学生不熟悉的、专业性较强的知识。不同学科中的双语教学也可因地制宜地与多媒体、游戏、唱歌、舞蹈等方式相结合,多层次地构建知识体系。英语学科应重视双语学科的教学进程,教师要尽可能地清除语言障碍,促使英语、双语共同发展。通过这样一个渐进的、多种形式互动的双语学习过程,学生的英语能力将得到较大提高,对双语学习也不会再有抵触情绪。

4.细选、精编教材,通过多种途径选择合适的双语教材

随着资讯业的发展,学习资源也日益丰富,双语教师要细选、精编一些适合双语教学的有效资源。

其一,引进国外教材,即引入国外优秀的原版英语教材和文献资料。教师要本着表达规范、内容相对完整的原则进行节选或整合,选择适合学生生活经验和实际情况的主要章节,结合国内教材使用。教师如果选定了国外的优秀教材,必须保证这些教材能及时、足量、连续地供应。

其二,国内出版的教材,这类教材一般比较规范,符合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在选择和使用时要保证教材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其三,学校自编教材。学校鼓励教师结合本学科的特点编写双语教材,最好有外籍教师参与,这样可以保证语言的规范性。这类教材通常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实用性,能体现课程的特点和教师教学的个性。

其四,翻译教材,指“把母语教材译成外语教材”。日本双语学校较多采用“翻译教材”。

以上四种教材能为不同层次和模式的双语教学服务。但是,双语教师仍需根据学科特色和学科发展的需要,及时补充,更替教材内容,便于学生参考、阅读,提高双语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另外,所选取的教材应有丰富多彩的图片和精美的插画、配套的视听教材,这样能降低学生对语言的理解难度。

笔者相信,只要拥有一支精通专业知识、熟谙英语并热爱双语教学的师资队伍,有一批同样热爱英语、认同和接受双语教育的学生,有适合双语教学的优秀教材,小学双语教学必将以飞快的脚步走到教育事业的最前沿。教师作为教育的抉择者应承担起社会的需要、教育的期望、家长的委托、学生的发展,在传承传统教学方式的同时,实践双语教学、研究双语教学、反思双语教学,以期在双语教学中取得突破,找到双语教学的最佳方式。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i21st.cn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选择报纸
选择报纸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