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
登录注册网站首页
 

外语出版

引进文学市场再掀诺奖热潮

作者:■本报记者 左卓
Aa
  • -   
  •    +
10月9日,瑞典文学院宣布,法国著名作家让-马里居斯塔夫勒克莱齐奥获得2008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勒克莱齐奥出生于1940年,是20世纪后半期法国新寓言派代表作家之一,作为当今法国文学的核心之一,他与莫迪亚诺、佩雷克并称为“法兰西三星”。瑞典文学院认为,克莱齐奥是一位能用其作品引领人类超越现有文明和追随根源的探险家,他的作品充满多元文化,其代表作有《金鱼》(The Gold Fish)、《流浪的星星》(Wandering Star: A Novel)和《战争》(War)等。

据了解,诺贝尔文学奖揭晓还不到十分钟,中关村图书大厦的大显示屏就开始滚动播出克莱齐奥获奖的消息,在“诺贝尔获奖作品展台”上,克莱齐奥的作品《乌拉尼亚》(Ourania)已经摆在了最醒目的位置,其影响力可见一斑。诺贝尔文学奖作为世界最具知名度的文学奖,一直是国内引进文学市场的一个风向标。近年来出版的君特格拉斯的《剥洋葱》(Peeling the Onion)、奥尔罕帕慕克的《我的名字叫红》(My Name is Red)、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The Golden Note Book)等都属此例,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使这些作家在中国的身价倍增,成为出版社引进的重点。而其中部分国内已有的作品,沾着诺奖的喜气,又被出版社重新包装出版。例如译林出版社早在2000年就出版过多丽丝莱辛的《金色笔记》,但销量平平,然而莱辛获奖之后,出版社立刻将该书重新装帧印刷,借助诺贝尔文学奖进行宣传,之后图书销量猛增。

今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揭晓同样又将掀起一轮获奖者作品中文版权的争夺热潮。据记者了解,目前国内多家出版社都已开始与法国出版商联系引进克莱齐奥作品事宜。而在1998年出版过克莱齐奥成名作《诉讼笔录》(The Interrogation)的上海译文出版社,则率先与版权公司续约,取得了该书的版权。据上海译文出版社版权引进负责人赵武平介绍,新版《诉讼笔录》最快会在本月月底出版,由于该书第一版的译者,南京大学教授许钧是出色的法文翻译家,所以再版图书的译文将不作改动,仅重新制作封面、字体和版式,预计印数在3万至5万册。

虽然诺贝尔文学奖对于国内出版机构具有很大吸引力,但得奖作品并不等同于畅销书。赵武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诺贝尔文学奖的品味趋于小众,所选作品也以严肃文学为主,国内读者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销量未必见好。以上海译文出版社为例,目前该社已有15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品的版权在握,但这些书的销量参差不齐,销量好的累计可达两万册,而销量一般的通常只在一万册左右。长江文艺出版社的版权编辑陈俊凡也表示,出版社曾经出版过2004年诺奖得主奥地利女作家耶利内克的《钢琴教师》,但图书面世后寂寂无闻,并未引起太大关注。陈俊凡同时也表示,由于今年引进文学领域的亮点并不多,而诺贝尔文学奖的名气对中国读者仍然具有一定吸引力,所以诺奖得主的作品依然是值得引进和期待的。

尽管“诺奖书”市场并不被看好,但2006年的诺奖得主帕慕克却着实在中国“火”了一把。据了解,目前,仅《我的名字叫红》一书就已销出30多万册,这在纯文学作品中极为罕见。今年克莱齐奥是否也能在国内引起如此大的反响呢?对此,赵武平颇为乐观,他认为,克莱齐奥在法国享有盛誉,而他的作品也并非艰涩难懂,相反,他的大多数作品都很具戏剧性,多以漂泊不定的边缘人物为中心,风格与美国“垮掉的一代”相近,很容易在中国“80后”和 “90后”年轻人中引起共鸣。赵武平甚至预言克莱齐奥将比帕慕克更“红”。

近年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2008年 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

2007年 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

2006年 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

2005年 英国剧作家哈罗德品特

2004年 奥地利女作家艾尔芙蕾德耶利内克

2003年 南非作家约翰马克斯维尔库切

2002年 匈牙利作家伊姆雷凯尔泰斯

2001年 移民作家维苏奈保尔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i21st.cn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选择报纸
选择报纸
关闭